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职业体能培养调查研究
2014-11-09孙坤
孙坤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江苏 徐州221140)
基于高职院校自身的教育特点,高职体育教育兼有高等体育教育和职业体育教育的双重属性.江苏省教育厅“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高职院校要紧密联系自身的教育特点,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岗位群的应职、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积极探索体现学生身心发展和未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发展的课程结构体系”[1].近年来,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充分利用体育课的优势,在体育教学中增加对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相适应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训练(即职业体能的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通过对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职业体能培养情况调查,主要从职业体能的培养类型、方式以及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关参考.
1 调研对象及方法
1)调研对象为江苏省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3所高职院校,对其体育教学中的职业体能培养开展调研.
2)调研中,对13所高职院校进行分地域随机抽取,分别对13所院校的体育部主任或副主任进行了电话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到,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院校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了职业体能培养.本文主要针对以上4所院校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
调查问卷计发放体育部主任或副主任问卷4份,回收4份,有效问卷4份,回收率为100%;发放体育教师问卷44份,回收40份,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为90.9%;发放学生问卷每所院校200份,共800份,回收760份,其中有效问卷751份,有效回收率为93.9%.
对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资料运用Spss16.0等应用软件进行了统计处理.对于整理出的数据采用逻辑分析法逐一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与启示,以使研究更为客观、可靠.
2 对相关概念的鉴定
本文所提“职业体能”是指从业者岗位需要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与职业相关的运动技能.对于通用职业体能,笔者认为是指不同专业共同需要的体能;专用职业体能是指不同专业需要的不同体能.
3 调研结果及分析
3.1 职业体能培养的类型
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职业体能培养可分为通用职业体能和专用职业体能两种类型,在院校培养中各占一半.其中,专用职业体能根据本校专业设置情况,分专业类别进行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存在着职业流动频繁的现象,从学生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尚有失于全面;而通用职业体能不分专业类别,可培养学校所有专业共同需要的职业体能,但对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第一职业来说,其职业体能的培养还较为欠缺[2].
3.2 职业体能培养的方式
在4所高职院校中,有一所院校采用专门开设职业体能课的方式进行职业体能培养,该做法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职业体能培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在调研中得知,由于受学校场地、器材等条件限制,职业体能课未能在该校所有专业实施;职业体能培养采取基础课加选项课(体育课)模式的院校有2所,这种“课课练”的做法操作性很强,简便易行,但培养的只是通用职业体能;采取在基础课中进行职业体能培养方式的院校有一所,但职业体能训练仅在基础课中进行,其他教学时段不作安排,职业体能教学效果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弱化.
3.3 职业体能教学年限与时数
调查显示,4所院校中,有3所院校职业体能教学开设年限在1.5年以上,对学生职业体能的培养和发展有一定的连贯性、完整性;有一所职业体能教学开设为0.5年,因开设时间较短,其培养过程缺乏持续性.4所院校职业体能教学时数分别为78、42、30、16学时.由此可见,大多数院校职业体能教学时数偏少.由于高职院校在校生实习、实训时间较多,若无其他补课措施,职业体能的教学质量则难有保障.
3.4 职业体能教学内容选择
在4所院校中,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依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学生就业方向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特点,进行了“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通用职业能力课程改革”,开设了以职业能力项目训练为主的模块(分别为“劳动生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搏击类技能”“职业体能”4个模块)教学内容;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本校专业特点,以培养适应未来航海工作与生活环境所需要的身体素质、职业运动能力和心理能力为目标,开设了以航海体育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职业体能课;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本校职业特征较为突出的专业,如建筑、电子、机械类等,设置了定向越野、拓展训练等体育项目,同时也选择了其他各专业通用的职业体能教学内容;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充分了解本校各专业对体能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了专业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专业安排了不同的职业体能教学内容.4所院校职业体能具体教学内容见表1.
由表1可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职业体能的教学内容选择比较新颖、全面,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职业岗位需要的优秀品德;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内容的选择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有很大帮助;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选择的定向越野、拓展训练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时代感.总体来看,这些学校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一定的职业需求,但是身体素质方面的内容选择比较传统、单调;与学生职业技能有密切关连的运动技能内容选择尚不够丰富.
表1 4所高职院校职业体能教学内容Tab.1 Teaching content of professional stamina in 4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3.5 职业体能教学的组织形式
科学、合理、易行、实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与学双边活动效果的组织保证[3].参与调研的各校体育教师对职业体能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见表2.
表2 职业体能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多选项,N=40)Tab.2 Organization form of professional stamina training
表2显示,对于职业体能教学的组织形式,100%的体育教师选用了全班教学和随机分组教学,12.5%选用同质分组,10%选用异质分组,2.5%的体育教师选用其他组织形式,友情分组形式则无人选用.
3.6 职业体能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而有创造性地运用最佳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高职业体能教学效果至关重要[4].参与调研的体育教师对职业体能教学方法的选取见表3.
表3 职业体能教学方法的选取(多选项,N=40)Tab.3 Teaching methods of professional stamina training
由表3可知,在职业体能教学过程中,100%的体育教师选取了语言法、直观法、间歇法、重复法、比赛法和游戏法;95%的体育教师选取完整法.结合表1职业体能教学内容来看,体育教师在职业体能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采用比较恰当,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和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几乎都被运用.但同时也要看到,对于能够增大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科学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机体能力的循环练习法[5],仅有10%的体育教师采用.
3.7 职业体能教学评价
对学生职业体能学习进行评价,不仅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有助于促进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健全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品德[6].4所院校对学生职业体能成绩评价内容的选择见表4.
表4 对学生职业体能成绩评价内容的选择(多选项,N=4)Tab.4 Evaluation content selection of students'professional stamina achievement
表4显示,4所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体能成绩评价均选择了身体素质,有2所院校选择课外体育,只有一所高职院校选择相关运动技能为评价内容.将评价的重心放在身体素质上,是正确合理的,但与职业相关的运动技能以及体现学生情感学习目标的合作精神、个性品质,也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4 对高职院校职业体能教学的有关建议
1)高职院校宜实施体育选项课加职业体能课的体育课程设置模式,即采用选项课的“课课练”培养通用职业体能,采用职业体能课培养专用职业体能,使体育教学更加具有人性化与职业性,达到通用职业体能培养和专用职业体能培养并重,并使其相互通融和互补.
2)高职院校职业体能教学内容应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选择能够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与职业相关的运动技能项目,以真正体现教学内容的实效性,为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3)体育教师要针对职业体能教学内容,正确、合理地选取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并在相对比较枯燥的体能教学中努力创造出愉悦的练习氛围,进而获得最佳的培养效果.
4)学校体育部应经常组织体育教师互相观摩及校际观摩职业体能课教学,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扬长抑短,共同提高.并积极开展职业体能教学竞赛等系列活动,加大对体育教师职业体能教学的监督力度,使职业体能培养效果达到最优化.
5)职业体能的教学评价应当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将合作精神、个性品质等能够体现情感学习目标的内容,按一定比例列入学生职业体能成绩考核中.
5 结语
目前江苏省高职院校职业体能培养类型主要为通用职业体能和专用职业体能培养,在院校培养中各占一半;职业体能培养的方式有3种,即专门开设职业体能课的培养方式,在基础课加选项课的体育课程模式中采用“课课练”的培养方式和贯穿在基础课中进行的培养方式.实践表明,这3种职业体能的培养方式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
调研结果表明,江苏省大多高职院校职业体能教学时数偏少,严重影响其培养效果;职业体能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一定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但所选内容还不够丰富、新颖,尤其是身体素质教学内容的选择比较枯燥、单调;体育教师在职业体能教学中所采用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比较恰当,但学生职业体能成绩的评价内容还不够全面.
[1]江苏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苏教体艺[2012]15号[EB/OL].(2012-05-31)[2014-02-12].http://www.ec.js.edu.cn/art/2012/5/31/art_4267_76273.ht ml.
[2]胡振浩,张溪,田翔.职业体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3]王玉扩,陈庆合,李会增.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7(7):960-961.
[4]诸宏亮.浅析高职体育课程改革[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7(5):191-193.
[5]高玉莲,周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与未来职业需求相结合[J].教育与职业,2005,89(26):43-44.
[6]翁惠根,黄喆.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强化职业体能的对策分析[J].职业时空,2008,14(10):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