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14-11-08唐森罗湘筠石琴大林亚平赖琳何龙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夹脊颈椎病疗程

唐森,罗湘筠,石琴大,林亚平,赖琳,何龙

(1.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株洲 412000;2.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 410007)

颈型颈椎病又称局部型颈椎病或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是其他各型颈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现。本病以颈部局部症状为主,表现为颈、肩、枕部酸胀、麻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压痛点及颈部呈僵直状的一组临床综合症。近年来患病率不断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因而对本病的治疗倍受重视。

笔者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30例,并与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30例临床疗效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均为2012年12月至2013年 12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一院针灸科门诊或住院患者,根据就诊顺序、查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 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②X线摄片示颈椎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③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肩颈部疼痛)。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近期未用其他方法或药物治疗者;②年龄18~65岁;③同意参加本临床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其他各型颈椎病;③合并有颈椎外伤、颈椎肿瘤、结核等患者,或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不能完成治疗疗程,无法判断疗效者。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两组均采用颈椎功能锻炼作为基础治疗,嘱早晚各做 1次,力度适中,切勿粗暴。具体步骤分为 6步,①缩肩运动,即颈部放松,头保持中间位置,慢慢把双肩尽量向上抬起,维持5 s后放松,重复15~20次;②将手放在额头上,慢慢将头部向前压,手持续阻挡头部压来的力量,再将手放于脑后,头部向后压,其余步骤同前;③与项争力,即双手指交叉放在颈后,双手向前用力的同时颈头部向后用力做抵抗运动,维持5 s后慢慢放松,重复10次;④左(右)手放在左(右)边面部,头部慢慢压向左(右)侧,手持续阻挡头部压来的力量,维持 5 d后慢慢放松,重复10次,头部再缓慢向左(右)侧旋转施压,左(右)手阻挡头部旋转压来的力量,使头保持中间位置。维持5 s后慢慢放松,重复10次;⑤颈部自我牵引,即头部在中间位置,一手托住枕部,另一手托住下颌部,双手同时慢慢向上用力牵引,维持 6 s后,慢慢放松,重复做 15~20次;⑥按摩放松颈部,即双手五指按住头皮,从前向后地按摩,使头皮感觉酸胀,重复做15~20次。

2.2 治疗组

取C2-5颈夹脊穴、风池。常规消毒后,患者取坐位,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出品的 0.35 mm×25~45 mm毫针进行针刺,颈夹脊穴沿脊柱方向以75°倾角刺入1.0寸,风池向对侧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得气后,取C2、C4颈夹脊穴及风池或C3、C5颈夹脊穴及风池接华佗牌 SDZ-II 型电针治疗仪,每次选两对电极,且同对电极置于颈部同侧夹脊穴上,采用疏密波,频率为10~12 Hz,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2.3 对照组

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长沙海凭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海凭医疗ST-F型)治疗,将两片电极用乙醇纱布做隔离相对贴于颈项部,用绑带固定,接通电源后,选择处方一(中频频率为1000 Hz,低频频率为20 Hz,输出波形为正弦波,最大输出电流为 100 mA),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治疗2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2]

本评分包括颈椎病主要症状、临床检查、日常生活动作等的评分,该评分表最高评分为 29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3.1.2 目测类比疼痛评分

疼痛评定采用目测类比疼痛分度量表(VAPS),总分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比较治疗前、首次治疗后(代表即刻效应)及疗程后(代表远期效应)的平均疼痛分数,观察即时和远期镇痛效应。

3.1.3 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检测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 2 mL,注入加有1%肝素20 μL、抑肽酶1000单位的塑料管中,混匀,低温离心(3000 rpm,l0 min)。取血浆置于20℃冰箱中保存待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由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检测。

3.2 疗效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积分,计算改善率,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正常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拟定[1]。

痊愈:自觉症状、临床体格检查、日常生活动作等改善率≥95%。

显效:自觉症状、临床体格检查、日常生活动作等改善率为70%~94%。

有效:自觉症状、临床体格检查、日常生活动作等改善率为30%~69%。

无效:自觉症状、临床体格检查、日常生活动作等改善率<30%。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先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若符合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采用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比较

由表 2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治疗组 30 19.93±1.37 27.43±0.911) 7.53±1.012)对照组 30 20.16±1.41 25.01±1.431) 4.83±1.15

3.4.2 两组治疗前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比较

由表 3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治疗后及治疗1个疗程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首次治疗后及治疗1个疗程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2)P<0.05;与对照组比较3)P<0.01

组别 n 治疗前 首次治疗后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 30 7.56±1.27 5.13±0.781)3) 2.38±0.451)3)对照组 30 7.60±1.17 6.97±1.162) 3.89±0.771)

3.4.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β-EP含量比较

由表4可见,两组治疗前血浆β-E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β-EP含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β-EP含量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β-EP含量比较 (±s,ng/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β-EP含量比较 (±s,ng/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治疗组 30 154.11±14.41 236.94±26.691) 81.56±13.322)对照组 30 156.23±15.56 203.77±19.041) 47.13±7.66

3.4.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由表 5可见,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53.3%和93.3%,两组临床疗效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颈型颈椎病属中医学“颈肩痛”、“颈项强痛”、“肩背痛”、“痹证”等范畴,其病机是肝肾不足、督脉空虚、筋骨失养为本,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气滞血瘀为标。局部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故治疗当以疏经通络、行气活血为主。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职业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如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坐姿不正等,颈椎退变,髓核与纤维环脱水、变性,直接刺激窦椎神经末梢而致本病[3]。

颈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之间,具有调节督脉与膀胱经气血的功能。督脉与膀胱经均贯脊而行,入络脑,与脊髓和脑关系密切,针刺夹脊穴可调心神、调节脏腑气血而治痛。从神经解剖学角度看,夹脊穴区组织中广泛分布的神经末梢、脊神经后支和邻近穴位的椎旁交感神经干, 是夹脊穴针灸效应的神经生理学基础[4]。针刺颈夹脊穴,可直接刺激脊神经后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病变局部神经肿胀,改善组织缺血、低氧状态;也能直接刺激疼痛部位的粗神经纤维,通过闸门控制学说的机制而止痛。此外,还可促进神经细胞释放内啡肽,发挥与吗啡类似的止痛作用[5]。电针夹脊穴能加强针刺得气感,促进局部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解除神经纤维组织压迫,不仅可以改善外周神经的损伤症状,同时还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的机制达到镇痛作用。上述效应的产生与β-内啡肽有关,可能是针刺刺激了中枢,促进β-内啡肽的合成和在外周的释放,使血浆β-内啡肽水平升高,参与镇痛作用。

本研究应用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对于提高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降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提高患者血浆β-EP的含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其临床疗效优于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且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取穴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无副反应。

[1]郑筱萸,任德权,曹文庄,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6-349.

[2]王晓红,何成奇,丁明甫,等.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J].华西医学,2005,20(2):232-233.

[3]傅惠兰,曲姗姗,陈俊琦,等.腹针配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4):650-652.

[4]刘荣芬,姜亚梅.华佗夹脊穴的针刺镇痛机理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12):943,947..

[5]王文礼,沈卫东,石瑛.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及疗效评价概述[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6):47-50.

猜你喜欢

夹脊颈椎病疗程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游泳 赶走颈椎病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颈夹脊”源流考略
无花果煎汤熏洗治疗痔疮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