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技工院校国贸专业定位及培养
2014-11-06华颖
华颖
摘 要:从宁波市近几年的发展变革出发,谈了技工院校国贸专业的定位调整和技工院校学生培养方向的调整。
关键词:技工院校;国贸专业;定位
2013年,宁波市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03.3亿美元,同比增长3.9%。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缓慢复苏、复苏疲软等过程后,宁波同整个中国一样,进出口行业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同时,伴随着技术变革带来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对中国未来贸易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技工院校作为培养一线业务的核心载体,在大环境不断变化的同时,必须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授课模式,以跟上国际贸易行业的步伐。
一、宁波外贸近几年的发展变革
宁波外贸进出口额在2003年不足200亿美元,到去年超过1000亿美元,十年五倍,成为中国第八个进出口破千亿的城市。同时,截止到2013年,宁波口岸的进出口量突破2100亿美元,进出口经营实绩企业超过1.2万家,直接或间接从事外贸人口约占全市四分之一。一长串数字变化的背后则是宁波外贸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外贸的量变到质变
正如上述数据所表述的,宁波外贸的各种数据在这十年间的变化远远超过了本地GDP的发展速度。这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包括:在全国36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中,宁波年度排名从第14位升至第7位;跟宁波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地区)从2001年开始由196个增加到221个。宁波拥有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20个,居全国各城市之首,浙江省重点出口品牌173个,宁波市重点出口品牌120个。一系列数据上的变化,显示出宁波外贸在品质上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而不仅仅是数量上单纯的增加。
2.外贸人才从稀缺到富余
外贸能成为宁波最重要的支柱行业,离不开宁波市对于外贸人才的努力培养。20世纪90年代第一批所谓的外贸从业者,大部分都是国有进出口公司的业务员,少有专业背景,少有语言优势,都算是半路出家,人才成为发展的制约。到了今日,虽然外贸公司内部越来越细分,行业分工也越来越细致,但不仅本地所有高校都有外贸专业,大量外地高校的外贸专业学生也都到宁波寻找外贸相关工作,整体上进入到人才富余的阶段。
3.外贸竞争门槛的变迁
十年前,刚刚入世,外贸企业因为缺乏人才,缺乏分工合作,往往一个业务员要从接单开始,负责采购、跟单,还要与货代甚至船代沟通,要开一家外贸公司则需要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或者需要足够的资本寻找相关人才。而今,随着行业细分和专业代理公司的兴起,要成立一家外贸公司速度之快,只要一天即可,除了订单以外的相关环节外,都有专业的公司可以操办,行业门槛越来越低,随之而来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二、技工院校国贸专业的定位调整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作为宁波一所知名的技工类学校,成立于1965年,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复合型的技工学校。学校发展过程中不停的随着社会发展而调整,现在已经机械、电工电子、建筑艺术和商贸四大类专业体系。近年来,随着宁波外贸行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思路上也进行了调整。
1.专业型人才培育向专技型复合人才转变
外贸行业经过多年的演变,从最初的一人负责整个流程,到今天演变为“外销—单证—跟单—采购—客服”的专业化流程,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外贸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各个环节的独立也使得对外贸走上了正规化的发展道路。然而,近年来,因为汇率的变化和利润的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外贸公司不断转型。至今比较成功的两种模式,一种是集中在特定行业的外贸公司,只做一行或者一类产品,但专业化程度很高;另一种是,继续做杂货,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以市场带动发展。但两者的发展都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前者,专业化的需要对从业者提出了更好的专业化要求。工具类用品需要材料学的背景,机械类产品则需要机械背景,服装类产品需要设计背景……这就对外贸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我院外贸专业针对上述的新变化,把外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从专业型向专技型转变,在其外贸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允许学生选择与其兴趣爱好接近的其他专业进行辅修,以达到既具备外贸知识,也具备专业知识的专技型人才。
2.课堂教学为主改为综合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作为学生主要的知识接受途径,我院从去年开始进行了改革,把以往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调整为课堂与合作企业实习双结合。课堂教育以外贸实务为基础,以培养外贸人员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在合作实习的环节,我院从最初的校内模拟实习,渐渐增加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短期学习,从而让学生在学校阶段不断接触社会,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对理论的理解。经过两年左右的调整与适应,我院的这种模式受到学生的广泛支持和欢迎。
综合教学模式的另一大特点在于,学生的自主性增强了。在校内模拟实践中,把学生分成小组,各组按照各自产品的定位设定组织架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各自的虚拟岗位,配合以辅助软件模拟经营,让学生充分了解经营流程,定期到合作企业短期学习,让学生对外贸公司业务有更为直接的接触和认识,不断调整自己的选择,从而找到更符合自己特质的岗位。
3.专职教师授课向专职与企业主双授课结合
高职院校以培养专技学生为主,而当今各高校
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因此,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我院开始引入企业主对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尽管整体上安排还是以专职教师授课为主,但企业主从其自身经营企业的经验出发,结合社会发展动态,把社会一线的变化带到课堂,不仅能引起学生对外贸行业的关注度,也能带给教师更多理论之外的实务知识,反过来推动课堂教学的升级。
企业主授课的另一大好处在于,社会思路和教学思路其实完全是两种思路,社会思路是如何用更少的钱、更快的途径、更高效的流程提供更优的服务,产生更大的利润,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而学校教学则仅仅只有理论的操作流程,强调与国贸相关的理论,是一种封闭式的填鸭知识。两种思路在学校实践中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这最大限度地推动了教师的自我升级,反而使我院国贸的教师不断地学习最新的贸易动态、政策变化和操作实践,使我院近两年毕业的学生受到社会企业的广泛好评。endprint
三、学生培养方向的调整
由于近年来外贸行业外部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而内部变化主要是向着专业化服务过渡。两种变化对技师院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根据宁波市外贸企业的这些变化,主要在三方面做出了改变。
1.同专业不同外贸方向培养
尽管我院外贸专业只有一个,但我院在专技型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下,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社会中外贸企业的各种工种,让学生自由选择,然后在此基础上,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学生推荐到学校合作外贸企业的相关岗位,充分把学生兴趣与其职业方向结合起来。这样,一个班级的学生,因为在学校的三年期间不断地根据兴趣调整完善自身定位,这样一般在最后一年,不到毕业,我院国贸学生就会被各种企业预订,减少企业招聘员工的适应期,提高了我院国贸专业的就业率。
2.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
宁波外贸企业聚集,但高校学生数量有限。因此与我院建立合作关系的外贸企业不在少数,尤其是近年来受制于国家内部环境的稳定和宁波港口条件的便利,部分企业发展迅猛,定制培养成为企业的首选方式。我院与宁波某集团的定制班,就是根据其各岗位的需求,在学生进入学校第二年之后,进入专业岗位培养,也就是上述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企业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调整实践内容,以满足新的岗位要求。定制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学生的就业选择性,但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对高职的学生而言,因为高校扩招后相对边缘化,反而成为更多学生的选择。因此,我院国贸专业也在不断调整定制的比例,以适应社会对高职国贸的需求。
3.打破国贸局限跨专业培养
我院对国贸学生的第三项举措就在于跨专业培养,国贸专业属于贸易类,不具备专业知识,但社会又要专业人才,因此,我院参考大学设置了一些选修课程,鼓励学生修第二专业,强化其专业水平。尽管选修课无法带给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但因为选修更多出于学生爱好或兴趣,因此反而引发学生的追捧。我院机械、电工电子两个专业因为历史久远,社会品牌良好,因此其选修课成为国贸专业学生的主要选择。这些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专业类外贸公司,一般经过三五年的实践,往往成为机械类产品的行家。
实践证明,我院主动对接社会,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学生培养三个环节相互交叉的调整与实践,使我院国贸专业的就业率从95%提高到了100%,学生毕业一年的跳槽率从10%降低到了5%,且更多毕业生愿意回来与学弟学妹分享这种经历,让国贸专业在改革的道路上越来越接近社会需求,适应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朱迎春.对职业技工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