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下授课教师适应性研究

2014-11-10邓康康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

邓康康

摘要:经过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下不同级别任课教师对改革实施的制度的适应性进行考察,指出教材难度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在教学目标管理上可以采用阶段性和总结性教学目标相结合的方式;在管理机制上,应重视教师的付出和其所实施的有效教学行为而不能仅重视教学成果,而且心理干预对教师的激励也很重要。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因材施教;机制激励;心理关切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0-0046-03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自推行以来,广受追捧,高校教育似乎找到了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新方向。基于此,笔者选取了实施AB层次分级的华中两所农业院校的任课教师进行了考察,发现分级改革在某些方面并不尽如人意,这也提醒业界在一项改革实施和推行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更多地加以考虑和关注。本文基于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一次考察结果,试图从任课教师的角度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服务。

一、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校应参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教学性质和目标、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教学管理等方面实行改革。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1]普通高校的生源差异及各地对英语学习的不同要求,客观上需要有配套的教学体制的实施来适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理念的倡导,现代社会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以及实习“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促使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应运而生。目前,大部分的关注点都集中在A、B级层次的学生的心理焦虑度如何,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何影响,能否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等等。然而,实施分级教学改革后,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上的重大变革,对教师心理上的冲击可谓前所未有,不少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出现了心理上的消极反应,有些对授课过程中的变化感觉到无所适从,有些对实施既定的教学目标感到非常吃力,对分级教学制度能否贯彻到位表示很茫然,这些心理压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热情和投入[2]。由于教师群体在整个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教师应对改革的心态积极与否直接关乎到改革的实施效果。然而,真正实施的过程中,站在一个传道解惑的教师角度,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面对教、管、学、研这些体制的变化,教师都能适应并接纳吗?

本研究试图通过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对实施AB层次分级的华中两所农业院校的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课后随访,从教师的角度来揭示如下问题:一是不同级别的任课教师对分级教学实施制度的适应性如何?二是分级教学改革在哪些方面仍有改善的空间?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及工具

研究对象是来自已经实施了AB层次分级的华中两所农业院校的任课教师,共46名。其中分级教学任课教师基本情况见下表。

分级教学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

人数百分比性别男510.9%女4189.1%职称副教授919.6%讲师3780.4%考察对象均属农林院校的任课教师,其职称水平基本一致,均为硕士学历,基本代表了华中地区农业院校大学英语任课教师的水平,具备可比性。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任课教师对分级教学的适应情况,采集他们对分级教学改革的基本诉求,从而进一步促进分级教学改革。

2.数据收集与分析

教师对分级教学适应程度考察的调查问卷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选择题,受试者按非常赞同、比较赞同、一般、不太赞同、完全不赞同的分类方式对问卷的内容进行选择;第三部分为问答题,受试者需作出正面回答,并说明理由。笔者在分级教学改革进行了两个学期后,在第二学期期末开始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6份,并采用SPSS17.0完成数据分析。

3.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过教师对分级教学适应程度考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教师对分级教学适应程度的结果按百分比来呈现,由下图可知,A级B级任课教师对分级教学改革的适应度差异明显。其中,A级任课教师的适应度较好(回答比较适应者达到52.4%),而B级的任课教师的适应度较A级任课教师低,并且表达适应程度一般甚至不太适应的教师超过一半以上(达到71.7%)。从问卷的选择题和问答题中可寻找出造成这种显著差异的原因。

在问卷调查中,AB级任课教师对分级教学改革操作制度的看法有几个方面出现的明显不同意见。下面重点谈谈分歧较大的或反映较强烈的方面:

首先,关于教材难度选择方面,79%的A级教师选择赞同,表面该教材难度对A级教学相对有助益,而并不适应于B级教学。而有64%的B级任课教师选择了不太赞同和一般。经访谈得知,B级的任课教师认为教材难度的一致导致教学任务的调整变得棘手。然而,教学任务的微调无法从根本上照顾层次较差的B级学生,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面对与A级同样的难度要求觉得有些失去信心而变得消极。

其次,关于教学目标的安排方面,有71%的A级任课教师表示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而66%的B级任课教师觉得一般和不太赞同教学目标的安排。适用于教材的教学目标的高要求使B级任课教师无所适从,教学策略的调整变得非常棘手,如果教得不深入则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而往深度上教去适应教学目标的话,学生又跟不上,课堂效果差。深入了解下来,有78%的A级教师非常乐意与同伴交流心得,分享经验,还会相互之间进行听课来提高自己;而B级任课教师虽然不愿意相互听课的比率达45%,但是89%的B级任课教师愿意交流心得体会。通过深入交流,B级任课教师都觉得有很多地方需要与同伴沟通,以期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但是由于课堂活跃度较低,与A班授课气氛形成较大的反差,无法体现或发挥出自身的高水准,因此,很多B级任课教师并不愿意将这一面呈现给同伴。

再次,在教师评价体系方面,A级任课教师的不赞成率达到43%,而B级任课教师的不赞成率更高达67%,另有23%的B级任课教师也是选择一般,由此可见任课教师均认为现行的评教体系缺乏公允性。笔者通过访谈得知,目前学校实行的评估均将学生的四级考试成绩考虑在内,以此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而由于将A、B级任课教师所分别任教的班级归为一个行政班来整合, A、B级教师的教学效果被捆绑在一起,而学生在教务系统中对教师的评价也被捆绑。也就是说,实质是对一个行政班教学效果的评价而非对任课教师教学的评价,这种做法极大地抹杀了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独特性。此外,一些学生学业上的奖项也被纳入指导教师教学效果考核范围,而A级的学生在学习获奖上拥有绝对优势,这对B级任课教师有失公允。

最后,在教学教务管理体制方面,A、B级任课教师觉得一般和不赞成的比例各达到41%和56%,如此高的比例表明现行的管理体制并不适应于分级教学。通过访谈,笔者得知现行的管理并未针对分级教学做出更细致的调整,诸如:班级的划分、教师的编排、教务管理责任的划分、教学教务间的沟通交流、级别间流动性测试的时间和测试内容的安排等等,并未能与教、学形成一个整体去设置,造成左右不及,顾此失彼的尴尬现象。

三、结语

本研究基本反映了华中农业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中各个级别任课教师对分级教学改革适应度的情况,以及他们对于分级改革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总结和分析,分级改革中仍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为此下面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因“材”施教

要使分级教学目标更清晰,任务更适用,做到难易有度,区别对待,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所以教材难度的选择很重要,难度要么分开选择,要么就要适中,要考虑各个级别的实际需求。美国普通教育教学专家黛安·荷克丝(Diane Heacox)提出“Differentiating Instruction”的目标是:(1)有挑战性的、吸引人的学习任务是为每个学生设计的;(2)制定合适的教学活动;(3)教学内容、过程和结果以弹性的教学方式来呈现;(4)学生的学习准备、教学需要、兴趣和学习偏好能回应;(5)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6)让每位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和要求;(7)构建使学生积极学习、使教师轻松教学的班级[3]。教学目标可以分开来设立,由阶段目标到总体目标来逐步实现,这样既考虑到高级别求知若渴的学习需求,也能缓解低级别追赶进度,一味灌输的窘状。只有这样,才能在程度平等、机会平等下真正做到教育公平。

2.机制激励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发挥任课教师的最大效能,因此,建立有效的分级教学评教机制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效能的实现至关重要,对分级教学改革的成败也具有重要作用。评教不仅要有终结性评估也要有形成性评估。形成性评估指“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进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过程性的、发展性的评估。形成性评估包括教师自评与互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评估;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估等等,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式,达到有效公允评估的目的。此外,配套的奖惩也应从A、B级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策略、教学策略运用或科研成果取得等方面去进行奖励,而不能简单地以学生成绩论英雄。

3.心理关切

不能否认,每位任课教师在工作上都是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在教学上刻苦专研、孜孜不倦的。因此,面对较低层次学生时,要淡化学生对于层级的偏见,帮助学生树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以成材”的意识,从而达到取长补短、求同存异的目的。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任课教师自身必须用欣赏和乐观的态度去预见学生的点滴成长。此外,管理者和教师之间也应充分给予关怀,既能感受A级任课教师备课量大、难度大、授课内容复杂、学生竞争意识强要时刻缓解其焦虑心理等等难处;也能了解B级任课教师课堂沉闷、纪律涣散、学生不能积极配合等等苦楚。在分级教师安排上,应该照顾到教师的情绪,实施跨级别授课将更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热情地投入到分级教学中,发扬其所长。教师自身也应积极调整思路,加强同事之间的沟通与协商,相互听课以取长补短,同时促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从而达到教师整体质素的共同提高,更好地适应分级教学的新发展。

总而言之,分级改革不能“一刀切”,不是用一次考试将学生的级别区分出来就结束。改革一定要从学校的自身特点出发,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黄向真.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心理不适及其解决[J].教育评论,2002,(6):43-45.

[3]Diane Heacox.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杨希洁,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Research on Teachers Adaption in the Course of

[JZ]Implementing the Graded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DENG Kangk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Abstract:Through a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on different level teachers adaption of the grad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we points out that the difficulty choice of teaching material should be targeted and the teaching target can be combined in a periodic and summative form. Whats mor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eachers efforts and their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but not only emphasizes the teaching achievements. Finally,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teachers motivation is also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the Graded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psychological concern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
将“减负增效”与“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教学与作业改革实践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析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探索——着眼整体,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因材施教,拓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之路
多媒体技术让小学语文教改实验更轻松——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探索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