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间我选择——清华附小的“健身大课间”
2014-10-31齐章飞李群生
齐章飞+++李群生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清华附小“健身大课间”的由来及发展,抓住体育课程改革“1+X课程”的契机,围绕健康、阳光、乐学的育人目标,体现学生的自主、兴趣、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清华附小;健身大课间;自主;兴趣;个性化;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7-0028-01
一、“课间操”到“健身大课间”质的改变
健身大课间:我校体育团队的教师认为,既然是体育课程改革,我们就要从根本上进行大幅度的改变。首先从名字改起。在窦校长的带领下,我校体育团队大胆改革,大胆创新,凸显我校“1+X课程”理念。“健身大课间”成为了上午活动时间的代名词,我们摆脱了以往集中做大型广播操的传统,改变机械化的运动,让学生们充分的活动起来,在运动中体验乐趣,让学生们觉得有趣,能出汗,并且学到技能,这也和我校的课程理念不谋而合。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呢?首先是项目的多样化,让学生们有选择的空间,其次是做他们喜欢的活动,玩他们喜欢的游戏,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于是,体育团队的教师对我校全体学生进行“你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调查,通过整理、分析数据,我们体育教师总结了学生最喜欢的一些项目,有:足球、篮球、跳绳、健身球、踢毽子、攀岩等。同时健美操、棒球、板球、轮滑社团也会进行训练。由于场地有限,我们针对场地进行了规划,不同的项目在不同的地点进行活动,瞬间操场上“活”起来了,更“热闹”起来了;每一个学生都在体验着运动的快乐,处处都是欢呼声、加油声。
二、“健身大课间”成为孩子们的健身乐园
在健身大课间开始前,我们的主席台上都会进行“我行,我秀”的水木秀场。教师退到幕后,把舞台让给学生,在秀场中,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绝活,大秀体育才艺。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我们每两周进行一次大的轮换,项目场地是固定的,学生是灵活的。操场的西侧是足球场地,在这里学生可以围成圆圈进行“溜猴”的小游戏,或是几个学生一起踢小比赛;操场的东侧是健身球场地,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大网颠球比高或者比多,还可以进行一网拍球比快的小游戏;操场东西侧的篮球场是我们的篮球活动区域,学生可以进行投篮比准以及运球比多或者几人一队进行比赛;轮滑场中央是踢毽子场地,在这里学生们可以进行各式各样的踢毽子比赛,有单人比多,围圈传毽子等等;操场四周的墙壁是攀岩墙,攀岩墙主要练习学生的攀爬与协调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上肢能力,学生可以纵向攀爬,也可以横向攀爬;操场的跑道上是跳长绳和短绳的场地,跳长绳是一项团体性的项目,分为单8和双8两种,如果想要跳的好就需要学生配合的很默契。另外,学校还有板球、棒球的击球笼可以供社团的学生练习;网球场是健美操社团活动的地点;轮滑场的跑道是轮滑社团练习的地方,每天健身大课间的时间,轮滑社团的学生都会在这里进行训练,或是单人,或是双人配合。
健身大课间已经成为学校的一种常态,成为体育团队甚至学校的代名词。我们认为,健身大课间就是我校的X课程,也是学生个性化体育锻炼的自主构建平台。我们要把健身大课间上升到课程,改变的不只是一个词语,更多的是终身锻炼意识的宣传、阳光体育计划的全面开展、教师课程意识的提高、学校资源的深度开发。“我的项目我做主”,是我们健身大课间的口号,通过这样的平台,学生们实现了自主锻炼、自主选择、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