APP下载

汉、回、维吾尔族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比较研究

2014-11-10段宝军李玉保柴樱珊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学龄儿童自我意识民族文化

段宝军++李玉保++柴樱珊

摘要:为了探讨汉、回、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在自我意识及其各因子上的差异性特点,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808名汉、回、维吾尔族学龄儿童进行施测。结果表明:在自我意识总分及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因子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在自我意识总分及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幸福与满足因子上显著高于回族学龄儿童,在自我意识总分及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因子上显著高于汉族学龄儿童;五年级和六年级学龄儿童自我意识总分及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幸福与满足因子上显著高于四年级儿童,四年级学龄儿童在合群因子上显著低于六年级儿童,在幸福与满足因子上显著低于五年级儿童。

关键词:自我意识;学龄儿童;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0-0097-04

一、引言

自我意识是个体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析,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具体而言,它包括人在实践中自己对自己、自己对自然、自己对他人、自己对社会等关系的意识活动[1]。自我意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个性的成熟水平。学龄期是自我意识发展并逐渐复杂化、抽象化和丰富化的重要阶段,研究学龄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及其发展有利于深化对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认识。

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其发展研究得出结论,不同性别的学龄儿童在自我意识及其各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石淑华、张静等(2002)的研究表明,女生自我意识的总分及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幸福与满足四个分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王珺、余嘉元(2007)的研究表明,除焦虑分量表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外,女生在各项分量表和总分的得分均高于男生[3]。然而,苏林雁、万国斌等(1994)的研究表明,学龄儿童自我意识总得分在性别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4]。学龄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出曲线发展的特点。韩进之等(1985)的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呈曲线型,呈现出了3个上升期和2个平稳期[5]。Freeman的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意识的发展曲线是起伏变化的,这种趋势发生的时间,起伏的高度因自我意识的内容不同而不同[6]。然而,Trowbridge(1972)的研究发现,三至六年级儿童自我意识的得分呈下降趋势,六至八年级儿童趋于稳定[7]。Eshel和Klein(1981)的研究表明,一至四年级儿童的整体自我意识急速下降[8]。Piers和Harris(1964)的研究表明,六年级儿童自我意识得分显著低于三年级儿童[9]。可见,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其发展的研究结果并未表现出一致性,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文化差异是影响不同民族学龄儿童心理差异的主要因素。我国新疆地区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汉、哈萨克、回、蒙古等多民族聚居区,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最近的研究表明,不同民族儿童在自我意识总分、行为、焦虑、合群因子分上的差异显著,汉族儿童高于回族儿童,在躯体外貌与属性、智力与学校情况、幸福与满足因子得分上的差异不显著[10]。但是,目前未见到有关汉、回、维吾尔族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比较研究。生活于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间所存在的显著差异,以及同一地区不同民族间的不显著差异说明了文化因素是导致心理差异的主要原因[11]。本研究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808名汉、回、维吾尔族学龄儿童进行施测,从多元民族文化的视角分析汉、回、维吾尔族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差异性,探讨不同文化因素对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乌苏市、塔城市、喀什市和沙湾县的公立小学各一所,从中抽取四至六年级学龄儿童808名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791份,问卷回收率为97.9%。其中四年级275人,男生146人,女生129人。五年级260人,男生138人,女生122人。六年级256人,男生124人,女生132人。所抽取的被试中,汉族513人,回族174人,维吾尔族104人。四至六年级汉、回、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均能充分理解指导语及问卷项目所表述的语义信息,平均年龄11岁。

(二)研究工具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DBEV及Piers harris于1969年编制,并于1974年修订的儿童自评量表。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共有80个项目,可分为6个分量表,即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量表采用统一指导语,由儿童对80项是或否选择型测题在问卷上填写。要求受试儿童逐一在“是”“否”上画圈。凡规定答“是”,受试者在“是”上划了圈便记1分,如划了“否”则不记分;同理,如规定答“否”,受试者在“否”上划了圈便记1分,如划了“是”则不记分。本量表为正性记分,凡得分高者表明该分量表评价好。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依据时间的不同在0.74~0.81之间,Cronbah a系数为0.61(合群)-0.75(行为),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三)施测过程及数据处理

在四至六年级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团体测试。整个测试在心理辅导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时间35—50分钟,测试结束后统一回收问卷。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三、结果分析

四、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汉、回、维吾尔族学龄儿童自我意识总分在不同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在自我意识整体水平上显著高于男生。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因子上的差异显著,均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性别与民族、年级在自我意识及其各因子得分上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苏林雁等(2002)的研究表明,性别在自我意识总分及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分量表上的得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12]。王珺、余嘉元(2007)的研究表明,女生在自我意识总分及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三方面显著高于男生,年龄和性别在儿童的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上的交互作用不显著[3]。上述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性别角色也逐渐开始分化,男女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女童自我意识发展早于男童,多项研究表明在PHSS焦虑分量表上女童得分低于男童,男童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女童存在较多的情绪问题[13]。对学龄期儿童而言,女生学习成绩往往优于男生,她们的问题行为少,同伴关系融洽,常常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许。因此,自我意识的得分较男生更高。endprint

汉、回、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在自我意识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维吾尔族学龄儿童的自我意识总分显著高于汉族和回族儿童,汉族学龄儿童显著高于回族学龄儿童。在自我意识各因子得分上,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幸福与满足因子上显著高于回族。在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因子上显著高于汉族。王翠丽等(2011)的研究表明,不同民族儿童在自我意识总分上的差异显著,汉族儿童显著高于回族儿童[10]。新疆地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这种多元文化氛围,自然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民族自我意识,它反映了每个民族自身的祖宗观念、英雄人物崇拜、族体感情、历史文化、生产生活方式、共同的习俗以及特有的气质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对本民族的深厚感情,以及由此而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14]。维吾尔族学龄儿童长期生活在相对聚居的地区,容易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与汉、回儿童相比较具有更加深切的民族感情,从而影响了其自我意识的一般状况。

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四、五、六年级学龄儿童在自我意识及其各因子得分上表现出了曲线发展的特征。王珺、余嘉元(2007)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识随年龄增长呈曲线发展,不同年龄的儿童在智力与学校情况和躯体外貌与属性分量表上的差异显著[3]。高莉、魏俊彪等(2010)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但整个发展过程不是直线等速的[15]。但是,Sing LAU等(1998)的研究发现,一至二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得分高于三至六年级学生;整体呈现出曲线下降趋势,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下降明显,三至五年级趋于平缓[16]。这可能与抽样方式、抽样地区和研究对象的不同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民族和年级在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因子上的交互作用显著。在智力与学校情况因子得分上,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在年级上的差异显著,与五、六年级相比较,四年级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在智力与学校情况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五、六年级儿童。然而,汉、回族学龄儿童在年级上的差异不显著。在焦虑因子得分上,回族学龄儿童在年级上的差异显著,与四、五年级相比较,六年级回族学龄儿童在焦虑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四、五年级儿童。然而,汉、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在年级上的差异不显著。说明民族文化相异性是导致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差异的重要因素。这一有意义的结果,丰富了汉、回、维吾尔族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内容,同时也为科学地开展汉、回、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K].台北:台北东华书局,1989.

[2]石淑华,张静,胡美荣,等.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2,(2):1474-1475.

[3]王珺,余嘉元.青春初期儿童自我概念的年龄、性别和地区差异[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5):508-510.

[4]苏林雁,万国斌,杨志伟,等.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在湖南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1):14-18.

[5]韩进之,等.我国中小学自我意识发展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5,(1):11-18.

[6]官旭华.儿童自我意识[J].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2001,(1):14-17.

[7]Trowbridge N. Selfconcept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72,(9):525-537.

[8]Eshel Y.,Klein,Z..Development of academic selfconcept of lowerclass and middleclass primary school children.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1,73,287-293.

[9]Piers E.V.,Harris D.A..Age and other correlates of selfconcept in childre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64,(55):91-95.

[10]王翠丽,孟庆跃,李慧,等.贫困民族地区农村儿童自我意识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5):622-624.

[11]丁月芽.中国少数民族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综述[J].民族教育研究,1997,(2):50-63.

[12]苏林雁,罗学荣,张纪水,等.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31-34.

[13]王丽.影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有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3):246-248.

[14]西林.多元文化环境与民族自我意识问题[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5-9.

[15]高莉,魏俊彪,李妍妍.儿童自我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8):1017-1018.

[16]Sing Lau Carol K.K.,Siu and Maria P.Y.Chik.The Selfconcep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rimary Schoolchildren:A Longitudinal Study[J].Childhood,1998,(5):69-97.endprint

汉、回、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在自我意识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维吾尔族学龄儿童的自我意识总分显著高于汉族和回族儿童,汉族学龄儿童显著高于回族学龄儿童。在自我意识各因子得分上,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幸福与满足因子上显著高于回族。在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因子上显著高于汉族。王翠丽等(2011)的研究表明,不同民族儿童在自我意识总分上的差异显著,汉族儿童显著高于回族儿童[10]。新疆地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这种多元文化氛围,自然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民族自我意识,它反映了每个民族自身的祖宗观念、英雄人物崇拜、族体感情、历史文化、生产生活方式、共同的习俗以及特有的气质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对本民族的深厚感情,以及由此而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14]。维吾尔族学龄儿童长期生活在相对聚居的地区,容易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与汉、回儿童相比较具有更加深切的民族感情,从而影响了其自我意识的一般状况。

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四、五、六年级学龄儿童在自我意识及其各因子得分上表现出了曲线发展的特征。王珺、余嘉元(2007)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识随年龄增长呈曲线发展,不同年龄的儿童在智力与学校情况和躯体外貌与属性分量表上的差异显著[3]。高莉、魏俊彪等(2010)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但整个发展过程不是直线等速的[15]。但是,Sing LAU等(1998)的研究发现,一至二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得分高于三至六年级学生;整体呈现出曲线下降趋势,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下降明显,三至五年级趋于平缓[16]。这可能与抽样方式、抽样地区和研究对象的不同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民族和年级在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因子上的交互作用显著。在智力与学校情况因子得分上,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在年级上的差异显著,与五、六年级相比较,四年级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在智力与学校情况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五、六年级儿童。然而,汉、回族学龄儿童在年级上的差异不显著。在焦虑因子得分上,回族学龄儿童在年级上的差异显著,与四、五年级相比较,六年级回族学龄儿童在焦虑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四、五年级儿童。然而,汉、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在年级上的差异不显著。说明民族文化相异性是导致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差异的重要因素。这一有意义的结果,丰富了汉、回、维吾尔族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内容,同时也为科学地开展汉、回、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K].台北:台北东华书局,1989.

[2]石淑华,张静,胡美荣,等.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2,(2):1474-1475.

[3]王珺,余嘉元.青春初期儿童自我概念的年龄、性别和地区差异[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5):508-510.

[4]苏林雁,万国斌,杨志伟,等.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在湖南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1):14-18.

[5]韩进之,等.我国中小学自我意识发展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5,(1):11-18.

[6]官旭华.儿童自我意识[J].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2001,(1):14-17.

[7]Trowbridge N. Selfconcept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72,(9):525-537.

[8]Eshel Y.,Klein,Z..Development of academic selfconcept of lowerclass and middleclass primary school children.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1,73,287-293.

[9]Piers E.V.,Harris D.A..Age and other correlates of selfconcept in childre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64,(55):91-95.

[10]王翠丽,孟庆跃,李慧,等.贫困民族地区农村儿童自我意识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5):622-624.

[11]丁月芽.中国少数民族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综述[J].民族教育研究,1997,(2):50-63.

[12]苏林雁,罗学荣,张纪水,等.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31-34.

[13]王丽.影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有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3):246-248.

[14]西林.多元文化环境与民族自我意识问题[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5-9.

[15]高莉,魏俊彪,李妍妍.儿童自我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8):1017-1018.

[16]Sing Lau Carol K.K.,Siu and Maria P.Y.Chik.The Selfconcep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rimary Schoolchildren:A Longitudinal Study[J].Childhood,1998,(5):69-97.endprint

汉、回、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在自我意识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维吾尔族学龄儿童的自我意识总分显著高于汉族和回族儿童,汉族学龄儿童显著高于回族学龄儿童。在自我意识各因子得分上,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幸福与满足因子上显著高于回族。在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因子上显著高于汉族。王翠丽等(2011)的研究表明,不同民族儿童在自我意识总分上的差异显著,汉族儿童显著高于回族儿童[10]。新疆地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这种多元文化氛围,自然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民族自我意识,它反映了每个民族自身的祖宗观念、英雄人物崇拜、族体感情、历史文化、生产生活方式、共同的习俗以及特有的气质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对本民族的深厚感情,以及由此而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14]。维吾尔族学龄儿童长期生活在相对聚居的地区,容易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与汉、回儿童相比较具有更加深切的民族感情,从而影响了其自我意识的一般状况。

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四、五、六年级学龄儿童在自我意识及其各因子得分上表现出了曲线发展的特征。王珺、余嘉元(2007)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识随年龄增长呈曲线发展,不同年龄的儿童在智力与学校情况和躯体外貌与属性分量表上的差异显著[3]。高莉、魏俊彪等(2010)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但整个发展过程不是直线等速的[15]。但是,Sing LAU等(1998)的研究发现,一至二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得分高于三至六年级学生;整体呈现出曲线下降趋势,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下降明显,三至五年级趋于平缓[16]。这可能与抽样方式、抽样地区和研究对象的不同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民族和年级在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因子上的交互作用显著。在智力与学校情况因子得分上,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在年级上的差异显著,与五、六年级相比较,四年级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在智力与学校情况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五、六年级儿童。然而,汉、回族学龄儿童在年级上的差异不显著。在焦虑因子得分上,回族学龄儿童在年级上的差异显著,与四、五年级相比较,六年级回族学龄儿童在焦虑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四、五年级儿童。然而,汉、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在年级上的差异不显著。说明民族文化相异性是导致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差异的重要因素。这一有意义的结果,丰富了汉、回、维吾尔族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内容,同时也为科学地开展汉、回、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K].台北:台北东华书局,1989.

[2]石淑华,张静,胡美荣,等.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2,(2):1474-1475.

[3]王珺,余嘉元.青春初期儿童自我概念的年龄、性别和地区差异[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5):508-510.

[4]苏林雁,万国斌,杨志伟,等.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在湖南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1):14-18.

[5]韩进之,等.我国中小学自我意识发展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5,(1):11-18.

[6]官旭华.儿童自我意识[J].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2001,(1):14-17.

[7]Trowbridge N. Selfconcept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72,(9):525-537.

[8]Eshel Y.,Klein,Z..Development of academic selfconcept of lowerclass and middleclass primary school children.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1,73,287-293.

[9]Piers E.V.,Harris D.A..Age and other correlates of selfconcept in childre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64,(55):91-95.

[10]王翠丽,孟庆跃,李慧,等.贫困民族地区农村儿童自我意识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5):622-624.

[11]丁月芽.中国少数民族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综述[J].民族教育研究,1997,(2):50-63.

[12]苏林雁,罗学荣,张纪水,等.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31-34.

[13]王丽.影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有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3):246-248.

[14]西林.多元文化环境与民族自我意识问题[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5-9.

[15]高莉,魏俊彪,李妍妍.儿童自我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8):1017-1018.

[16]Sing Lau Carol K.K.,Siu and Maria P.Y.Chik.The Selfconcep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rimary Schoolchildren:A Longitudinal Study[J].Childhood,1998,(5):69-97.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龄儿童自我意识民族文化
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该怎么做
学龄儿童六龄齿免费窝沟封闭3年后疗效调研
爱尔兰政府发布学龄儿童托管教育计划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清涧县辍学儿童逾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