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懂眼镜
2014-11-01文炎风
文炎风
编者按:杂评栏目《明镜台》力邀业内有新颖观点、有敬业态度、有开放思想的资深业界人士撰写具有前瞻性、思辨性的杂谈性文章。观察业界百态,洞悉行业万象,通过犀利或深刻的评述,从不同角度解读眼镜行业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及趋势。本栏目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投稿邮箱:autumn0910@163.com。
当我从隐形眼镜领域跃踏上做镜架的征程时,忽然发现自己仿佛是从岸上落入水中,居然不识水性,只有使劲挣扎。想想在隐形眼镜行业中自诩为“大师”的岁月,认为自己从眼镜材料的制作工艺到O2O营销“无不精通”,如今看来,我就像一个厨艺品尝师,即使懂得各种原材料的配比和味道,但却没有真正下过厨,不知道油锅里火苗向上窜的烫手感受。
在我们的行业,像我这样自认为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还不少。问及任何一个才入行不久的业务员,都似乎对眼镜行业的资本运作耳熟能详:谁又收购了谁,哪个企业又换了主帅,O2O出路在哪里,电商的死穴是什么等大到行业趋势,小至企业八卦,无所不精通。这种感觉有点像早上9点钟去上海任何一家证券营业部,那群拎着菜篮、平均年龄为60岁的老太太也能对中国资本的来龙去脉指指点点。
当然,我们还是应该感谢很多自媒体对眼镜行业的“贡献”,它们发布的内容,就像是在给小学生恶补大学课程,高等代数的内容暂且不讲,至少让每个人把先把标题背下来。什么眼镜展六大八卦、什么天猫营销模式研究……统统一网打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但仔细想想,一副眼镜从生产开始,一直到卖给消费者,中间经历的过程同卖一罐百年知名饮料可口可乐几乎是一样的,而且涉及的单个技术会更加复杂,从镜片研发所涉及的物理光学、眼镜店销售涉及的品类管理到消费者心理学,都需要深入研究,我们眼镜行业所谓的全面人才对这一过程似乎都能娓娓道来,但实际上他的企业运转得又如何呢?如果有机会去问宝洁公司销售部的某一位负责“Catman”品类管理的高薪经理,他可能会说这个“猫人”技术要研究几年,因为他要分析每一个从货架上取下产品的消费者的心理动机和相关卖场的利益动机是什么。他每天8小时忙忙碌碌的工作,只是管理一个货架品类,这在眼镜行业的人士看来简直不可理喻:他们为什么要把时间与精力耗在这些小事的研究上,而不去分析宝洁收购吉列的资本是如何运作的呢?
古人说,术业有专攻;而伟人也教育我们说,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眼镜界的人才们啊,或许我们太熟悉眼镜是不假,但事实上我们根本不懂眼镜行业。
如今眼镜行业流行培训,培训课程也是广纳百川,既有销售技巧培训的基础知识,也有上升到资本运作高度以及人才储备的高大上理念。一夜之间,许多眼镜店的老板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大谈宏图策略、研究企业领导力、分析依视路收购的成败、痛诉发改委的干涉。这种思维也传染给了他的员工,如果去问一下眼镜行业任何一家门店的店员,或是供应商的业务员,他都会非常认真地告诉你,如果他是宝岛集团的董事长,他就不会如何如何去做;他不认同酷柏光学收购沙福隆的道理有三个……而店里的镜架和镜片却躺在柜台里积着灰尘。当然,因为“知识广博”,我们会为销售业绩不佳找许多理由和借口,比如最近由于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大,再比如经济大环境的不好、电商冲击严重等等。
我一直在分析眼镜行业为何极不谦虚,我想可能与行业大多数从业人员的经历有关。行业的大多数企业家或者高级职业经理人,若干年前都曾在车间里磨过眼镜,凭借他们对眼镜加工的熟悉程度,然后再艰苦创业打拼,为企业的成长壮大激烈搏杀,最后功成名就,这实际是在一个没有对手的原始深林中盲目自大地奔跑。当获得各种荣誉的时候,误以为这片树林就是整个世界。在这样的土壤滋养下,是不是北京的出租车司机都能去中南海任职,上海证券营业部的老太太能做中国证监会主席,而我们的眼镜业务员都能成为眼镜企业IPO的推手呢?
我们今天的困局是失才失人,其实都是源自于我们的自大和无知。虽然我们在原始树林里抄了捷径,但上天是公平的,我们还得补课和补考,没有学过方程式,还是不能直接上微积分的,这是事实。“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中国眼镜行业,一句谣言都能撼动一家企业存亡,可见行业内在的韧力是多么的弱小。我们好高骛远,动辄资金亿万,却不知道如何去管理运作,最后换来的是强颜欢笑。
还是放弃这些无知的自大吧,眼镜行业要成熟、要发展,需要的是谦虚谨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