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读写结合点

2014-11-07刘风玲��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神态词语阅读教学

刘风玲��

阅读与写作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二者是相辅而行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也提出了关于写作教学的具体要求: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努力实践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关于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具体方法,其他相关研究资料已经提到很多,这里就不多赘述。本文主要以《坐在最后一排》为例,探讨阅读与写作的新的结合点。

在批阅学生作文时,笔者发现学生普遍存在描写不够细腻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阅读教学中,以《坐在最后一排》中的心理描写为例,为学生介绍了一些切实、具体、操作性强的描写技巧,以此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

《坐在最后一排》写的是学生在新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走出自卑的阴影,变得自信、努力、上进的故事。文中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心理描写十分细腻,是一个极佳的读写结合的范本。

一、通过词语和行为表现心理

“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自卑的女孩,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和同学们合不来,每次调座位,老师都把我安排到最后两排,只因为班上有好学生才有资格坐前排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到后来,虽然我个子很矮且是全班视力最差的一个,但我索性赌气似地主动要求老师把我固定到最后一排去。”

在这一语段中,“自卑”一词直接点明“我”的心理状态,而“但我索性赌气似地主动要求老师把我固定到最后一排去”一句则通过人物的行为表现出了“我”自暴自弃的心理。从中可以归纳出表现人物的心理的两种方法:第一,通过词语直接表现;第二,通过行为间接表现。

二、通过呈现心理活动表现心理

“后来,班主任调走了,年轻漂亮的白老师接任。她说她对每个同学的情况都能知道得明明白白。我不屑地瞧着她:她真有那么大神通?她会知道我近视吗?她知道我是赌气坐最后一排吗?她会知道……”

上面语段中除了采用词语直接表明“我”对新来老师的“不屑”,还将“我”当时的所思所想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对人物的心理更加感同身受。从中可以归纳出表现人物心理的第三种方法: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具体呈现。

三、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心理

“过了世界上最漫长也是最短暂的几分钟,我畏惧地等待着习惯性的雷霆暴怒,却惊奇地听见她轻柔的笑声:非常好,很有想象力。‘花骨朵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多有灵性啊。可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脚步呢?”

以往的“我”是自卑的,觉得自己丑、笨、脾气倔强、性格孤僻,是绝不可能站起来反驳老师的话语的。作者除了用“大胆”一词直接概括出“我”的心理,还用一句语言描写“有时候春天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我”的大胆。从中可以归纳出表现人物心理的第四种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表现出其心理。

四、通过层层递进的词语表现心理

“她没有说话,轻轻拍拍我的头,走上讲台用我的练习本讲起了造句。那半个小时使我第一次感到快乐、幸福、晕眩和陶醉。”

此句中,作者在表现“我”第一次受到白老师关注时的心理,运用了“快乐、幸福、晕眩和陶醉”四个词语,但并不显得重复啰嗦。这四个词语层层递进地传达出我内心的快乐与喜悦。从中可以归纳出表现人物心理的第五种方法:用几个概括性词语层层深入描摹人物的同一种心理。

五、通过神态描写表现心理

“‘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不错。特别是乔小叶,坐在最后一排,眼睛还近视,可她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终于取得好成绩。我不但要给她应获的获品,还要给她一份特别奖励——坐在第一排中间座位上!希望同学们向乔小叶学习,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我的热泪汹涌而出。”

此句中对“我”的神态描写“热泪汹涌而出”能表现出“我”当时激动的心理。从中可以归纳出表现人物心理的第六种方法:通过对人物的神态描写表现出其心理。

六、通过不同词语表现复杂心理

“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在我身后停下时,每当她弯下腰接近我低低地说话时,每当她带着微微的笑容慢慢离去时,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快乐。”

作者在表现“我”的心理时,用了几个概括性词语,但与方法五。这几个词是不同方面的,表达的也是不同的心理,通过这些词可以表现出我当时心理的复杂。从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表现人物心理的第七种方法:用几个概括性词语从不同方面描摹人物的复杂心理。

七、以他者神态动作语言折射心理

在第六点所引用的例句中,作者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描写出白老师关心“我”的情状。无论是“带着清香的气息在我身后驻足”,还是“弯下腰低低的说话”,都折射出“我”的喜悦与激动之情。其实,这种用法在古诗文中也有体现。例如,《小石潭记》中的“似与游者相乐”,《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山光悦鸟性”,这两句中鱼“乐”、鸟“悦”其实都折射出观察者的情感。既然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心理,那通过观察者眼中他人的神态、动作、语言也可以表现出观察者的心理。从中我们可归纳出表现人物心理的第八种方法:通过对他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折射出人物的心理。

以上八种方法可以归纳为直接表现与间接表现两大类。方法一、三、五、七都直接表现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方法二、四、六、八都是间接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通过《坐在最后一排》这样一篇短文,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出八种将人物描写细腻的方法。通过以上例句,我们也可以看出,八种方法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两三种配合使用的,这样能增强表现力,让读者感同身受。

在教师的指引下,经过如上的分析与归纳,引导学生明确这八种心理描摹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将其运用到写作当中去,这样学生就再也不会觉得将人物描写得细腻是一件难事了。运用以上做法,使学生既掌握分析人物心理的方法,也掌握了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头戏”,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二者是一对密不可分的逆过程。然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与“写作”结合得并不够密切。其实,教材中的课文或者是经典的阅读材料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范例。教师要从中挖掘有益的材料进行读写结合训练,从而提升训练的效果。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从阅读中归纳写法,进一步指导写作,给学生以有力的抓手,是以读促写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单位:上海民办张江集团学校(201210)

猜你喜欢

神态词语阅读教学
容易混淆的词语
神态描写有妙用
找词语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一枚词语一门静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