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中小学校园足球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4-10-31谢娟
谢娟
摘 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校园足球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海淀区校园足球发展效果不佳的原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国内校园足球相关文献进行了查阅分析,对随机抽样的学生、家长、教师、学校主管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把握了海淀区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各层人士对校园足球的态度,最后归纳出本文结论。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足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7-0060-02
2009年,校园足球活动全面启动,四年后的今天,校园足球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通过对海淀区校园足球开展情况的调研,掌握了海淀区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各层人士对校园足球的态度,进一步明晰现存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力图寻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校园足球开展现状相关因素调查
1.海淀区校园足球师资状况
海淀区共有127所小学和86所中学,共1325名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小学教师763人,中学教师562人,其中足球专业的教师为146名,仅占总人数的11%;小学教师中,足球专业教师数量更少,仅为66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8.65%。
从调查得出,在体育课上教授足球的教师,89%为非足球专业的教师,足球专业教师中,男教师明显多于女教师,30岁以内的专业教师占多数,大部分为本科学历。
2.海淀区中小学足球场地状况
在足球配套设施方面,海淀区中小学在器材配备上全部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但在足球适用场地面积上,70%以上的学校难以达到标准,有适用足球场地的学校不多,有标准足球场地的学校更少。
3.海淀区中小学足球课开设情况
调查发现:有11.8%的小学将足球列入校本课程,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学习足球技能,75.6%的小学能够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足球技术的教学,12.6%的小学因为没有适合的体育教师或场地,无法系统教授足球技术。
在初中阶段,有20.6%的学校能比较系统地教授足球技能,52.8%的学校能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教授足球课内容,18.2%的学校基本不教授足球技能,而以比赛教学为主,有8.4%的学校没有开设足球课。
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中小学在日常教学计划中都将足球列入教学内容,但是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4.海淀区中小学足球训练及竞赛状况
目前,海淀区有36所中小学建有足球运动队,占全区中小学的18%,并经常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级别足球赛事,一些学校足球代表队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其中个别学校还经常代表XX市参加全国性的比赛。
5.学校领导对校园足球的态度
学校领导对足球运动的支持与重视程度,对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在本文中特别通过对30所样本校体育主管领导的调查,来了解学校领导层对校园足球的态度。
从整体上来说,中小学领导对校园足球的支持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其中,小学的支持程度比中学的高。在“很支持”的学校,一是主管领导比较爱好足球,二是学校有专业的足球教师,三是对口中学有足球特长生。这部分学校中,有的将足球列入校本特色课程,有的组建代表队,外聘高水平教练,共同之处是在学校中形成了校园足球文化,通过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不太支持”的学校中,主管领导认为,第一,学校场地小,开展足球运动会降低场地利用率,影响其他学生的体育活动空间;第二,足球运动对抗性强,存在安全隐患。
6.家长对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态度
家长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否经常性地参加足球竞赛活动。
家长对子女参与足球运动持一般态度的比例最高。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怕孩子受伤,二是担心孩子踢球没有前途,对升学没有任何帮助,三是怕孩子参加训练会影响学习成绩。不支持学生踢足球的占了11.8%,这一群体大部分是女生的家长,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参加一些对抗性小的、能够培养气质和体态的运动,例如健美操、舞蹈、网球等。
7.海淀区中小学校园足球优秀运动员输送状况
我们对三年来328名参加过市区级小学足球比赛的六年级运动员进行了跟踪调查,其中只有53名由于足球特长进入中学,进入中学后只有26名仍然从事足球运动,经常参加中学足球比赛。
二、影响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校园足球开展情况的调研,我们认为导致开展校园足球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过多强调理论政策,空喊口号,没有跟上行动
从各级政府主管领导、专家学者到小学体育教师,都清楚中国足球的未来在校园。政府提出了口号、制定了计划,但真正有多少落实到基层工作中,很少有人去评估、监督,或者说即便评估了,也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口号喊得再响、计划做得再详细,却少有务实的、有责任心的人员去落实,校园足球很可能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2.足球普及活动过于形式化、花样多但效果差
在校园足球开展的初期阶段,各地组织了摄影、征文、科研等多种多样的活动,看似热热闹闹,但实质收效不大。根据调查统计,参与这些活动的学生、教师都是从艺术、摄影的视角来看待足球,而不是从关心足球、热爱足球的角度出发。真正通过这些活动,走到足球场、参与足球活动的学生并不多。为了配合校园足球的开展,各地区也成立了各级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开了不少,却一直停留在计划、讨论、研究阶段,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责任制,少有专人负责。
3.缺乏成熟的竞赛机制
俗话说“卫生靠查、体育靠赛”,而中小学校园足球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竞赛机制。以XX市为例,田径运动已经有数十年的基础,竞赛模式非常成熟完善;篮球运动也在近几年通过引进耐克、阿迪、李宁等社会资源,吸引了大量中小学生参与,但成熟的足球比赛还没有,导致大多数喜爱足球的学生没有参加比赛的机会。缺乏了竞争和激励,学生对足球的热情也逐渐降低。endprint
4.小学-中学-大学衔接不畅导致足球人口流失
很多小学生非常喜欢足球运动,但面对小升初的升学压力,足球特长就不能持续下去。很多家长反映,我们愿意让孩子多踢踢球,但是到了升学的时候,平时在孩子身上耗费了很多人力财力形成的足球特长对升学没有丝毫用处。我们不能责怪家长功利性的想法,这确实影响到家长对孩子参与足球运动的态度。
5.缺乏专业的足球教师进行教学
根据对海淀区中小学的调查,中小学体育教师中足球专业的只占10%,也就是说,目前在学校中上足球课的教师中,真正学足球专业的教师只占极少部分,因此,在校园足球开展过程中,由于教师水平的限制,足球普及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会遇到发展瓶颈,制约校园足球的深入开展。
三、校园足球活动发展建议
我们认为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核心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足球专业师资的匮乏,二是联赛制度的缺失,三是顶层设计的不足。相比之下,经费投入、场地设施等对校园足球的开展并不是重要因素。
基于对海淀区校园足球开展情况的调研,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分层设计、重点规划
我们认为在所有学校高水平普及足球运动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校园足球要想持续、高效地发展,需要顶层设计理念的规范和指导,必须分层设计、重点规划,小学重普及,初中重提高,高中重专业。
另外,要建立专业管理与评价机构,要赋予其相应的校园足球管理与评价职能。例如校园足球体制的评价、校园足球开展条件的评价、校园足球发展的评价、学生的评价等等。评价的客观性、专业性和全面性可以为校园足球提供强大的动力。
2.体教结合,双向培训,将社会优质资源引入学校
针对足球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体教结合、引入社会优质资源是必要手段。XX市集中了很多高水平退役运动员,还有一些培养专业教练的高等学府。指导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导致学生所获得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专业教练缺乏教育教学的方法,尤其是面对小学生,专业教练容易陷入竞技化误区,与普及的目标相违背。因此,双向培训必不可少。所谓双向培训,一是指挑选有一定足球基础的体育教师,让他们接受高水平足球专业培训,对考核合格的教师颁发证书;二是要对社会专业教练进行教育学培训,经过考核后持证上岗。
3.完善联赛制度,建立“三三制”金字塔型联赛体系
联赛机制是制约校园足球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根据XX市和海淀区中小学足球比赛制度的调研,提出建立“三三制”金字塔型联赛体系的设想(图1)。
“三三制”金字塔型联赛体系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层(小学普及层):在所有小学,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足球普及活动(突出玩足球概念),使每个班级组成班级代表队,参加校内的“五人制”足球联赛。
第二层(小学提高层):从开展校园足球比较好的小学中挑选30%的学校进行区级小学足球联赛,通过宣传,使所有小学都关注此赛事。
第三层(初中提高层):在初中学校中挑选30%的学校作为校园足球重点校,接收优秀的足球特长毕业学生,并建立市、区级初中足球联赛制度。
第四层(高中提高层):从高中学校中挑选部分学校(相当于初中足球重点校的30%)作为市级高中足球重点推广校,接收当年初中重点校中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入学,并建立“XX市高中足球超级联赛”,作为市级最高水平的联赛,加强宣传和投入,使之在全市中小学中成为人人关注的精品赛事。
第五层(出口分流层):为高中足球尖子运动员提供两条出路,一是进入相应的大学,继续接受足球相关专业学习、训练、比赛;二是进入职业足球俱乐部。当然也会有部分足球特长学生高中毕业后进入非足球专业学习,但他们在此前接受的足球专业训练和指导也能够发挥其专长,服务社会和基层学校。
“三三制”能够使有足球运动天赋的学生长期接受专业指导,资金和资源的集中使用能够打造足球明星学校,创办精品赛事,远比平均投入要有效的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