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心理学学科半衰期分析
2014-11-08张艳琼
张艳琼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3)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8)
1 引言
20世纪50年代末期“半衰期”一词被J.D.Bernal引入到图书情报领域,用来说明文献老化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兴趣,随之出现了大量研究文献半衰期来揭示文献老化规律的文章。S.L.Sangam以引文分析法对国外5种心理学期刊文献分析来揭示心理学文献增长和老化的关系。游毅等根据发文量与被引量的统计数据,分析文献增长的数量特征,并结合半衰期剖析来反映科学文献老化特征。汪继南以权威学术期刊为样本,对人文社会科学五大学科的引文进行统计,确定各学科文献半衰期,探讨各学科通过引文体现出的不同特点。姜春林等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17种重要期刊为样本,从历时角度对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引文峰值、被引半衰期作了计量分析。陈立新等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SCIE收录的106种力学专业期刊文献所附的参考文献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力学专业领域引文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之间的关系等。
笔者发现:以上研究大部分作者是以学科期刊为样本,通过计算期刊被引半衰期来分析学科的老化规律,这些研究是基于期刊的被引等同于学科被引的假设基础上,虽然在一定的程度能反映学科的特点,但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期刊的载文不一定都是同一学科的文献,即使是本学科的核心期刊也是如此;(2)以几种学科期刊代替学科,数据量偏少;(3)不易细化到二级学科深入分析,尤其是当今各学科的深入发展,在二级学科间分化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对二级学科的半衰期讨论显得更加重要。因此,笔者认为直接以学科为计量单位来研究学科半衰期更为合适。
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既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属于一门交叉而综合的学科。本文以CNKI为数据来源库,以心理学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分析该学科及二级学科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深入研究心理学学科的内在规律。
2 数据来源与学科划分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知识资源总库(CNKI),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10多个数据库,CNK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了所有来源数据库的参考文献,涉及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专利、标准、报纸文章等类型文献,但是,引文数据库没有提供除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外的其他类型文献的引证信息,所以,参与统计心理学被引半衰期的数据类型只有期刊、学位论文和少量的会议论文。
本文按照《全国招收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名称代码册》(简称代码册)的学科划分标准进行数据采集,但CNKI没有直接提供按学科分类检索的功能,所以需要将《代码册》的学科分类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的图书分类建立对应关系(见表1),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中图法分类号的方式获取各学科的数据。
表1 心理学学科分类与中图法分类的对应关系
表1建立了心理学学科的《代码册》与《中图法》的主要对应关系,可以看到,心理学是一个横跨《中图法》众多分类的学科,其文章也将发表在众多学科的期刊中,进一步证实了前文所述的仅考察几种期刊或某一类期刊的半衰期不能替代学科半衰期的观点。为了能够对心理学各子学科的半衰期进行分析,其数据采集主要通过中图分类号进行,并通过对应关系转换到各子学科。
3 心理学学科引用半衰期分析
计算心理学学科2012年的引用半衰期,需要获得该学科在2012年内发表的全部文献及引用的参考文献。具体方法:在CNKI文献数据库中,指定查询字段为“中图分类号”,限定时间为“2012年”,输入表1中的所有的中图分类号,检索出2012年心理学学科发表的全部文献及参考文献。
3.1 引用情况统计
经过数据整理和清洗,获得心理学学科2012年共发文18821篇,其中,基础心理学4268篇,占整个学科22.68%;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0265篇,占整个学科54.54%;应用心理学4288篇,占整个学科22.78%。对文献引用的参考文献按学科和类型分别进行统计(见表2)。
表2 参考文献统计分布表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整个心理学学科非常关注国外研究成果,所引用的外文文献总量占总参考文献量的51.74%,远高出其它人文社会科学引用外文文献的比例。造成外文文献引用偏高的主要原因有:(1)从学科性质来看,心理学具有浓厚的自然科学属性,它的研究内容具有国际性,需要借鉴大量数学、统计学、生物科学、医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2)从学科发展来看,心理学起源于西方。纵观我国心理学研究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学习、引用、模仿和改造西方心理学,可以说,我国心理学研究大多都建立在西方心理学研究之上。
表2中的数据显示,在三个二级学科中,基础心理学引用外文文献的比例最高,占基础心理学参考文献总量的71.48%,比心理学整体高出19.76%。这是因为我国基础心理学发展比较薄弱,大部分的理论和研究范式都是来自国外,积极引进吸取国外心理学的理论模式和技术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理论研究是我国基础心理学发展的特征。
与基础心理学不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引用中文文献的比例最高,引用外文文献的比例最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这一生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以及人类学习与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促进个体心理发展变化中的心理学问题。不同国家的人,其心理发展具有共性,但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发展必然各有特点,如我国独生子女的心理发展等,这些是我国特有的,因此,许多研究不能完全遵循国外的研究途径和结论,必须要有创新,所以,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参考和借鉴外文文献相对较少。
应用心理学的研究也应该切合我国实际,但在引用外文文献和图书比例比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的高,这是因为,我国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很多,但大多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国内还没有太多的研究成果,但国外要比国内发展的快,所以,有较多值得参考和借鉴成果。
3.2 学科引用半衰期
学科引用半衰期是针对某学科文献引用的参考文献而言,是衡量某学科文献在引用过程中对参考文献在时效要求方面的一个定量指标,表示引用期刊对近期多长一段时间内出版的参考文献较感兴趣。一般来说,某学科的引用半衰期短,说明该学科要求参考文献的时效性高;某学科的引用半衰期长,说明该学科要求参考文献的时效性低。如应用性强、技术性强的学科的引用半衰期要比理论性强的学科的引用半衰期要短,因为技术更新发展快,只有借鉴最新的科研成果才能增加创新力和竞争力。
同一学科文献在不同年份其学科引用半衰期不一定相同,所以,我们通常说某一年的学科引用半衰期。以T年表示某一年来表述半衰期的概念,某学科T年引用半衰期是指某学科在统计年T年(一年时间内)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距T年(以T年为第0年)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把参考文献按出版年降序排列(距离T年近的年份排前,距离T年远的年份排后),统计同一出版年文献数占所有文献数的百分比;计算每个出版年的累积百分比,然后根据公式1计算出T年的学科被引半衰期(HL):
其中,A为累积百分比值最接近但小于50%的年数,B为第A年的那年累积百分比,C为A+1年的累积百分比。以基础心理学为例,见表3。
表3 基础心理学所引用参考文献数据(以2012为统计年)
根据公式1计算HL=7+(50%-45.05%)/(51.17%-45.05%)7+0.81=7.81,因此,2012年基础心理学引用半衰期为7.81年。
根据上述的计算方法,按学科、引用类型分别计算出2012年心理学及二级学科引用半衰期(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总体上,心理学二级学科引用半衰期最长的是基础心理学,最短的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介于基础心理学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之间,与心理学整体引用半衰期很接近。基础心理学引用半衰期高的主要原因是引用外文文献比例较高,而外文文献引用半衰期比中文文献半衰期长得多,同时,图书的引用半衰期也比其他两门二级学科的长,这样就拉长了基础心理学引用半衰期。虽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中文文献引用半衰期比应用心理学的要长0.28年,但是应用心理学引用的图书和外文文献比例较高,而图书和外文文献的引用半衰期长,所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引用半衰期最短。
表42012年心理学学科及二级学科引用半衰期
外文文献方面,基础心理学外文文献引用半衰期最短,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外文文献引用半衰期最长。为了进一步分析影响基础心理学外文文献引用半衰期短的原因,笔者分别计算了组成基础心理学的几个大的分支的外文引用半衰期,如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物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发现生物心理学引用外文文献的比例最高,达到82.99%,而且生理心理学外文文献半衰期最短,为7.16年,生理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具有生理学的特性。近年来,国际上生理心理学发展非常迅速,出现不少成果,而我国生理心理学又非常关注国际成果,自然引用较新时间内发表的外文文献。外文文献引用半衰期较短的还有一个分支:医学心理学,外文引用半衰期为8.12年,引用外文文献的比例也很高,占医学心理学参考文献总量的77.24%,医学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具有医学的特性。研究发现,心理学各分支的引用外文文献半衰期的长短与各分支相关联的学科发展特性有很大的关系,如生理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的半衰期与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特性有很大的联系,而教育心理学的半衰期与教育学的发展特性有很大的联系。
中文文献方面,基础心理学中文文献引用半衰期最长,应用心理学中文文献引用半衰期最短。从表2中的数据看,三个二级学科中文引用半衰期相差不大,基础心理学中文文献引用半衰期比应用心理学的长0.34年,笔者同样也考察了组成各二级学科的子分支的中文文献引用半衰期,发现基础心理学中心理学理论分支的中文文献引用半衰期最长,心理学理论主要是研究心理学史、心理学派别等,它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的引用半衰期较长。
观察整个心理学学科,图书的引用半衰期最长,外文文献的引用半衰期次之,中文文献的引用半衰期最短,因为图书一般记载是概念性的、理论性的、成熟的、稳定的知识,而且,心理学学科引用的图书中存在大量的翻译书籍,所以,它的引用半衰期要比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的引用半衰期要长。外文文献在获取、吸收、运用等方面都要比中文文献困难得多,这样就势必导致引用外文文献比中文文献的时滞要长。
4 心理学学科被引半衰期分析
计算统计年心理学学科被引半衰期,需要获得在统计年内心理学学科所有被引的文献及施引文献,具体方法(以2012年为统计年):在CNKI引文数据库中,指定查询字段为“被引文献分类号”,发表时间:从“不限”到“2012年”,被引时间:2012年。输入表1中的所有的中图分类号,检索出2012年心理学学科所有被引的文献及施引文献。由于无法获取图书等的使用文献,故只对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及会议论文进行统计。
4.1 被引情况统计
为了更好地对比分析,本文检索了心理学学科2010~2012年的被引文献(见表5),经统计,心理学学科所发表的文献在2010年一共被引93246篇次,2011年共被引116219篇次,2012年共被引用125177篇次。
表5 心理学及二级学科2010~2012年被引总频次
从表5可以看出,2010~2012年心理学三个二级学科的被引频次都在以不同速率增长,说明心理学学科整体被关注和利用的程度在加强;相比2010年,2011年的被引频次增加了24.64%,2012年在2011年的基础上增加了7.71%,说明2011年比2012年增长得快。笔者考察了2010~2012年的研究主题,通过分析发现:相比2010年,2011年在关于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等主题的文献出现激增,而2012年在2011年的基础上继续缓慢增长。
4.2 学科被引半衰期
学科被引半衰期与学科引用半衰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科被引半衰期是针对某学科文献的被引过程而言的,也就是说,一些心理学学科被引文献可能来自于其他学科文献的引用。一般来说,学科被引半衰期越长说明该学科的文献被利用的时间就越长,生命周期就越长,老化的速度就越缓慢;反之,该学科的文献被利用的时间就越短,生命周期就越短,老化的速度就越快。从理论上讲,基础理论学科的文献要比应用技术学科的被引半衰期长,历史悠久的学科的文献要比新兴学科的被引半衰期长。本文采取的学科被引用半衰期的计算方法与学科引用半衰期的计算方法相类似,只是计量的对象为统计年T年某学科被引用的全部文献,并按照其出版年降序排列。
根据被引半衰的计算方法,对心理学及二级学科在2010~2012年的引文数据进行了统计,计算出心理学学科在这3年的被引半衰期(见表6)。
表6 心理学及二级学科2010~2012年被引半衰期
从表6可以看出,2010~2012年心理学及三个二级学科的被引半衰期在逐年增长,表明我国心理学学科文献的生命周期在延长,文献老化速度在减慢。2010~2012年三年的被引半衰期的从长到短的排列顺序都是: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这说明,在这三个二级学科中,基础心理学论文的生命周期最长,老化速度最慢,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论文的生命周期最短、老化速度最快。
基础心理学在2010~2012年三年的被引半衰期在4.66~5.55年之间,均值为5.13年,比心理学整体被引半衰期长0.4年。基础心理学被引半衰期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学科性质决定的,基础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理论性的成果一旦创立,就会很长时间被引用,如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至今被大量引用。另一方面是文献质量决定的,一般来说,文献质量高,学术影响力大,就会被引用的范围广,被引用的频次高,如温忠麟等2005年发表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仅2012年就被引用了525次。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2010~2012年三年的被引半衰期在4.17~5.06年之间,均值为4.64年。通过观察文中表格数据可以发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发文量和被引用频次都是最高,说明此学科正处于繁荣活跃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不断下降:一方面消极的心理特征,如心理问题、焦虑水平、抑郁水平等逐渐增多或增高;而另一方面积极的心理特征,如自尊水平却逐渐下降,社会对心理健康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围绕这方面的文献大量涌现,促进了此学科的快速发展。一般在学科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时候,文章的产出量较大,文献老化的速度也较快。
应用心理学的被引半衰期介于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之间,比较接近心理学学科整体的被引半衰期。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基本原理和规律在各个实际领域的应用,如工业、管理、消费、医疗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应用。从表1就可以看出应用心理学的分支特别多,但是此学科的发文量和被引总频次最低,而且习惯引用相对滞后的图书和外文文献,说明此学科正处于初步发展且不够活跃的阶段。
5 学科引用半衰期与被引半衰期对比分析
作者的引用是一种主观行为,文献的被引是一种客观结果,正是由于有作者的引用行为才会有文献的被引的结果,因此,从总体上来讲,引用次数等于被引次数。但是具体到某一学科,情况就不一样了,众所周知,同一学科的论文可能引用与之相关的不同学科、不同语种、不同类型的文献,而某一学科的文献也可能被与之相关的不同学科、不同语种、不同类型的论文所引用,但是,对于封闭的学科来说,此学科引用的大量参考文献就是此学科的被引文献。所以,通过对学科被引半衰期与引用半衰期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者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学科内在规律。本文将2012年心理学学科及二级学科引用半衰期与被引半衰期进行对比(见表7)。
表72012年心理学学科及二级学科引用半衰期与被引半衰期对比
从表7可以看出,心理学学科及二级学科引用半衰期明显比被引半衰期长,前者与后者的差值最大为2.26年,最小为1.93年。分析原因可知,被引半衰期所涉及的文献主要为中文文献,不包括图书和外文文献,而引用半衰期所涉及的文献不仅包括中文文献,还有外文文献与图书。从图1中可以看出,中文文献仅占39.96%,外文文献与图书占57.08%,而外文文献与图书的引用半衰期都较长,超过10年,因此延长了整个心理学学科的引用半衰期。与其它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心理学学科引用外文文献的比例较高,说明心理学学科非常注重参考与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但外文文献引用半衰期为10.21年,说明我国心理学研究引用的许多是国外10多年前的成果,相对比较滞后,更近一步说明我国心理学研究尚落后于国际水平。
为了进一步分析引用与被引的关系,笔者将数据范围仅限于中文文献,并将2012年心理学学科中文文献引用半衰期与被引半衰期进行了对比(见表8)。
表82012年心理学学科及二级学科中文文献引用半衰期与被引半衰期对比
从表8中可以看出,中文引用半衰期与被引半衰期比较接近,整体上,后者比前者长0.38年。从二级学科来分析,基础心理学的引用和被引的差别最大,两者相差0.58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中文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相差最小,仅0.14年。对于完全封闭的学科来说,学科引用的参考文献就是学科被引的文献,当然,引用半衰期与被引半衰期是相同的。显然,心理学学科不是封闭的学科,除大量外文文献和图书外,仅中文文献就存在这大量的学科外引用行为。基础心理学的引用总频次是中文参考文献1.77倍,从次数来看,基础心理学的引用总频次比中文参考文献多17058次,说明在基础心理学中至少存在17058次学科外的引用行为,进一步说明基础心理学开放性比较强,此学科产生的大量成果被学科外的文献引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引用总频次和中文参考文献很接近,但这不代表此学科不存在学科外的引用关系,只是相对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来说,可能要封闭些,因为很难获取参考文献和施引文献的中图分类号,无法精确地计算学科内与学科外引用次数。
总之,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发现,心理学是开放性比较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6 结语
本文对心理学学科及二级学科的引用半衰期与被引半衰期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探讨发现,心理学学科引用半衰期明显长于被引半衰期;心理学学科非常注重参考和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但引用外文文献的时效相对滞后,说明我国心理学研究落后于国际水平;基础心理学半衰期都最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半衰期最短,比较符合偏理论的学科半衰期较长,偏应用的学科半衰期较短的规律;基础心理学过分依赖国外成果,领域内本土化研究不够深入;应用心理学研究不够活跃,论文产出量偏低。
[1]Bernal J D.The Transmission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A.User's Analysis[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ific Information,1960: 77-95.
[2]S.L.SANGAM.Obsolescence of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Psychology[J].Scientometrics,1999:44(1):33-46
[3]游毅,索传军,钟晶晶.科技期刊长期老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4门学科期刊30年引文数据的统计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12):140-144.
[4]汪继南.社会科学各学科引文的高峰值调查及引文评价的时段性要求[J].情报资料工作,2005,(3):81-82.
[5]姜春林,刘则渊.历时态角度看人文社会科学引文峰值及其引文评价的时间选择[J].情报科学,2006,(9):1343-1347.
[6]陈立新,刘则渊.引文半衰期与普赖斯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1):25-28.
[7]耿柳娜,翟学伟.中国心理学研究概况分析——基于CSSCI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76-79.
[8]韩普,陈亚林.我国心理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30-234.
[9]霍涌泉,刘娜.新中国心理学六十年的发展与变革[J].河北学刊,2009,(5):7-12.
[10罗式胜.期刊引用半衰期的概念——一种与期刊被引半衰期对应的指标[J].图书与情报,1995,(2):20-21.
[11]王洵.科技文献的“半衰期”[J].情报科学,1980,(4):21-23.
[12]林崇德,辛自强.发展心理学的现实转向[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