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血康胶囊治疗球结膜下出血疗效分析
2014-11-05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014040杨蓓
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014040)杨蓓
球结膜下出血为眼科门诊常见病之一,随着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发病人数增加,球结膜下出血患者也随之增多。由于其表现为球结膜下大面积鲜红色或暗红色出血,易引起患者紧张情绪,我科给予脉血康胶囊口服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收集2012年9月~2013年3月在我院眼科门诊诊治的球结膜下出血患者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8岁,就诊时间最短1小时余,最长3天。双眼球结膜下出血患者6例,其余54例均为单眼。无自觉症状者43例,出血前有头疼或眼部憋胀者17例。出血原因包括外伤15例,合并糖尿病者6例,高血压者12例,血脂异常者10例,无明显原因者17例。眼部检查可见球结膜下鲜红色或暗红色出血,有仅为小点状或片状出血且局限于一个象限者,也有出血范围大于3个象限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发现球结膜下出血后均未自行给予任何处理来诊。我科将所收集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局部热敷。治疗组在热敷基础上给予口服脉血康胶囊(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粒0.25g)一次3~4粒,一日3次,口服治疗。
附表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χ2)
2.2 统计学分析 观察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球结膜下出血完全吸收时间少于5天或明显吸收且吸收面积大于1个象限;有效:球结膜下出血完全吸收时间需6~9天;无效:球结膜下出血完全吸收时间大于10天。
3.2 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14例(46.67%),有效12例(40%),无效4例(13.33%),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显效5例(16.67%),有效9例(30%),无效16例(53.33%),总有效率46.67%。应用χ2检验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0.80,P<0.01)。结果见附表。
4 讨论
球结膜下出血是眼科门诊常见病之一,发生原因为球结膜表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或血管弹性下降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导致球结膜下出血的原因很多,如外伤、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剧烈咳嗽、呕吐、便秘、揉眼等。
脉血康胶囊是由鲜水蛭冷冻干燥粉末制成的肠溶胶囊制剂,其有效成份水蛭素是从动物药水蛭中提取的抗凝血蛋白质,具有高度特异的抗凝血酶活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2010版(一部)收录有水蛭,其功能主治为破血通经,逐瘀消徵,属活血祛瘀药。据《中医方剂学》记载,水蛭素有缓解动脉痉挛,降低血液黏滞度的作用。有研究表明[2],球结膜下出血患者血黏度高,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血液流速减慢,血液阻力增加,导致出血。还有学者[3]对球结膜下出血患者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发现此类病人微循环状态差,基于此病理基础,此类病例给予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是有效的方法。本组资料观察结果亦表明给予脉血康胶囊口服治疗并辅助热敷,可明显缩短球结膜下出血吸收时间,总有效率为8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针对球结膜下出血,脉血康胶囊可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血液黏滞度及微循环障碍,促进出血吸收,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