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rhG-CSF在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过程中对粒细胞减少的影响

2014-11-08李艳红曹海青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最低值持续时间白细胞

李艳红,曹海青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西宁 810001)

粒细胞减少是导致化疗失败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导致很多患者化疗周期不完全甚至完全放弃治疗,ⅢB-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首选治疗也是化疗,rhG-CSF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化疗导致粒细胞减少的安全性,多家的临床验证结果提示其对化疗导致的粒细胞减少有效[1],但大规模的临床应用也发现rhG-CSF具有一些副反应,包括短期出现的难以控制的骨痛,尤其胸骨和胫骨为多,长期随诊发现的血液系统肿瘤和淋巴瘤的发生会增加。如何合理地应用rhG-CSF并减少其副反应也是在临床应用应该关注的问题。笔者采用针刺配合rhG-CSF治疗观察针刺对GP方案治疗NSCLC患者粒细胞减少的控制,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 10月住院患者,TNM分期均为ⅢB-Ⅳ期(UICC2003年标准),失去手术机会,通过纤支镜及痰细胞检查有明确病理细胞学证实。所有患者治疗前白细胞计数≥3.5×109/L,血小板≥60×109/L,无严重心脑肾并发症。预计生存时间≥6个月,卡氏评分≥60分,预计可以耐受2周期GP方案化疗。所有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6例。治疗组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0岁,平均(57±4)岁;体重最轻45.5 kg,最重75.5 kg,平均60.2 kg;体表面积最小1.31 m2,最大2.02 m2,平均1.81 m2;腺癌20例,鳞癌16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71岁,平均(56±3)岁;体重最轻47.0 kg,最重 79.6 kg,平均 57.2 kg;体表面积最小 1.25 m2,最大2.00 m2,平均1.76 m2;腺癌21例,鳞癌1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体表面积及癌症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健择)加顺铂(DDP)GP方案。健择第1天和第8天 1000 mg/m2静脉注射(30~60 min,inf);DDP 第1~3天30 mg/ m2静脉注射(30~60 min,inf),治疗前适当水化;每21 d重复1个周期,共治疗2周期。

2.1 A组

取大椎、膈俞和足三里穴。化疗前半小时及化疗后即刻针刺,以得气感为度,留针30 min。每日2次,48 h后肌注rhG-CSF,共治疗10 d(共2周期)。

2.2 B组

化疗48 h后单纯肌注rhG-CSF,共治疗10 d(共2周期)。

所有患者 2周期化疗药物及间隔周期一样,治疗过程无输血及其他升白治疗。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隔日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血小板总数及血红蛋白,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毒副反应,ANC按WHO标准分为3级,ANC>2.0×109/L为无粒细胞减少,ANC为 0.5~2×109/L表示粒细胞减少,ANC<0.5×109/L为粒细胞缺乏,分别计算两组最低 ANC及持续时间以及恢复时间,并观察治疗期间恶心呕吐骨痛等毒副反应的出现。

3.2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 t检验,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分析。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

表1 两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 (n)

由表1可见,两组ANC<2.0×109/L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并不能减少化疗过程中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两组ANC<1.0×109/L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配合针刺可以减轻粒细胞减少的严重程度。

3.3.2 两组ANC最低值、减少持续时间及恢复时间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ANC最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NC减少持续时间及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表2 两组ANC最低值、减少持续时间及恢复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ANC最低值、减少持续时间及恢复时间比较(±s)

注:与B组比较1)P<0.01,2)P<0.05

组别 n 平均ANC最低值(×109/L)ANC<2.0×109/L持续天数(d)恢复ANC>3.0×109/L所需天数(d)A 组 36 2.96±1.46 2.75±2.112) 3.65±3.011)B 组 36 2.89±1.53 5.43±3.02 6.49±4.83

3.3.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热、骨痛、周身不适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4 讨论

针刺治疗是我国的特色医疗手段之一,具有操作简单,花费低廉,无明显毒副反应的特点。临床研究提示针灸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有疗效。大椎为阳脉之海,多项研究表明针刺大椎对于白细胞减少具有明显效果。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既可调理腹部经气,又能起到补气的作用,属于强壮要穴之一,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穴可以使血清调理素明显增加,促进白细胞吞噬,增加免疫功能。膈俞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属八会穴之一,研究显示针刺膈俞可以明显纠正患者贫血状态,加快恢复速度。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加用针刺治疗对于化疗所致粒细胞减少有很好的控制效果,ANC的恢复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粒细胞的恢复也明显加速[2-3]。患者耐受性好,没有明显增加经济负担,也没有出现特殊的不良反应,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1]Momin F, Kraut M, Lattin P, et al. Thrombocytopenia in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radiotherapy and G-CSF for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J]. Proc Am Soc Clin Oncol,1992, 11:294a.

[2]Zhao XX, Huang XM, Wang HP, et al. Effect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on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and leukocytes after chemotherapy[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1, 9(6):331-335.

[3]任建军.针药并用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4):272-273.

猜你喜欢

最低值持续时间白细胞
白细胞
美国制造业PMI降至15个月最低值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Paget骨病患者唑来膦酸治疗后疾病复发与寿命评估研究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基于SVD的电压跌落持续时间检测新方法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
俄语体与持续时间结构组合规律的认知语义阐释
晕厥的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