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群视角下贵州民族地区区域发展战略分析

2014-11-05武音茜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优势产业区位集群

武音茜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

一、引言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内陆山区省份。全省有3个民族自治州,11个民族自治县,253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5%,民族地区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1.2%。民族地区的主要特点是:一是地处边远;二是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贫困面大;三是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发育程度低,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导下,经过扶贫开发和西部大开发,全省民族地区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的较快发展,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突出表现为经济增长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资源浪费现象突出。因此,本文即以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为研究方向,探讨产业集聚视角下贵州民族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

最早提出产业集群概念的是马歇尔(1890)[1],其在著名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产业区”的概念,并以规模效应为切入点系统地分析了产业区对于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他研究发现越是产业集聚程度越高的地方,其生产的效率也会更高。马歇尔之后,意大利学者巴格纳斯科[2](1977)首次提出了“新兴产业区”,他认为新兴产业区形成的原因是劳动分工,这一说法较为系统地定义了产业集群。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中最富盛名的是波特,他认为产业集群最大的特点在于同类型企业在地理上的集聚,集群内既有上游的材料供应企业也有下游的产品销售企业,而且这些企业内部之间不仅仅只有合作关系,应该还会形成竞争关系,波特[3](1998)的理论研究为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和研究框架。到了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产业集聚俨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形成了一些著名的产业聚集区,例如美国的硅谷、西雅图,日本的筑波等[4]。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区别于一般的高新区、开发区的发展模式。从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上来看,不但要求像开发区、高新区那样地理区位上的聚集,而且还要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同类型产业群[5]。在一个标准的产业集群内,将会存在整个产业链中全部或大部分生产环节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区域内形成明确的分工,让整个产业在整个区域高效率的生产,以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二、贵州省产业集聚情况实证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也逐渐形成完备的工业产业体系,本节旨在对于目前贵州省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实证研究,以此为贵州民族地区的区域产业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一)产业集聚测算方法

关于产业集聚程度的测算,目前主要使用的方法有: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行业集中度指标、HHI指数等[6]。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又可将上述方法分为定性与定量两类,其中定性方法主要是以区位熵为主,定量方法则空间基尼系数。行业集中度指标等使用的较多[7]。下面重点介绍几个测算方法:

(1)区位熵

区位熵LQ(Location Quotient),又称专门化率,它主要用来判断产业集群存在的概率,测算某个地区产业在全国产业水平上所处的相对位置,即相对优势的大小,计算公式为:

上述公式中,i为某个特定的产业,j为特定产业所在的地区,Xij就为第j个地区的第i个产业的产出,该产出可以是生产总值、总销售收入、产出增加值等等。如果区位熵指数大于1,则表明该地区的这一产业产业集中程度较高,具有相对规模优势,同理区位熵指数小于1,则表明该地区的这一产业产业集中程度较低,与全国水平相比不具有规模优势。

(2)空间基尼系数

空间基尼系数主要用来测算产业分布平衡性,该指数的几何形态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正方形的两个对应部分的边长就为两类百分比数值,一个百分比数值为第j个地区的第i个产业所占该地区整个产值的百分比,另一个百分比数值则为该产业占全国产业总值的百分比。具体的计算方法:

我们可以看出,基尼系数很小,即该地区产业i的分布于全国产业的空间分布是相对应的,这说明该产业没有在此地形成集聚,而基尼系数很大,则说明该产业的分布于全国产业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该地区该产业i的集中程度较高,说明出现了产业集聚的现象。

(3)区域加权行业集中率(CRn)

区域加权行业集中度指标主要用来测算某一地区该产业的竞争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Xi表示该地区的产业中目标份额(比如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排名第i位的企业的指标数值,X表示该地区目标份额总额;k为区域市场个数,CRni为第i个区域的市场集中度,ui为第i个区域所占全国的份额。

上述三种为计算产业集聚程度的主要方法,他们在测算时各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都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该产业的集聚情况,下面本文将用上述方法,计算贵州省各个产业的集聚水平,通过准确度量各个产业的集聚情况找出适合贵州省发展的优势产业,为贵州民族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道路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二)实证结果

本文选取了国民经济第二产业中B、C、D三大门类的38个子产业进行研究(由于数据原因,剔除B11其他采矿业),首先我们以产业产值来计算各个产业的区位熵,数据来源于各年份《贵州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我们可以将贵州省目前产业以集聚程度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区位熵均大于1、均小于1、在1上下波动三类。其中区位熵均大于1说明该产业在贵州出现了产业集群,这些产业有:煤炭开采洗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等等。区位熵均小于1的产业说明该产业在贵州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不具有规模优势,这些产业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食品制造业等。区位熵在1上下波动的行业表明该产业有形成产业集群的潜力可以挖掘,这些产业有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上述所有子行业中集聚程度趋势加强的产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及电力热力生产供应,由下图可以看出,这两个产业有2000年的初值到2012年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这也说明该产业在贵州省近10年来已经逐渐形成了产业优势集群,而与此同时,其他产业的产业集聚程度却发生了较大程度的下降,例如废弃资源加工业、印刷业等。

下面,为了更加精确的度量产业集聚情况,我们将再使用产业从人员人数这一指标对上述产业的区位熵进行计算,计算完成之后我们将对同产业两个指标各取50%的权重计算产业综合集聚水平,考虑到篇幅有限,我们只报告产业综合集聚水平大于1的产业,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 贵州省产业综合集聚程度

通过计算产业综合集聚指数,我们可以看出贵州省现阶段的产业集群主要由以上10多个产业组成,这些集群产业中有些是一直都处于产业集群中,另外有一些是近年来集群程度迅速提高的产业,即下图中所示的煤炭开采洗选业、饮料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

(三)实证结果分析

从上述产值区位熵指数和综合集聚指数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目前贵州省的集群产业主要集中能源领域,但是非金属采选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这5个产业的区位熵指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这说明贵州省正在或者将要失去在以上产业中的产业集群优势,而像其他如医药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产业的集聚指数没有明显变化。上述结果其实也和贵州自然资源丰富有关,目前贵州省素有“江南煤海”的称号,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就有100多处,其中多种矿产资源的储量位居全国第一,并且土地、水资源也非常丰富,正因如此,贵州省近十年来的集群产业大多与能源有关。[8]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产业集聚的视角分析了成立不足半年的贵州民族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我们首先比较了我国目前现有的国家级新区,特别是发展较为成熟的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总结其产业发展经验。然后通过计算贵州省工业产业的区位熵和综合集聚指数,对贵州省现有的优势产业进行实证分析,以此为贵州民族地区特色集群产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借鉴。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我们对于贵州民族地区未来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发展贵州省优势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9]从本文的实证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贵州省的优势产业是:煤炭开采洗选业、饮料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等,而贵州民族地区发展的第一步就可以从这些原有优势产业入手,加大发展优势产业产业链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这样贵州民族地区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自身的优势产业,而且可以借助国家级新区的政策优惠发展整条优势产业的产业链,提升优势产业的竞争力。

第二,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贵州省目前处于规模优势的产业大多与能源、资源相关,而贵州民族地区将来必将继续在与能源、资源相关的产业链上下游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但是这种资源加工型产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前期投入大,对于地区经济基础要求较高,所以贵州民族地区政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新区的配套基础设施,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要加大财政投入提前配套,让企业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基础。[10]对此,在贵州民族地区附近的花溪、平坝等几个区县可以将自身资源向贵州民族地区倾斜,以此提升贵州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质量。

第三,建立科学高效的新区管理体制。国家级新区的一个巨大的发展优势就在于中央政府给予的巨大政策红利,但是如何用好这一巨大政策红利将是贵州民族地区管理者所要面对的考题。[4]我们认为,对于一个着眼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的新区,首要的是建立一个合理的退出、准入机制,这样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体系之后才能提高新区内企业的效率,使其在竞争中快速发展。对于政策方面,新区管理者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给予贵州省具有产业集群优势的特色产业以政策倾斜,这样就可以加快新区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快速提高产业竞争力。

第四,大力给予企业金融服务,建设企业投融资平台[10]。从本文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贵州省虽然经历了近年的快速发展,但是所形成的优势产业过于单一,要解决这一问题加大力度培育中小企业的发展的话,金融支持往往是第一步,所以贵州民族地区可以一个高效的建设企业投融资平台,这样除了吸引贵州省优秀的中小企业在此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吸引周边省份的中小企业,这样也可以解决贵州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比较单一的问题。

第五,大力吸引相关人才,推动人才集聚。贵州省在之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较大的劣势就是对于人才吸引力不够,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吸引不够。发展的第一步都是靠人才推动的,而贵州民族地区可以借助国家级新区来吸引人才,特别是具有国家级新区管理经验的人才,这样贵州民族地区才能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新西部地区增长极。

[1]Marshall,A.Prinsiples of Economies[M].London:Macmillan,1920.

[2]Schmitz H.Collective Efficiency:Growth Path for Small Scale Industry[J].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5,31(4).

[3]Michael 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Article No.90211.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rch-April,1990.

[4]Krugman.P,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3.

[5]Porter M,Location 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Local Clusters in a Global Economy[J].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0.

[6]North D C,Location Theory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5.

[7]Morgan K,The learning region:institutions,innovation and regional renewal[J].Regional Studies,1997.

[8]顾 新,西部大开发要着眼于形成区域竞争优势[J].软科学,2003,(4).

[9]张 杰,刘 东.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基于组织分工架构的一个初步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5).

[10]李 扬,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9,(4).

[11]吴学花,杨惠馨.中国制造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10).

猜你喜欢

优势产业区位集群
《经济区位论》
甘肃金塔县特色优势产业树品牌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文化产业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
促进辽宁优势产业生态化转型和创新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