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的专业综合实习研究

2014-11-02任力生贾宇琛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协作建构

程 洪 任力生 陶 佳 贾宇琛 肖 珂

(河北农业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071001)

专业综合实习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本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1]。究竟如何把实习开展好,是各高校争相研究探索的一个问题。一些高校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实习是通过实训公司来进行,不仅收费高,而且实习内容也不能很好地综合电子专业开设的课程所包含的内容;也有在校内进行实习的,大多采用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2]。在此背景下,河北农业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积极探索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综合实习,以建构主义为指导,开展了三期电子信息专业综合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升华,能力在实习中增强,加快了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独立工作者的进程。基本确立了本专业的综合实习体系。

一、建构主义指导专业综合实习的目标定位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3]。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指导下,电子专业综合实习是以实用系统开发为引线,“学生为中心,教师作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基本工具、与设计课题相关的参考资料以及实验室所具备的软硬件环境,在协作与会话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最终解决情境中出现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较全面牢固地掌握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在老师指导下自学与项目有关的新知识,而且可以系统掌握相关项目开发的框架及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专业综合实习的具体实施方案

以专业综合实习的目标定位为依据,在河北农业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展开专业综合具体实施工作。专业综合实习教学过程分为资料收集实习方案确立阶段、实习实施控制阶段、实习效果反馈阶段。实施过程中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指导,在“情境”方面,专业综合实习中的情境设计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不仅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协作”方面,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问题的提出与解答、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因此将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协作贯穿了学习过程的始终;在“会话”方面: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在此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的研究成果为整个学习小组所共享并最终由所有进行专业综合实习的学生共享;在“意义建构”方面:通过前面三种手段并结合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建构起前期所学的多门专业知识的性质、规律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建立起对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一)资料收集实习方案确立阶段

在确立实习方案之前,针对专业实习项目内容及形式,对243名大三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统计结果表(学生共243人,有效问卷236份)

基于对学生上交的调查报告和问卷调查的分析,结合本系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与实际,确立实习草案;征集学生意见,进行修改;将实习任务书和指导书的设计方案下达学生,让学生了解实习的内容,熟悉实习的过程操作、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学生讨论教师的实习设计方案是否符合他们的实际要求,还需要做哪些调整和补充,最终确定本年度实习方案。实习结束后对学生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与补充。第二年,实习伊始,拿出第一年的方案向实习的学生征集修改意见,经课题组讨论,对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实习结束后再次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第三年重复第二年的步骤,最终基本确立了电子信息专业综合实习方案,形成了实习“情境”。整个准备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协作创新能力。

(二)实习实施控制阶段

协作与交流是建构主义提出的理想学习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

在本系综合专业实习开展过程中,充分体现协作与交流,并最终形成本专业知识的“意义构建”。实习伊始,学生按照专业综合实习项目要求、目标以及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结合小组,选出组长,设置每个人的角色,明确本小组和个人的实习任务和要求,然后讨论分工协作的具体事宜。

指导教师采用大班授课、协作研究、小班讨论、个人总结四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遵循教师辅导,组内协调的原则。首先是大班授课,把毕业班学生集合在一起,讲解完成实习任务的大体方法和思路以及对以前未涉及到的知识如何自学;以周数为单位,每周视学生进度及问题量,进行2-3次授课。其次是协作研究,小组每人分配一台PC机,以老师宏观进度为依据,通过协作交流完成实习任务的研究,并逐步完成小组实习任务。再次是小班讨论研究,每个小班几个组大概30人左右,每周周五下午由教师或班长负责,研究讨论大班上课的材料和完成实习任务的方法、操作技巧,并通过经验介绍、方法交流、问题讨论,回顾自己用哪些方法学习,取得了哪些经验,有哪些不足;最后是个人阶段总结,就每个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写出相应的总结报告,老师对学生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予以分析,寻找原因,帮助他们矫正,进一步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这四种形式的时间分配大致为:大班上课占15%,个人研究50%,小班研究讨论占30%,个人总结占5%。

(三)实习效果反馈阶段

1.对243名学生实习前后进行了专业知识水平测试:测试范围涵盖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通信原理、VB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CAD、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的知识;题目设置有“基础知识问答题(30%)”、“专业知识综合应用题(40%)”与“实例项目流程规划和步骤(30%)”。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专业知识水平测试结果

2.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了简答题的形式,主要了解实习开始时间是否合适,持续时间是否合适,实习内容难易程度如何,实习的组织管理形式如何以及在实习中的收获有哪些等问题。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并结合学生个人总结、小组集体评价、实习交流会等活动中的表现(粗略统计):75%的同学反映,通过实习体会到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和老师一起学习的乐趣;60%同学感觉特有成就感,自己所学知识有了“用武之地”;52%的同学感觉对项目开发有了自己的思路。

与此同时,通过实习前开展问卷调查、实习后组织小游戏的方式,对学生的协作精神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团队精神心理测试结果

从以上反馈结果可以看出,基于建构主义的电子信息专业综合实习,创建了一种有效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情境,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得到了巩固,专业技能得到了增强,沟通与协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1]张志云.电子技术实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9).

[2]胡晓锋.浅谈对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

[3]杨晓冬.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职综合布线课程实践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3,(6).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协作建构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团结协作成功易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协作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