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特色文化应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2014-11-07孙国平卢萍��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焦山郊游镇江

孙国平 卢萍��

写作一直占据着学生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可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学生写作时常常出现抓耳挠腮、无从下笔的尴尬情形。那么应该如何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呢?《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灵秀的山水令人赏心悦目,也可怡情悦性,让人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使人内心荡漾出才气和诗意。水气氤氲的楚地孕育出了草木丰盛的《楚辞》,杏花烟雨的江南酝酿出了风光旖旎的唐诗宋词。我们读鲁迅,也在读那个年代,那片山水的风土人情。我们读莫言,也在读高密的历史,读高密人的喜怒哀乐。独特的山川风貌为学生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只要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运用,就一定会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

一、游佳山秀水,胸有丘壑

镇江坐落于长江南岸,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江南小城。镇江没有气势雄伟的高山,没有波光潋滟的大湖,但三山的风光足以让人流连忘返,长江的风采也让人望之浩叹。你看那江中翡翠——焦山,绿树成阴,座座寺庙掩映其中,高塔矗立,钟磬之音袅袅动听。金山是佛家重地,大佛宝相庄严,似乎看尽人世沧桑,寺里鸟语花香,平静人的心绪。登上古塔,水光山色尽收眼底。大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是另一番风景。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带领学生游山玩水的同时,要与他们积极交流,引导他们将大自然的四时风光纳于心胸,教育他们注意观察的顺序与角度,这样学生的情感有了实在景物的寄托,下笔自然如有神了。

例如,今年春游刚刚结束,有位学生就对我校的精心安排竖起大拇指,说:“两年时间,四次郊游,彻底打破了我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原来郊游也可以不那么累,原来郊游可以如此放松,学到这么多的知识……在此之前,我从不知道,镇江还有这么多有趣的地方。四次郊游,地点从未有过重复,我从不曾忘记来到这儿后的第一次秋游,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秋游的乐趣。”

再如,去年焦山之行,有位学生的文章也让笔者印象深刻:“虽说焦山我去多次,但唯有这次的印象最深……登上山顶,此时的焦山褪去了神秘的面纱,在柔柔的阳光下变得越发美丽,浑身散发出青春的气息;天空一碧如洗,朵朵白云自由飘荡!金碧辉煌的万佛塔矗立山顶,显得格外雄伟!放眼望去,整座城市尽收眼底,长江如一条白练伸向远处,新建的居民楼色彩明快,开发区建设尽然有序,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二、品诗文传说,思接千载

镇江有着悠久的历史,留下了很多名胜古迹,流传着无数美丽动人的传说和诗文。满眼风光的北固楼,一千多年前曾经迎来了爱国词人辛弃疾,留下了名垂千古慷慨激昂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风景秀丽的南山,曾经接待过昭明太子,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昭明文选》。南山与许多文化名人都有着不解之缘,刘勰在这里书写《文心雕龙》。白娘子与许仙的传奇至今还在传唱,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给镇江增添了美丽与柔情。

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扩大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写作文时恰当运用这些素材,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给文章增添许多情趣,甚至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例如,去年有位同学游览过西津渡后曾这样写道:“在我看来,西津渡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景区。说它古老,是因为它那‘一眼望千年的石阶,那历经沧桑的雕梁画栋;说它年轻,是因为那里有新颖别致的现代建筑和络绎不绝的外国游客,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幅和谐动人的生活画卷,让这条沉淀着历史尘埃的千年古街重新焕发光彩”。

三、观民风民俗,腹有经纶

镇江地处长江与京杭运河的黄金十字路口,具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如金山湖看灯展、黄明节登圌山、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祭祖,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资源。对于这些资源,学只要参与其中,一定能捕捉到鲜活的写作素材。

例如,2012年清明节刚过,班里一位学生就在日记中写道:“清明节那天,我们一家驱车来到栗子山公墓,看望长眠于此的姥姥。天空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蒙蒙细雨,仿佛也在为姥姥的过早离世而难过,我们没有像往常一样烧纸钱,而是一人手上拿一枝白花……树林间不时有几只飞鸟掠过,他们似乎也舍不得这位可敬可亲的墓主人”。如果不是亲生经历了这次祭扫,小作者的文字就不可能如此真切感人。

除上述民风民俗外,镇江的美食也闻名天下,这些美食也可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写作素材。

例如,我们有一个学生家里开着“面馆”,因此,他的文字格外生动:“有几天不吃面了,心里怪痒痒的……星期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自家面馆,一拨人刚刚吃完离开,爸爸心血来潮,主动提出要教我擀面。我使劲捏一捏面团,软软的,粘粘的……最后,爸爸说还是我来吧,一根根面条在他手里就像牵了线的木偶,变得弯弯曲曲,爸爸则瞬间变成一位神奇的民间艺人”。

四、看世事变迁,心怀天下

虽然学生大多生活在象牙塔内,但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如果那样做,写出的文章只会是无病呻吟,或陈词滥调、毫无新意。因此,学生应关注社会和民生。前几年镇江大力推行“万顷良田”工程,农村拆迁了,城镇建起来了。家园被抛在记忆深处,这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痛,也成为很多人命运的转机。每个家庭都有悲欢交集的故事发生,如果没有人记录下来的话,它们就会随风而逝。学生可以在作文中记录下大迁徙中的辛酸、艰难与憧憬,这些将成为一代人的心声。

例如,有位同学在周记中这样写道:“以前,家门口的那棵枣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如今花团锦簇的小花园。他们不知道,其实我更爱我更怀念那棵枣树,因为那里有我的快乐童年,有我最好的小伙伴,可是如今这一切都随风而去了”。

再如,另一位同学写道:“这里曾是一片荒郊野岭,如今却变成了绿树成荫的农业示范园;这里曾是有几家破败的乡村工厂,如今却演变成高楼林立的工业集中区……近年来,大港这片神奇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唱响起一曲激昂的大地飞歌”。

学生的笔触不是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喜怒哀乐上,而是深入身边人的生活,深入社会生活,展现时代的风情画,这样的文章能迸发出时代最强音。

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氛围会浸润一个人的灵魂和思想。对此,学生不仅应接受地方文化的熏陶和浸染,还应该学会用自己的笔去描绘自己生活的地方,描绘身边人的生活,这样写作的素材就会如源头活水般汩汩流淌、永不枯竭。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科技新城实验学校(212009)

猜你喜欢

焦山郊游镇江
长亭印象
快乐郊游
陆游撰并楷书《焦山题名》摩崖石刻
阮元与焦山的不解之缘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快乐的郊游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
谁是来船?谁是归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