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爱、理解、尊重”的人本主义学生观

2014-11-06许明勇

中国教师 2014年20期
关键词:个体差异生命

许明勇

曾引起广泛热议的《教师教育标准》中要求教师必须研究教育对象(学生),杜绝“目中无人”的教育方式。本人经历三十多年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加上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生涯中所见、所闻、所思,对这一句话感受颇深——很多教师确实在教育教学中“目中无人”。

教师对学生缺乏正确的认识,并且由于错误的学生观而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教育现象感到迷惑。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教师们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备课,精心组织教学,但是学习结果却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这一现象发生在小学中、高年级或者中学,我们很容易理解。可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时会遇到“无可救药”的学生呢?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对教育对象——学生,这一客体在认识上存在误区。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学生?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学生观?

一、尊重学生的生命活力

首先,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具有意识的社会人。他们不是一个物件或器皿,而是有思想,有认知、有个性、有智能、有差异、选择性吸收外界信息的个体。对于这一个体的不同认识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观,进而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

著名教育家叶澜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生命意识,发展的社会人”,这一学生观直接催生出她的“教育生命观”:“教育的目的或者说是教育的追求就是人的生命的发展,人的生命的延续和发展需要教育,教育成为生命存在的形式,成为生命的品性,成为生命自身的需要。”

古希腊智者普鲁塔戈也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要实现教育生命观,点燃每个孩子头脑中的那个火把,每个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即能够真正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要懂得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需求,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让学校成为一个直面生命、焕发活力的神圣殿堂。

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就必须转变学生观,真正地视学生为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富于想象和情感、集生活、学习和审美为一体的活生生的人。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首先做到“目中有人”,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不讽刺、不轻视、不体罚,看到差异,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个孩子,学会“蹲下身子说话”。这里不是形式上“蹲下来说话”,而是从内心“蹲下来”,就像看见总统和看见乞丐心里是同样的感受一样,因为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有了这种认识就会做到“师生平等”,就会真正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就会“目中有人”。“学生”就不再是空洞的客体,而是一群充满活力和差异的个体。教师也就不再是一群面孔呆板、唠唠叨叨的老夫子,而是充满人性魅力、洋溢生命活力的智慧之神,是每个孩子的知心朋友和学习的伙伴。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历史背景之下,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这种因文化背景的差异而造成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集中表现在:

1.知识状况差异

有的家庭非常关注孩子的启蒙教育,孩子两、三岁就开始了蒙学教育,而有的家庭则倡导自然教育,孩子五、六岁还没进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这就会造成学生知识状况的个体差异。

2.思想状况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等,这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使其形成不同的思想。

3.制度文化差异

如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等差异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形成差异性。

4.家庭环境差异

千差万别的家庭环境,造就出千差万别的学生,他们的身上都带有家庭的烙印。

5.教育影响的差异

不同的教育观、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评价等都会培育出极具差异性的学生个体。

教育不是灌输,不要无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一相情愿地用同一种方法,按照统一标准去教育千差万别的学生个体,而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心中有学生,才能“目中有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

三、尊重学生的不同发展道路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人。这里包含了两层含义:

1.无限发展

学生能无限发展是因为:第一,每个学生之所以选择来校学习是因为他想获得发展。第二,每个学生身上都具有目前人类还无法认识的巨大发展潜能。被尊为“控制论之父”的维纳认为,每个人,即使是做出了辉煌成就的人,在他一生中所利用大脑的潜能也还不到百亿分之一。心理学家汉斯·塞耶尔在《梦中的发现》里说:“人的大脑所包容智力的能量,犹如原子核的物理能量一样巨大。”从理论上说,人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不可穷尽的。第三,每位教师都具有教育好孩子的主观愿望。

2.可能性

但发展只是可能性,这是因为:第一,教师对学生、对学习等错误的认识观,导致其采取了错误的教育行为,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的发展无法实现。第二,学生个体的原因使得教育无法实施,从而使得学生的发展中断。“发展的学生观”让教师认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暂时落后的学生,但只要在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等的引导下,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通过师生努力,落后生就一定会迎头赶上,甚至成长为另一个爱因斯坦。

学生首先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然后是一个群体。在计划、大一统、集中管理的今天,教师常常强调共性,重视集体,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这一点在教学中也是如此,我们的教案、计划和评价等都只有共性的东西,缺少个性化教学的计划、方案、设计等,就无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让很多学生失去了发展的机会,“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要树立“眼中有学生,目中有人”的正确学生观,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公民,孕育出时代的精英,教师也才能成为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要求下的合格教师。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粤华学校总校)

(责任编辑:张迿)

猜你喜欢

个体差异生命
相似与差异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