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探讨
2014-11-08热娜卡斯木李玉华
李 敏,热娜·卡斯木,李 莉,张 彤,李玉华
(新疆医科大学1.药学院;2.研究生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21世纪以来,我国医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当前,我国已是一个医药大国,但是距离医药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关键在于我国医药工业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严重缺乏能够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型高层次药学人才。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专业学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针对药学各领域职业要求培养所需的应用性人才。而我国多年以来主要培养的是学术性人才,对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需求,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新增设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这对于我国培养应用型高层次药学人才有重要的意义。我校有幸成为全国首批获得药学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资格的大学之一。现在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和学术界关注,但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仍处于摸索阶段,如何达到《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怎样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性人才?都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拟对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主要环节作一讨论,以对今后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实施提供参考。
1 招生
我国《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中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是同一水平。但是现阶段,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时,仍然首先选择报考学术性学位,觉得学术型学位的水平较高,只有未被学术性学位录取而又不想放弃研究生学习机会的学生,才同意调剂到专业学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对专业学位的发展前景不明确,另一方面是专业学位的培养质量尚未达到社会的期待与需求。
从招生方面来讲,对于应届本科生需开展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专题宣传讲座。时间最好能安排在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之前,主要是为了帮助广大考生了解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转型,加深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引导考生积极报考;也可通过定向、委培的方式,招收医药行业具有职业背景的在职人员,使其可以把在学校学会的先进理论实践在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难题,实现基层单位和研究生的双赢。
近3年来,我校药学院“研究生报考相关问题答疑讨论会”在10月份都会如期进行。每次会议均邀请了研究生学院招生、培养、学位办公室工作人员及优秀的导师参会,传达解读国家的研究生培养政策和方向,宣传专业学位培养,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指引方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校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逐年上升,见表1。
表1 我校2011—2013年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一览表
2 培养方向
近年来,我国医药事业的飞速发展对药学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第一,药品是特殊商品,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对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药物制度建设不断深入,医保覆盖面扩大,用药品种增多,应该对药品进行更严格的监管。特别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剂型广泛的应用,药品监管难度不断加大,因此需要大批高层次药学专业人才做为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二,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已成为医院药学部门的工作重点。然而临床药学高级人才在我国是极度匮乏的。据统计,我国至少需要65 000名以上的临床药师,而仅以我国目前高校开设临床药学本科专业的培养能力,今后十年也只能培养出万名左右临床药学工作人员[1]。所以,为临床输送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对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我国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再者,我国已有很多大中型制药企业开始自主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新药,这其中非常需要高层次药学专业人才[2]。
这是社会对药学研究生培养的新要求,是药学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指向,是药学研究生培养方向的基本依据,更是增强研究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我校药学专业学位研究方向主要有6个,分别是:新疆特色药材资源研究与开发、制剂工程与技术、药品检验与分析、临床药学、社会与管理药学和临床药理学。由于地区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加之我校药事管理学和制药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目前对这两方面的人才培养较少,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完善的方向。
3 课程教学
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应用性人才,课程设置应体现综合性和实用性。导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及研究兴趣等,同时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倾向制定个性化的课程学习计划[3]。例如,临床药学方向的可以选修临床医学相关课程,药品监管方向的可以选修法律相关课程,制药工程方向的可以选修工程类课程。这样,本科是药学专业的研究生可以补充没有学过的知识,为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形式应更多的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可以借鉴国外药学研究生教育经验,由原来的以“学科”设置课程,变为以“问题”为中心。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到一门课程中讲授,以案例为核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模拟现场、正反方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这对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还需重视研究生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如人际交流与沟通、心理学、学术和职业道德等。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协助能力、交流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职业操守等。这些同样是社会对研究生的重要素质要求之一[4]。
我校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30分,具体见表2。
表2 我校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要求表
4 实践培养
根据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可以采用高校与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5]。高校有丰富的培养经验、完整的培养体系,产学研基地如制药企业或医院,直接面向市场面向患者,更加了解本专业在科学研究的需求,而且基地拥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广阔的实践场所,可以解决学生在学校里培养针对性不强、教育质量不高的难题。同时,通过这种形式,高校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和科研项目,满足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产学研基地也可更快更好的发展。
在基地的实践过程中,可以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安排相应的实践内容;也可根据双方需求,制定不同的方式,如: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以企业导师为主,高校导师为辅;对于处在成长期的企业,以学校导师为主,企业导师为辅;或者把企业项目带到学校完成,就是学校常说的横向课题[6]。
专业学位的实践培养可多向欧美发达国家借鉴学习。例如,美国的Pharm.D模式不要求发表论文,强调临床教育和实践训练,我们要改变以往“做实验,发论文”的传统培养理念,尽快开展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7]。
通过深入的实践培养,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度的社会责任心,成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我校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之后,先进行1w的岗前培训,然后根据课题的特点进行相关学科实验室的轮转,其余时间随导师工作,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如进入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院临床药学部、药房、政府部门或研究所,为期两年到两年半。结束后需进行实践能力考核,内容包括专业理论、专业英语、综合实践能力。其中,综合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是否具有规范的职业技能操作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问题的能力,由学校按照学科组成考核委员会进行,时间安排在第三学年(1)学期末,考核通过者计8学分。
5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以培养目标做为依据。首先,只有修够理论课程学分的研究生才能进入第二阶段的实践培养;其次,只有通过开题并经过不少于12个月的研究,才能进入论文预答辩环节。再次,学位论文要体现实用性。论文侧重于将现有的理论和定律运用到实践中,并创造出新的价值,体现出研究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是专题研究、案例解析、工程设计、调研报告等[8]。
另外一个有关质量控制的重要建议是把药学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接轨。美国的执业药师必须获得Pharm.D学位。这种执业资格考试与专业学位教育的衔接,使专业学位教育拥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也使美国的专业学位教育享誉世[9]。
由于国情不同,虽然我国药学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繁多,但是目前没有一个药学职业资格证书与药学专业学位教育实行无缝接轨。有文献调研结果表明,药物分析工程师、化学制药工程师和药品质量检测师具有可以接轨的可行性,但是对于和社会认可度较高的执业药师资格接轨仍然存在较多的困难,需要政府倡导、立法管理和行业协会的推动[10]。
我校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
(1)在第二学年一学期末需进行开题并完成一篇本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选定的课题应以专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主,具有应用价值;
(2)在第三学年二学期的3月15日之前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由学科5名以上高级职称专家组成评议小组,进行预答辩;
(3)预答辩通过后,学位论文采用“双盲法”由两名外校相关专业高级职称专家评审;
(4)外审通过后,由校学位委员会指定答辩评审专家,以学科为单位进行论文答辩;
(5)除了以上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之外,研究生在读期间,汉族学生需通过国家英语6级考试,少数民族学生需通过国家英语4级考试,才能授予学位。
6 展望
研究生是药学事业发展的后备人才库,关系到我国药学事业的创新和发展。我国的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尚在摸索和探讨阶段,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研究生教育观念,以社会的认可为培养目标,敢于进行大胆的改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培养模式在培养各环节既要以整体学科发展为目标,又要以个体特色学科背景为基础,并做好和产学研基地的有效衔接[11]。通过不断的努力,实现学校、学生、社会的和谐发展,培养出合格的应用性高水平人才。
[1] 蒋 杰,李 沙.港澳及国外药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之借鉴和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32):288-231.
[2] 安抚东,廖沈涵,余伯阳.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有效衔接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49-51.
[3] 张俊秀,杨解人.采用“导师个性化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模式培养药理学研究生[J].安徽医药,2012,16(2):275-277.
[4] 宋洪涛,邓 婕,张 倩.临床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 药学实践杂志,2011,29(1):71-74.
[5] 舒丽芯,和 蕾,周 东.药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2010,28(3):232-234.
[6] 于 沛,郭 琳.专业学位药学硕士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探讨[J].药学教育,2012,28(6):6-8
[7] 冯 江,李 歆,王长青.试论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建立与完善[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2):159-162.
[8] 叶 宏.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22):75-76.
[9] 徐 蓉,李 伟,李晓波.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主要问题的探讨与思考[J].药学教育,2011,27(5):1-4.
[10]李 剑,周 岚,王 喆,等.药学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认证接轨调研[J].药学教育,2013,29(1):1-5.
[11]崇 梅.小儿心血管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安徽医药,2013,17(8):1450-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