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艺术在遗址博物馆展陈设计的“新功能”分区

2014-11-06刘座良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数字艺术分区传承

刘座良

摘 要:遗址博物馆是全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宝贵、最能体现历史价值的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数字艺术的广泛注入,使遗址博物馆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可以让人们更为清楚的把握历史的脉搏,数字艺术的运用对遗址博物馆展陈设计产生了“新功能”分区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又反作用于数字艺术的运用。

关键词:数字艺术 “新功能”分区 动态 传承 哲学 准确性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230-01

遗址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发展史、文明社会形态发展最为直接有力、最为客观真实的写照,是全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宝贵、最能体现历史价值的一部分。正因为遗址博物馆所依托的主体即是博物馆本身,因而这种特殊的结构性使得遗址博物馆具有特定的时代与地域性,成为人类了解自己、了解文明形态演变最直接、最客观、可就地取材的一种文化传播媒介。随着科技的不断提升,数字艺术广泛注入了遗址博物馆展陈设计之中,数字艺术的渗入对于遗址博物馆展陈设计而言丰富了设计手段、设计内涵、产生了新的设计思考、指引出了新的设计方向,从而提升了对特定历史时期文明的文化传播力度,数字艺术的运用使遗址博物馆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可以让人们清楚的把握历史的脉搏,数字艺术的运用对遗址博物馆展陈设计产生了“新功能”分区的思考,这种“新功能”分区的思考又反作用于数字艺术的运用。

数字艺术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这种新兴艺术也广泛运用在各种设计之中,这里所谓的“新功能”分区是当前数字艺术下的遗址博物馆展陈设计的新思考模式,这种“新”是相对与传统的“旧”而言的,传统的遗址博物馆展陈设计往往以传统的功能分区为主要设计方式,例如:一般按照横纵时间轴作为设计的串联,往往将遗址博物馆按照时间发展、时间同向对比把遗址博物馆划分为原始形态、祭祀文明等功能分区,按照某一特定时间点所发生的事件进行串联。传统的功能分区在遗址博物馆中经历了历史的考验,这种功能分区是宏观把控整体设计从而引领观众进入历史遗址文明的模式,值得我们去思考、传承。而数字艺术的注入使得遗址博物馆展陈设计较传统展陈设计模式产生了新的思考方式,这种观念的转变产生了新的功能划分模式,宏观来讲可以将其分为遗址博物馆由静止走向动态将、将时间注入空间的“新功能”分区和思考方式。

1 由静止走向动态,形成动静结合的新功能分区

传统的展陈设计对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文明的表达方式仅仅是文字与图片的对应、实物与文字的对应,这种传统的图文对应的表达方式往往为了考虑可读性从而降低了设计的能力,静止的表达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主动的传播方式,观众往往要自觉的去“觅食”文明的踪迹,对于观众而言他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上面,就像一本大的历史书籍一样,为了避免单一枯燥的展示,设计师只能广泛运用展示设计,或高或低、或凸或凹,灯光与位置的变化来增强设计感,或者我们可以说是为了避免观众对于图文表达这种枯燥乏味的感觉而做的一种设计上的弥补。数字艺术的运用可以使这种静止变为动态,形成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纪录电影的视频形式就是其中之一,纪录电影可以将传统的图文表达方式变为动态表达方式,使得观众不在主动“寻觅”文明,而是该主动问被动接受,观众将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图文对应的表达方式还有一大弊端,国内遗址博物馆的图文表达仅仅是图形文字的对应,而对这件展品或这一事件前后的历史关联却很少有提及,观众对于展品仅仅知道了出土体、形状等基本信息,对于这件展品的历史价值、在当时文明状态之中出于什么样的地位,或是如何使用、谁来使用、使用情况等都没有介绍,这样无疑降低了观众对于遗址博物馆的兴趣,而数字艺术的动态化可以像纪录片的一样来对应逐一播放,这样的运用可以串联展品与历史文明的联系,加之娱乐互动体验设计的魅力,提升观众的兴趣,使观众流连忘返。

2 将时间注入空间,呈现时空交错的新功能分区

当代的遗址博物馆对于科技的喜欢也上升到一定层次。设计之中越来越多更多采用依托科技的数字艺术设计,例如:全息影像的科幻形式、灯光投影的光影形式;博物馆本身就是遗址的一部分的这种特质使在遗址博物馆保护上显现出不可破坏性、不可复制性,全息影像的科幻形式正成为新的宠儿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遗址博物馆设计之中,这种全息影像的好处不言而喻,在不破坏遗址的情况下,对应着遗址区域借助光影投影以及一定的透明介质还原遗址上的原貌,透过这种原貌观众可以清晰的看到遗址文明的历史演变,观众仿佛站在历史中央以第三者的身份身临其境的观看这种壮景,这种借助于科技来进行光与影的设计方式大大提升了遗址博物馆的现代化科技感,光影之中仿佛回到了遗址文明的起源。现代的遗址博物馆往往都有一个时空隧道,这个时空隧道一般会设置在进入遗址博物馆的走廊,灯光投影的光影形式会在这里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声光电”等感官刺激使观众穿过时空隧道犹如从现代穿越回历史文明状态一般,以时间为串联的这种动态化的演示注入遗址博物馆空间之中,呈现了时空交错的数字艺术设计新模式。

数字艺术是基于什么样思考来进行设计的?这个问题是数字艺术能否在遗址博物馆展陈设计中运用的根本問题。任何一个文明都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类的思考,遗址博物馆承载的是“以人为本”“历史传承为本”的历史责任,人类在这样一个唯一追寻文明的途径中找寻文明就必然要经过文明的发展历程,这种历程就是自然选择的过程,包含着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己关系的哲学问题,人如何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创造自然的自然科学;人与人如何相处、人类社会如何规范人类行为的社会科学;以及人如何思考人生、思考自我、看待生命的宗教问题。任何一个历史文明都由这三部分串联起来,数字艺术的灵魂就是如何还原特定历史时期遗址文明中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己的关系,如何设计创造符合历史的内容,因而在数字艺术设计之中准确性是尤为重要的,遗址博物馆展陈设计中数字艺术的运用是服务于遗址博物馆本身的,它要反映的是历史文明的内涵,无论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宗教问题的数字艺设计之中广泛提取考古资料、深入探究考古人员报告,准确无误的把握设计内容,才能不误历史文明,真正被遗址博物馆展陈设计所接纳。

参考文献

[1] 新媒体艺术一科学与艺术的融合[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 新媒体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3] 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展览和陈列设计[M].中信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数字艺术分区传承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浪莎 分区而治
数字艺术在云南景颇织锦工艺传承中的应用
浅谈计算机数字艺术教育
电子商务包装的互动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数字艺术设计原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