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开展常见问题及对策

2014-11-03唐良兵

新课程·中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学生活动历史课堂问题

摘 要:初中历史新课改要求重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以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课堂教学中必须“以人为本”,让学生尽可能“活动”起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史、在“活动”中悟史、在“活动”中明理。但是,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活动的开展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不利于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打造。

关键词:历史课堂;学生活动;问题;对策

七年级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是我参加的一堂竞赛课,在准备这堂课的过程中,我对学生课堂活动的开展有些许感悟,下面我以这一课为例,谈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开展具体存在哪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应对的办法,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开展常见的问题

1.教师方面

(1)课堂学生活动的设计可操作性不强,导致课堂学生活动的开展不流畅,从而在营造“高效课堂”的成效上不甚突出。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巧妙的活动设计往往是学生能力养成的一个催化剂。而一些“中看不中用”“热闹但空泛”的活动,却往往偏离教学目标,导致事倍功半。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教师设计学生活动考虑不周全,或者活动设计太难,或者话题学生很陌生,导致课堂开展活动时出现断电、卡壳的现象,活动设计的目的就不能达到,照这样去打造的“高效课堂”,反而效率不高。

在《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一次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各小组以本课教材知识和搜集的课外知识为基础,设计宋元文化展览馆,设计成功以后各组准备在课堂展示。本来以为学生很轻松就能完成的活动,但是在第一次课堂教学中却惊出我一身冷汗。在此环节活动开始后,各小组的成员,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尽管我到每个小组都去做了指示,但效果还是不佳,设计了很久,有的组连最基本的展览馆结构都没出来,有的小组也是勉强画了一个框架,而在接下来的展示环节中就显得更加糟糕了,平时表达能力不错的学生也就是照着书念念。上完课后,教研组的成员集体给我评课,结果成了“批斗会”。会后我经过深思熟虑,结合本组老师的意见,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那就是课堂学生活动设计过于粗糙,只有大体的框架,没有具体的细节,所以致使学生无从领会并操作。

(2)教师像妈妈一样不放心,担心学生这,担心学生那,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导致教师由课堂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变成了“主导者”。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时候,教师不相信学生自己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好,虽然设计了学生活动,但不敢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于是也就失去了一次让学生得到锻炼的好机会。对课堂学生活动干预过多,活动的设计就失去了意义,其实也就变相成了传统

课堂。

在《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二次备课时,我设计了课堂学生活动:参观各小组布置的宋元文化展览馆,我以外国使者的身份组织使团(成员是部分学生)参观各小组布置的展厅,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担任自己展厅的解说,且需要回答并解决使团的疑问。在课堂中的解决使团疑问环节,所有的问题被我一个人包办了,跟在我后面的学生反而成了“陪衬”或是“看客”。有听课老师提出来,我成了外国使团的“老大”,跟在我后面的学生成了我的“小弟”,一切都在听我的安排。究其原因,我还是没有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充当提问者的角色,导致了课堂活动的“主演”变成了教师。

2.学生方面

(1)学生的课前准备不足,预习不充分,导学案完成情况不理想,活动的目的和要求不明确,导致课堂活动效率不高。

新课改重在打造“高效课堂”,因此导学案的作用尤为突出,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体验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如果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不认真地完成导学案,这样导学案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也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一次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人物猜猜看,把电视综艺节目中的活动移到了课堂里,以小组竞争的方式开展活动。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第一次操作并不顺利,学生参与活动倒是很积极,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却令我很失望。我发现好多学生课前对导学案没有认真的研究,有的学生连活动规则都没有弄清楚,有的学生面对提前发下来的“自学导航”的基础知识,只是在临上课时才急忙填了一下,因而导致了这个活动的效率不高,设计活动的初衷没有达到。

(2)学生的参与面比较窄,活动成为部分优秀学生的舞台,而大多数同学成了陪衬或者是看客。

合作学习活动开展时,不少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成绩好的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和看客。可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值得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深思。

在《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二次备课时,我设计课堂学生活动:各小组布置的宋元文化展览馆(史学厅、宋词厅、元曲厅、书画厅),课前导学案早已发放,同时还分配好了各小组的任务以及具体的要求。可是,在课堂教学中,各组只有担任解说员的小组长在积极准备解说材料,其他成员大多是事不关己,无所事事,只有少数平时积极的优秀学生稍作参与。因此,课堂活动设计的目的没有达到,这也影响到了后续活动的开展,导致整个课堂活动成了优秀学生表演的“舞台”。而大多数学生成了看客。

(3)课堂学生活动流于形式,表面上场面热闹,实际上没有很好地解决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如果只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课堂表面的热闹,而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那么就会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课堂效率不高。在《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二次备课时,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情况,我设计了学生活动:各小组内部检查交流《导学案》中“自学导航”题目的完成情况,解决组内能解决的问题。由于第一次上课时,学生的导学案完成情况不理想,这个展示环节异常的安静。于是,在第二次课堂上我要求学生,气氛一定要活跃。上完课后,组里听课教师指出,这个环节表面上很热闹,但学生到底解决了多少问题呢,特别是每个组里的“困难户”掌握了吗。因此,教师如何主导这样的活动,使这样的活动真正的高效有序,值得

思考。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开展常见问题的应对办法

1.教师方面

(1)如何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课堂学生活动,使课堂学生活动顺利、高效地完成,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课堂活动设计首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即要选择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的话题。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学生才会热情高涨,顺利完成活动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如果选择学生陌生的话题,学生不知从何谈起,做起,这样活动进程就会不流畅,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其次,课堂活动设计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结构。活动太难,学生无法顺利完成活动内容;活动太简单,对学生则起不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再次,活动的具体任务和要求要清楚明了,学生操作起来比较轻松。粗糙的活动设计,学生则无从下手。

在《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再次备课时,我把展览馆设计了史学、宋词、元曲、书画四个厅,在课前的导学案里给每个小组都分了具体的任务和要求,这样下来,目标明确后学生的行动不再盲目。课堂教学中的这个环节也就流畅多了。

(2)教师应如何避免由课堂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变成“主

导者”。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既然设计了学生活动,教师就应该相信学生自己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好,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这样学生也就得到了锻炼的好机会。如果教师对课堂学生活动干预过多,活动的设计就失去了意义,其实也就变相成了传统课堂。因此,要避免教师由课堂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变成“主导者”,教师就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演”。

在《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二次课堂教学完成后,针对组里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在三次备课做了很大的变动,我把课堂中学生个人解决不了的一些疑问融入活动中,在小组合作中解决。具体安排是,在课前下发的导学案里,教师就已经把问题全准备好了,让学生查阅资料探究完成了。而在课堂布置展览馆环节时,各小组就已完成的问题讨论交流,形成答案。在参观展览馆时,完全由参观团成员(学生)提出疑问,展馆解说员(学生)回答解决,教师适时指导就可以了。这样避免了老师由课堂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变成“主导者”。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不能游离于学生活动之外,避免由“引导者”“参与者”变成了“旁观者”。如果放任学生“肆意发挥”,学生活动就会陷入混乱无序,从而影响课堂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高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热情的帮助,在小组中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启发、帮助和建议,必要时参与其中,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良好合作氛围,而不能作为一个局外人,造成“放羊式”的小组活动。

2.学生方面

(1)学生的课前准备不足,预习不充分导致课堂效率不高的情况如何应对。

课前预习是学生为了学好新内容所进行的课前准备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首要环节。学生的课前预习一旦生效,既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效率,导学案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好导学案。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小组竞争的作用,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预习,完成导学案,并把导学案的完成情况作为小组考核的一个指标。再次,教师应该在预习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实现预习的自我价值,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二次备课时,我对导学案做了一些修改,设计了奖励机制,并要求各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集体预习。这样在人物猜猜看环节的教学效果就好多了。

(2)学生的参与面比较窄,大多数学生成了陪衬或者是看客的问题如何解决。

新课改要求,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很多时候是在复制缺乏合作的传统的师生交往方式,即只不过是好学生扮演了教师的角色。如何使小组中每个成员都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呢?我认为,教师应该协调好关系,深入组内具体予以指导,特别是对困难生要多多鼓励,提起他们参与活动的信心。

在《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二次在课堂教学后,我针对布置展览馆环节大多数学生成为看客的现象做了如下安排:要求小组长把活动分工具体到每个成员,让每个成员不至于无事可做。比如,哪位同学担任解说员,哪位同学制作宣传牌,哪些同学帮忙搜资料,答疑的问题怎么解决等等。同时,老师深入组内,参与学生的布置过程,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体验活动的成功与快乐。经过精心的准备后,再次上课,这个环节要成功多了。

(3)如何避免表面上场面热闹流于形式的课堂学生活动。

课堂学生活动并不是越热闹越好,小组活动应该合作、有序地开展,重在通过活动的形式解决这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表面热闹流于形式。《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三次备课时,设计活动:各小组内部检查交流《导学案》中“自学导航”题目的完成情况。针对二次上课时出现表面热闹流于形式的问题,我做了如下修改:①交流活动由小组长安排,方式是结对子检查交流和统一交流相结合。②提出目标和要求,交流要有针对性。③此环节解决的是教材上简单明了的问题,因此交流重点关照组里的“困难户”,还有字迹不工整的同学。通过备课的修改,在第三次上课时,这个环节感觉学生活动自然有序,课堂效率大大得到提高。

总之,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新时期的历史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使新的教学理念在“前沿战地”上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周仕德.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刍议.历史教学,2004(12).

作者简介:唐良兵,男,1982年6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湖南东安天成学校,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学生活动历史课堂问题
以提升艺术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学生活动设计探索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对教学的影响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医学院校将专业教育融入学生活动的探索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