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2014-11-03许瑞英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践行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数学教学;实践
转变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高的过程,是自主性学习的基本学习观。凸显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自主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实践
自主性学习的基本程序是:确定学习目标→学生自学→自学检查→集体讨论→教师讲解→练习巩固→课堂小结。教无定法,此模式流程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育对象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组合。
1.导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学习目标
在知识的导入阶段,有时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关联的知识从而引出新
知;有时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有趣故事的引入,生活问题的介入,使学生感到好奇,激发学生对探求新知的欲望。
例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设置两道练习题来复习去括号和求解不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1)去括号3(x-2)+1= ;
x-(2x-1)= ;
(2)解方程3x-5=x-2x+1
再提问:3(x-2)+1=x-(2x-1)这类方程如何求解?
2.自读、自查、集体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确定学习目标之后,通过学生的自读、分析、弄清知识的内在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自读之后,教师通过设问质疑以及问题的呈现,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学的效果,检查对新知识的认识是否全面、深刻。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意见和看法、互相质疑、互相补充回答,从而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中优化产生共识。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自读,分析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之后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
解方程组:x=3y+2——①
x+3y=8——②
让学生求解,解完方程组后互相探讨、交流意见,之后请同学来讲解。
学生1:因为方程①中x=3y+2,可用3y+2代方程②中的x,从而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化为已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组,可求出y值,代入方程①便可求出x的值。
学生2:可由方程②变形为x=8-3y,再与方程①结合便可得3y+2=8-3y,从而求出y值。
学生3:可以由方程①变形为y=(x-2)/3,再把它代入方程②,转化为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4:可以由方程①变形为3y=x-2,再由x-2代入方程②中的3y,转化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3.知识总结,巩固和深化
学生在前面环节中获得的知识是一种点型知识或线型知识,必须把这种点型知识或线型知识上升到面型知识,或者说认识要经过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这就要求进行必要的小结。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是自主性学习的重要环节。知识的深化是知识的转化、迁移过程,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的提高。
就以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教学案例,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设问:以上哪几种解法是正确的,哪几种解法是错误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二、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应处理两个关系
1.各种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式的选择要适应教学目标。或是讲授知识、或是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都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多层和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学方式是相互交织的,这就有利于不同教学方式的优势互补。对于那些独立而简单的问题,教学的基本目的是知识的理解,可以采用讲授式教学。此外,学生的心理准备不足,或学生缺乏一定的认知水平和技能技巧,教学方式的选择也应以讲授为主。对于那些精妙的概念原理、知识的联系、抽象的空间以及与数的关系、观察与实验等教学内容,由于这些内容学生易于误解或需要探究和检验,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学习进行,这
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有利于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学生自主性学习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教师的指导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学情境的设计、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计划的设计以及学习过程的组织实施都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教学不仅要通过教来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要通过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教育等,都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应把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对于部分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技能技巧水平、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可能影响自主性学习的实施,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尤其重要,可以促进他们在这方面能力的进步。
作者简介:许瑞英,女,出生于1974年4月,本科,就职于福建省龙海程溪中学,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