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E人才培养模式下民办高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2016-12-14张春莲曾兰兰
张春莲++曾兰兰
【摘要】课程体系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和难点,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实现。本文以CPE人才培养模式为视角,在分析我国民办高校国贸专业现有课程体系所存在弊端的基础上,对其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CPE;国贸专业;课程体系
当前,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教育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调节,导致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递升,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高等学校所面对的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期性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种现状,高校唯有更新教育观念,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更新现有的课程体系以提高培养质量,进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顺应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具有地方性特征的民办高校要实现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性人才的教育使命,就必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促进就业。
一、CPE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CPE 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是指在吸收传统课程培养模式优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创业与就业发展需要,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探索与试行三段式课程培养,即将本科教学的八个学期分为三个阶段,前三个学期为基础核心课程培养阶段,按综合教育和学科基础必修课程设置基础核心课程模块,即“C”(Core Courses);第四~六学期为专业课程培养阶段,按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与拓展课程设置专业课程模块,即“P”(Profession Courses);第七、八学期为创业就业课程培养阶段,根据学生创业就业发展需要,设置就业导向课程模块,即“E(Employment Cours-es),三者简称“CPE”模式。其中,创业就业课程培养阶段模块与实践教学最密切联系,又可分为职业群集课程模块、拓展提高课程模块和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其中,职业群集课程模块系就业导向课程的主干模块,主要以各专业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校外实践基地实习、从业职业资格课程为主体设置相应的课程。
在CPE人才培养模式下,强调以行业的需求导向为主,所以在学科基础课程(C、P模块)的基础上有效体现就业导向课程(E模块),其中,基础理论教学体系支撑着C、P模块,而实验教学体系支撑着E模块,整个模式遵循“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因为C和P模块保证了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培养,为下阶段的就业导向和继续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E模块根据学生的自我需要和发展目标创造了自主选择条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学生就业的应变性和适应能力。综述该课程模式,其形成了“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课程体系结构,能更好地将企业需求、就业导向及学生发展三者关系完美地融为一体。由此可见,CPE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民办高校的办学宗旨,有助于提高我国民办高校的育人水平。
二、我国民办高校国贸专业现有课程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课程体系是专业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它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宗旨与目标,是教育的核心环节。民办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区别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以突出“应用型”、“技能型”为特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课程的总体设置、主要课程的体系与内容、教学方法等均要有其自身特点。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民办院校的国贸专业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其课程设置却只是模仿国内一流大学研究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然后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微调,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具体来讲,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其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设置贪多求全,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许多高校要求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因此设置了很多通识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而专业课所占比率却较低。另外,学生学习负担很重,疲于应付,难有时间和精力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在理论课与实践课方面,许多高校过分重视理论课而轻视实践课,甚至取消实践课或任意缩短实践教学的课时。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学不能以致用,走向社会时,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课程设置无特色
民办院校往往是从普通本科大学的二级学院独立发展起来的,民办高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通常受制于母体学校,是在遵循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的要求下,参照普通本科大学设置的,课程设置与普通本科大学区别很小,理论课程有余,而实践课程不足,与民办本科院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一致。其结果是专业无特色,学生无特长。
3、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操作
当前,民办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的理论性强的课程过多、过于抽象和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理论而忽视实际操作,造成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的尴尬。因为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都明确地提出,应聘者应该具备基本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希望一个新的业务员能够很快进入到工作角色之中。这种理论课程与应用课程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目前民办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三、CPE模式下优化民办高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的策略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培养目标定位是让其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外贸领域内将其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具体运用到进出口贸易的实践中去,其培养特点是侧重于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上可见,民办高校国贸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以行业需求为出发点,结合CPE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背景,来优化民办高校国贸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以便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实现民办高校的办学宗旨。在CPE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优化民办高校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
1、统筹考虑,合并、整合、调整部分课程
认真研究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注重课程内容的衔接,提高课程的整合化程度。比如,可以取消国际经济学课程,因为该课程与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两门课有大量内容重复;取消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学等课程,增加报检基础与实务、海关商品学等课程。同时,大胆精减过于陈旧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引入反映学科最新发展动态、体现社会现实需要的课程和内容。
2、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教育
目前的大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素质教育。然而,这种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来自人才市场的调查显示,具备相关行业的国家职业资格已经成为学生就业时的硬件。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尝试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融入到大学的课程体系中。通过重点开设一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必考而且是专业必需的课程,使学生在毕业时既能获得学历和学位证书,还能获得重要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单证员、国际商务师等资格证书。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是培养应用型国贸专业人才的基本途径。对于《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结算》等应用性强的课程,除了课堂理论教学之外,应该安排1/3左右的课时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以采取校外企业实习和校内实验模拟两种方式。一是积极建立校外实习点,为国贸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现场接受训练和教育。二是通过仿真、互动的国际贸易模拟平台,进行虚拟化、仿真化、模拟化教学,让学生在实验室中亲身体会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过程。在当前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存在诸多困难的条件下,模拟实验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胡俊文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杨新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2).
[3]王涛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改革[J].大学教育科学,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