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化痰汤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50例

2014-11-02徐瑞颜李乐愚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气虚益气证候

徐瑞颜,李乐愚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足部溃疡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患者因足部溃疡带来的感染、截肢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1]为了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对患者下肢血管的保护以及改善下肢供血情况至关重要。因此,笔者于2012年1月-2013年5月,采用自拟益气化痰汤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并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共50例,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42~73岁,平均(58.6 ±5.7)岁;病程 2~10 年,平均(5.8 ±2.3)年。对照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39~67岁,平均(56.4±4.8)岁;病程 3~12 年,平均(6.8 ±2.4)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2],凡具有口干、多饮、消谷善饥、尿多而甜、形体渐瘦、双下肢麻木痹痛等症状者即可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1999年《内科学》[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4]及《临床内分泌学》[5],诊断标准如下:

(1)确诊为糖尿病或有确切的糖尿病病史。

(2)有不同程度的下肢缺血临床症状:①有跛行病史或下肢静息痛;②糖尿病足wagner分级评价为0~1级;③胫后动脉搏动消失和或下肢肢端皮温下降;同时达到以下任一项辅助检查标准:①任一下肢肱踝指数>1.3或<0.9或踏板试验后肱踝指数下降>20%;②下肢动脉B超见血管硬化、钙化、中内膜增厚、狭窄等表现。

(3)排除其他原因如动脉炎、外伤、急慢性下肢血管栓子、栓塞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予以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适当的活动和药物治疗,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痰汤:北芪30g,五爪龙30g,茯苓 20g,橘红 5g,法夏 10g,竹茹 10g,枳实 10g,丹参20g,田七 10g,桃仁 10g,浙贝 20g,胆星 10,1 剂/d,每周 5剂,共8周。

1.4 观察指标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量表,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肱踝指数ABI变化,并观察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测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5 疗效评定

中医证候包括间隙性跛行、疼痛感、麻木感、倦怠乏力、舌脉像等,轻度记1分,中度记2分,重度记3分。显效:中医临床证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但<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未见好转,甚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30%。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由SPSS 19.0完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疗效

治疗组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n)

2.2 ABI变化

两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ABI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双下肢肱踝指数变化()

表2 双下肢肱踝指数变化()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项目 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左侧ABI 0.77 ±0.22 0.97 ±0.25 0.65 ±0.18 0.82 ±0.22右侧ABI 0.68 ±0.17 0.92 ±0.21 0.61 ±0.23 0.81 ±0.19

2.3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血压、心率、体重、心电图等无明显变化,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均在正常范围内。

3 讨论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与长期慢性高血糖导致的脂质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改变、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

本病变属于中医“消渴病”、“脉痹”、“脱疽”等范畴。元代《丹溪心法·消渴》载:“消渴病,腿膝枯细,骨节酸痛。”清代《王旭高临证医案》曰:“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说明本病为消渴病的变证。暴饮暴食肥甘厚味常损伤脾胃,或年老体弱,脾虚气弱,健运失司,气虚则运行无力,水液不归正化,留而化为痰浊水湿;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血运不畅;痰湿瘀血阻于脉络,血行不畅,血脉阻塞而形成“脉痹”、“脱疽”。痰湿与瘀血是在气虚的基础之上产生的病理产物,同时又可阻碍气机,妨碍血行,影响气血的运行,进一步导致痰湿、瘀血,加重血脉阻滞的状态。因此,气虚痰瘀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发展基本病机。《石室秘录》:“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营运,故痰生之,则治痰焉可仅治痰哉:必须补其气”。《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因此治疗本病当以益气健脾、化痰祛瘀为法。

本方中重用北芪、五爪龙以健脾益气为君药,北芪又能逐五脏间恶血,增强活血化瘀功效。二陈汤健脾化痰,配以竹茹、浙贝、胆星清热利湿以同治痰热之标,丹参、桃仁、枳实为佐药,行气活血,化痰祛瘀治标。现代药理证实,其中黄芪益气补脾,促进残存的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清除自由基[6],还可改善血液流变学,使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下降,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提高机体免疫力[7],可针对本病变的病因,其中丹参可提高牛内皮细胞的抗凝和纤溶功能,对动脉硬化的形成也有抑制作用,在体外具有抑制葡萄糖与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作用[8]。本方配伍,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祛邪不伤正,共奏益气健脾、化痰祛瘀之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化痰通络汤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能有效改善症状及ABI,此复方中药具有安全可靠、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全方位治疗疾病的作用,可以较好地弥补西药作用的单一性。

[1]APELQVIST J,LARSSON J.What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incidence of amputation in the diabetic foot[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0,16:s75-83.

[2]郑筱萸.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4-235.

[3]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79-981.

[4]沈雅舟,吴松华,邵福源,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06-287.

[5]陈家伦.临床内分泌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139-1145.

[6]衡生培,张朝春.实用糖尿病手册[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0:113.

[7]韩玲,陈可冀.黄芪对心血管系作用的实验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3):234-237.

猜你喜欢

气虚益气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