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冀西北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2014-08-15梁俊仙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张家口市文化产业历史

梁俊仙 鲁 杰

(河北北方学院,河北 张家口075000)

“东方人类从泥河湾走来、中华文明从涿鹿走来、新中国从西柏坡走来”是当前河北省文化建设围绕特色文化资源,重点打造的三张文化名片。在这“三个走来”中,有两个“走来”位于冀西北张家口地区,一是阳原县的泥河湾古人类文化遗址,二是涿鹿县的“三祖文化”圣地。冀西北地区以张家口市为主体,地处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与冀晋蒙外长城经济圈的交汇点,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天高云阔,风景优美,是河北省历史文化资源大市,全市不可移动的历史文物和近现代及革命文物遗存点2910处,占全省文物总数的1/4,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处,占全省同级以上文物的12%。[1]加大对冀西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河北省建设文化强省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冀西北历史文化资源的构成和特点

(一)冀西北历史文化资源的构成

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将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两大类。历史文化遗产又细分为文物、建筑群和遗址。此外,还有一些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2]10。冀西北历史文化资源的构成如下:

1.文物。文物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刻、窟洞及其联合体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张家口是文物大市,域内文物丰富,价值极高。最为著名的有宣化辽墓、六代长城、黄羊山清凉寺、大境门、鸡鸣驿、梳妆楼等。

如宣化下八里辽墓群规模宏大、分布集中、出土器物珍贵、墓葬形制多样。辽代壁画墓群1993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50。涿鹿县黄羊山上的清凉寺,始建于距今二千多年的西汉,扩建于唐朝,建筑宏伟,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康熙、乾隆、咸丰等历代皇帝都来该寺敬香拜佛,留下真迹碑文和诗词60多篇。大境门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门,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建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为中国万里长城四大关口之一。怀来鸡鸣驿建于明代,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内部设施最齐全的军用驿站。梳妆楼是张家口地区乃至北方地区唯一一个保存至今的元代地上墓葬建筑[1]58。

2.建筑群。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或环境景色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独立或连接的建筑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冀西北地区著名的古建筑群有暖泉古镇、宣化古城、张家口堡、万全右卫城等。如位于蔚县西部的暖泉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于元代,壮大于明清,保有“三堡、六巷、十八庄”的古貌,集“古民宅、古寺院、古城堡、古戏楼”为一体,当地居民生活保持着传统民俗,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宣化城是我国北方历史上重要古城之一,城池规模较大,保存完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其城雄阔甲于他郡”,是明代万里长城“九镇”之一,城内至今保存着许多处古城墙、古街道、古建筑、古寺庙、古民居、古遗址、古墓葬等,清远楼、镇朔楼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4。

3.遗址。指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及考古遗址地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冀西北境内最为著名的当属闻名中外的泥河湾遗址、黄帝城城址和元中都遗址。

泥河湾遗址群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起源地。2000年,泥河湾旧石器考古被评为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泥河湾遗址群被国家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2002年,泥河湾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帝城遗址位于涿鹿县矾山镇西,是《史记》记载的黄帝“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在涿鹿山下建设的第一座帝都。遗址内陆续发现了大量陶器、石器,均以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为典型[1]20。元中都遗址发现于距张北县城北15公里的白城子,是公元1307年元武宗所建,1999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进行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31。

4.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冀西北张家口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著名有的蔚县剪纸、打树花、涿鹿“三祖文化”、阳原竹林寺寺庙音乐,东路二人台等[3]。

(二)冀西北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

1.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冀西北地区是东亚地区古人类文化的摇篮,古文化渊源可上溯到200万年前,是华夏民族及其文化的发祥地。早在5000年前,中华三祖炎帝、黄帝、蚩尤在桑干河下游涿鹿一带阪泉会战、合符釜山,有“中华文明开涿鹿”之说。从春秋战国至辽、元、明、清,历朝历代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耕作,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2.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交融互补。张家口位于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的交错地带,商周时的北狄、猃狁,春秋时的山戎、东胡,秦汉时的匈奴、乌桓,北朝时的鲜卑,隋唐五代的突厥、回纥、奚、沙陀,及辽代的契丹,金代的女真,元代的蒙古族,清代的满族等各民族都在此地与汉族杂居。自古是边陲与内地贸易之所,南北交通要道,不同民族在这里交流融合、互相渗透,形成了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交融互补,多民族杂居共生的历史文化传统。

3.浓郁的军事色彩。冀西北地区紧邻京师,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被清代乾隆皇帝誉为“神京屏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长城遗迹贯穿于整个冀西北境内,保存下来的比较完整的明代军事城堡比比皆是,如万全右卫城、怀安左卫城、宣府镇城、独石口开平卫城等。此外,张家口还被称为“第二延安”,境内有同盟军纪念塔、冯玉祥纪念馆、吉鸿昌烈士纪念馆、察哈尔农民协会旧址、西北国民军二十九军抗日烈士祠、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察哈尔烈士陵园、晋察冀画报社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浓郁的军事色彩是本地区历史文化的一大特色[4]79-82。

4.显性资源不多,文化名人较少。冀西北地区由于地处苦寒、战乱频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境内的文化遗迹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很多早已消失贻尽,现在所看到的多为近代或当代的建筑。名人通常是指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们曾经为特定的目的而做出巨大的贡献,或留下了不朽的成就,如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等,他们的事迹、故事为今人所熟知。历史名人也是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冀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历史文化名人显然不多。

二、冀西北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现状

(一)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体制及政策不断完善

十七大以来,各地政府积极开展文化产业的规划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张家口市政府对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也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许多保护和支持政策。2009年张家口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0年制订了《张家口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2010—2015)》,编制了《张家口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各县区也迅速行动起来,分别根据各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生态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资源分布特色等“制订规划、完善政策、加强管理、搞好服务”,积极进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工作。

(二)加大保护和挖掘力度,学术研究不断深入

作为重要的地域文化,冀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对它的研究也一直没有间断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研究中心、研究院,如张家口市历史文化研究会、河北省炎黄蚩三祖文化研究会、泥河湾文化研究会等,不仅编撰了《张家口历史文化丛书》、《张家口百年史话》等普及性的文史著作,而且还通过组织召开高级别、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讨,如从1995年到2009年,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先秦史学会、河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和市县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分别召开了四届三祖文化学术研讨会,百余位国内外专业家学者实地考察了涿鹿地理地貌和境内的黄帝城、阪泉、蚩尤城等一批古文化遗址,对涿鹿境内三祖文化的各个方面展开了多层次、全方位、多学科的学术交流和充分讨论,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著,有力地证实了涿鹿是黄帝重要的活动地,也是炎、黄、蚩三大集团实现大融合、大统一的归宿地。1997年和2009年,由河北省文物局、中国元史研究会、张北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元中都学术研讨会”、“中国·张北——中都论坛”,中、日、韩等国50余名学者共同研究探讨元中都历史,挖掘元中都文化。

(三)文化旅游事业发展迅速

凭借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近年来,冀西北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市主打的十大景区分别是张北中都草原旅游区、沽源金莲川旅游区、崇礼天然滑雪旅游区、涿鹿黄帝城旅游区、赤城温泉旅游区、蔚州古城与绿色大峡谷旅游区、怀来鸡鸣驿旅游区、长城大境门旅游区、宣化古城旅游区、阳原泥河湾古人类遗址旅游区。2012年全市接待国际游客8.33万人次,同比增长10%;接待国内游客2109.7万人次,同比增长41%;旅游业总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47%,占全市GDP的10.4%。文化旅游成为近年来张家口市区域经济发展新增长点①数据来源:张家口市旅游局。

(四)文化品牌逐渐形成,知名度逐渐提升

冀西北历史文化资源实施品牌战略,现已初步形成祖源文化(三祖文化和泥河湾文化)、中都草原文化、蒙元文化、军旅文化等品牌,知名度也不断提升。如紧紧围绕三祖文化这张独具魅力的文化品牌,借冀台经济合作洽谈会连续在张家口举办的机会,精心组织一年一度的大型祭祖活动,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来张家口寻根探源。举办蔚县国际剪纸艺术节,吸引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25个省市区的1600多名剪纸艺术大师和专家学者,实地感受蔚县剪纸艺术在传承中发展的喜人成果。张北草原音乐节集文化、经济于一体,成为中外摇滚音乐的视听盛宴。在这些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的带动下,张家口市的文化魅力和城市形象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提高了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5]。

三、冀西北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冀西北历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现在的发展状况来看,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问题如下:

(一)对历史文化资源产业保护和开发的思路不清晰

面对冀西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当地政府对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寄予厚望,但并没有形成清晰的保护和开发思路。例如,如何解决资源保护和人民生存生活之间的矛盾问题;如何筹措资金进行资源保护问题;历史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的深度挖掘和经济价值的开发问题等。如今许多已经开发的项目,也处于一种“被动式”,“任其发展式”,有前期开发,没有后期的跟进评价,或者是前期的规划详尽,后期落实乏力等。

(二)资源分布分散,聚集力弱

张家口地区共有4区13县3个管理区,面积为3.7万平方公里,历史文化资源分布于县区,有远有近,按照属地进行管理,聚集力较弱。如鸡鸣山位于下花园区东2公里处,归下花园区管理,山上有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年)的碧霞元君殿,建于辽圣宗太平四年(1024年)的永宁寺。景区内风景秀丽,庙会传统沿袭百年,自古香火兴盛,游人众多,在当地知名度颇高。而位于鸡鸣山脚下,因山而得名的鸡鸣驿却归属怀来县,没有纳入景区管理之中。

(三)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水平不高

冀西北地区历史文化产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产值小、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滞后、产业发展环境不良等诸多问题。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的发展规模明显偏小,产业链不长,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密切,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和规模化的文化产业群体,文化产品的规模优势没有得到发挥。文化资源产业化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较低。大部分文化产品的生产依赖传统工艺,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较低。

(四)资金短缺使得一些优秀项目得不到开发

张家口市改革开放时间较晚,财政收入总量和一般预算收入情况与河北省其他城市相比还有一点差距。张家口市目前的财政水平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所提供的支持力度有限,文化方面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经费、基本业务经费和设施维护经费等。资金短缺使得一些依托历史文化资源的优秀项目得不到开发,文化产业投融资困境亟须改善。

(五)缺乏高规格的研究机构,学术研究成果的水平与影响力有待提高

研究成果的质量、数量等决定了历史文化资源影响力及文化品牌的形成。张家口市有一些专门针对冀西北历史文化的研究机构,但总的说来,研究力量分散,研究水平较低,研究成果缺乏深度。在泥河湾、三祖、元中都、宣化辽墓等优秀、独有的历史文化研究中,无突破性成果。

四、冀西北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一)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

历史文化资源价值不可估量。要在保护中求开发,在开发中促保护。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是对其进行产业化开发的根本保证,要强化多种保护方式,完善保护规划和保护措施,只有妥善加以保护,使历史文化资源不被破坏、失传、湮灭,才有可能进行产业开发;只有通过合理的产业开发,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才有可能实施有效的保护。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

冀西北历史文化遗产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保护工作涉及到政府众多行政管理部门,要明确各部门的职权、职责,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在保护文化遗产中做到缜密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首先,要对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梳理与归类,准确把握各类文化资源的特性,站在产业开发的高度来审视文化资源;其次,加强制度化保护,健全和完善分级分类保护制度;第三是强化多样化保护方式,完善保护规划和保护措施,实行重点保护、专项工程保护;第四要将保护纳入到法制化管理轨道。

(三)加强政府主导作用,促进地域间的文化合作

通过政府部门的协调来提高宏观管理效率。首先,要加强地域间的文化合作,建立跨区域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如打破县与县之间的行政界线,建立大的文化产业园区、设计具有文化历史内涵的精品旅游线路等;其次,发挥区位优势,促进与周边地区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等省市的合作,特别是要发挥张家口市环首都经济圈的优势,加强与北京的合作,实现冀西北地区为首都的后花园、娱乐、休闲、养生之地的首选之地的目标。

(四)坚持走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之路,提高开发水平

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不断创新、发展,通过现代化市场运作方式,使文化资源变成真正的文化资本。在继续大量发展文化旅游事业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的多种形式,把文化旅游业、文化展演业、休闲娱乐业、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等作为支柱性文化产业来培育,精心策划、包装、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加快构建历史文化产业发展链条,加快文化产业集群的建设。

(五)建立多元的投融资机制

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不能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而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确立“谁投资,谁受益”的基本原则,扩大多种投资、融资渠道,降低投资准入门槛;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以独资、合资、参股、合作、特许经营等方式,积极参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项目开发和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

(六)实施人才策略,提高科研水平,加强文化创意

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建设先进文化、培养文化人才中的作用。首先,要培育锻炼本地科研人才,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在“专”、“深”、“透”上下功夫,争取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扩大本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其次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融合学科资源,针对冀西北经济发展现状,集中开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性研究、升级研究;第三,鼓励高校老师积极进行文化产品的创作和设计;最后,通过文化单位与高校合作,举办研修班等形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

总之,冀西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依托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旅游业和其他文化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促进区域经济高速低碳发展。

[1]陈贵,邓幼明.张家口历史文化丛书之三·丰富的文物[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2]姚伟钧,等.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保护名录[DB/OL].http://www.hebfwzwhyc.cn/baohumulu.asp?l3=3,2013-09-10.

[4]李瑞杰,等.张家口历史资源的再认识[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5]王翠莲,等.文化“软实力”发展“硬支撑”——张家口发展文化产业综述[EB/OL].新华网河北频道http://www.he.xinhuanet.com/news/2012-05/10/content_25206921.htm,2012-05-10.

猜你喜欢

张家口市文化产业历史
张家口市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张家口市 召开2020年立法工作推进会
张家口市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