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施州望城村民族特色村寨产业发展探索

2014-11-05赵溢鑫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望城村寨烟叶

赵溢鑫 甘 雨

(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一、引言

望城村,位于恩施城区西北郊,是典型的土家族村寨,距市中心10公里,面积5.7平方公里,立体山地气候特征明显,非常适宜种植优质烟叶。在望城村实施“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发展模式之前,该村人均纯收入一直在2000元以下,“最贫困的恩施城郊村”也一度成为了这里的代名词。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仅为1912元,远低于全州4108元的平均水平。在基础设施落后,资源匮乏,劳动力素质偏低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土家族特色村寨”,增加农户收入,实现脱贫致富,是当时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如此落后的地方,需要采取何种方式使当地农民摆脱贫困状况,从而走上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复兴之路,研究的结论具有一定的现实应用意义和理论拓展作用。

二、望城村特色村寨的产业建设现状

由于望城村的海拔气候适宜种植烟草,2007年,望城村集中流转耕地4047亩、林地8550亩,以村经济联合社为依托,以本地农户为主要依靠对象,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方式,创新“烟叶专业合作社和公司化集中种植、专业农场、专业户承包”的“一社三体”经营管理模式。恩施烟草公司直接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等各项支持,并打造“清江源烟草科技种植园区”这一品牌,同时,依靠合作社与农民进行联系,间接为当地农户与农业发展提供服务。模式中的合作社体系分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专业合作社、分社三个层次。

(一)合作社运行机制

一是合作社制度建设。在基础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评价考核机制等方面开展建设,确保合作社规范运行。二是专业化服务运行管理。制定了育苗、机耕、植保等专业化服务管理方案、作业标准,同时实行专业化服务管理日志记录制度,明确专业化服务具体指标。三是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定合作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对支持合作社建设的资金,实行专项专管,建立财务会计账目,完善相关财务手续,并定期向社员进行公示合作社账务情况,接受社员监督。四是盈余分配制度。实行社员个人专户管理,形成“环节返利+两金+可分配盈余记账分红”的盈余分配模式。

(二)望城村特色村寨投入历程

表1 望城村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投入历程

在开发过程中,望城村积极通过产业开发、技能培训、示范区引导等多种方式提高农民从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一是大力发展烟叶产业,引导农户种植或参与务工,分环节组织召开培训,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培养了一批烟叶种植能手。望城示范区参与烟叶种植的80人全部熟练掌握了烟叶种植技术,茅坝槽示范区的208人有170人熟练掌握了烟叶种植技术,有25人基本掌握了种植技术,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的烟农队伍;二是积极实施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挑选部分农民进行统一培训,组建专业服务队,培养了一批机耕、植保、调制、分级扎把方面的技术能手;三是围绕附属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养殖、特色种植等专业技术培训,培养了部分养殖、特色种植专业能手;四是引进一批种烟大户、经营能手进行带头示范,使示范区农民的从业技能和思想认识有了一定程度提高。

三、望城村特色村寨效益分析

在望城村“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的短短4年间,年产值与人均年产值都实现了20倍的增长,实现了民族特色村寨中经济、社会的超越式发展。

(一)生态旅游带动的经济效益

望城村兼具城乡特点和优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既有朴实美丽的自然景观,又有高科技农业生产的奇特动植物群落生态景观。自2008年“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开展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集种植、养殖、旅游、度假、休闲、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绿色生态观光基地。望城村把农业发展作为基础的同时发展生态旅游项目,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2009年旅游人量达到10000人次,实现经济产值50万元,人均产值471.7元;2010年旅游人量达到20000人次,实现经济产值120万元,人均产值1132.08元;2011年旅游人量达到30000人次,实现经济产值200万元,人均产值1886.8元。

(二)烟草种植带动农民增收

望城村把耕地承包给烟草科技园五十年,通过村组将一部分承包费用分发给原耕地承租人,另一部分剩余资金留作村民发展基金。2008年,恩施州烟草局与望城村签订土地承包协议,协议规定土地承包期为50年,自2008年至2058年,2008年至2028年的20年租金已全额发放给原承包人,其余30年租金共960多万作为村民的发展基金,存入银行。村民的原有责任田外租给科技园后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下表是科技园内村民关于责任田出租后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共收到150份有效问卷。

表2 关于责任田出租后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情况问卷调查表

可以看到,选择有增长和显著增长的村民共计141人,占总调查人人数的94%,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的村民认为对他们的生活水平有显著增长,认为没有增长村民仅有9人,占总数的6%。说明依靠一次性的给予土地出让金和村民发展基金,村民的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初步改变了村民的贫困状况,为村民日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在企业和合作社的不懈努力下,园区内村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三)“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下农民素质的提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企业积极引导和吸纳大部分当地农民参与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示范区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多种经营发展优先当地农民务工,支持农民通过积极参加各种劳动提高收入。目前,大部分农民通过“双向选择”,都在烟叶农场、基础设施建设、附属产业中“从业”,有效地提升了示范区农民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共吸纳了当地333户579人务工(含重复务工),占常住户的100%,常住人口的69.51%,劳动力实现了100%就业,示范区村民基本实现了“人人有事干、户户能增收”。

表3 开发后村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有效问卷150份)

“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以前,当地村民的生活主要依靠种植粮食作物和小规模的散养牲畜,还有少部分人选择外出务工或经商,大多数村民还是过着数千年来未曾改变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在公司和合作社的组织引导下,示范区采取专业户承包种植的模式,发动了具有较好生产技术的本地20户农户分户承包种植,自负盈亏,主要探索烟叶生产主流群体的培植方式,发展培植大户,淘汰小户,培养新型烟农、职业烟农。当年发展烤烟575亩,占总面积的25.39%,户平28.75亩,总产量1607.2担,亩产139.76KG,总产值129.3万元,均价16.09元/KG,烟农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四、进一步推动特色村寨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自从望城村实施“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来,村寨的发展突飞猛进,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增长,村寨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但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如何确保特色村寨产业的持续发展,仍有问题值得我们去注意。

(一)提高村民的社会意识

特色村寨产业发展带动了村寨农民的经济收入,但在收入增加的同时,村民的主人公意识和责任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一些原来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返回望城村从事生产,但仍然有人保留有为公司“打工”的传统思路模式,生产积极性不高,并未认识到自己是当地村寨产业的重要部分,这种思想为今后村寨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埋下了隐患。因此,就要发挥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将村民的个体努力转化为村寨产业的发展。可以将公司的组织模式与村民自治组织架构相融合,把公司治理的高效与村民自治的民主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村寨产业的不断发展。继续加强村民经济意识的培养,使得村民在经济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改变小农意识的束缚,注重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二)充分利用周边村寨闲置资源,做好产业推广

周边村寨的地理环境与望城村基本相仿,同样适合烟草种植,但通过实地调研后发现,周边村寨劳动力大量外流,纷纷前往外地进行打工,造成了大量土地闲置的局面,抛荒土地面积达到30%—40%。由于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村内大部分留守的为老人和小孩,这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老人赡养难,子女上学无人照顾的情况。因此,当地政府应当加以引导,把望城村发展模式进行合理的推广,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力度,引导附近村寨劳动力回流;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培训,使回流的劳动力能够快速地掌握种植技术,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创造经济收入。周边村寨的合理开发不仅能够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解决老人赡养和照顾子女的问题,同时能够扩大村寨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的发展,提高村寨产业的竞争力。

(三)确保村寨产业发展的持续性

首先,政府应当继续出台支持村寨产业发展的政策,通过多元投入促进产业技术水平的进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村寨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其次,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要注重特色村寨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是民族村寨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在以不破坏文化和牺牲环境的前提下促进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达到生态环境优越、传统文化传承、村寨产业发展的最佳局面。最后,要注重特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走以特色产业为主,旅游、餐饮、地产等相关产业环绕的发展模式,降低发展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确保特色村寨产业的持续发展。

[1]李晓玲,李金燕.宁夏永宁纳家户民族生态文化旅游村开发战略[J].宁夏工程技术,2008.04.

[2]张 琦.贵州屯堡文化村寨的特色及其保护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7.

[3]孙红昆.民族村寨的困惑与出路——对师宗县三个民族村寨的调查[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5).

[4]韦玉姣.民族村寨的更新之路——广西三江县高定寨空间形态和建筑演变的启示[J].建筑学报,2010,(3).

[5]段 超.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5).

[6]李忠斌,代 晶,王相宇.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群众就业问题与对策——以长阳县庄溪村武落钟离山为例[J].民族论坛,2014,(1).

猜你喜欢

望城村寨烟叶
河北烟叶含青率偏高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贵州主产烟区烤烟上部烟叶质量的差异
陈宇佳
小小书画廊
望城:实施“七大工程”,擦亮红色品牌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民族村寨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浅谈提高罚没烟叶利用率的途径
锅巴粥
晒烟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