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情表》教学设计

2014-10-31董新宇

新课程·中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陈情表传统文化教学改革

董新宇

摘 要:伴随教育部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高考中的比重”,“传统文化正式列入高中教材课标修订”。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学改革;忠孝文化

[设计内容]

在学生掌握本课文言文字词句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设计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各个教学环节围绕“忠孝”文化展开。常言道,自古忠孝难两全,“忠孝”在李密面前孰轻孰重?以“孝情”带入,让学生思考、讨论对“忠孝”文化的认识。通过带情朗读“至性之言,悲恻动人”的语言中体味祖孙深挚感情,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孝”;从设计讨论问题中,体会李密陈情方式和思辨艺术;从拓展举例中感悟“忠孝”的理念变化和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体会作品中蕴涵的中华传统美德,积累传统文化知识。

2.学习文章“以情动人、寓理于情”的行文构思艺术。

3.反思古今忠孝的理念变化,引导学生在当今社会中怎样践行“忠孝”。

[教学重点]在学习文言文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积累传统文化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中华传统的“忠、孝”文化含义、对当今社会的指导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观看中华德育故事《李密陈情》动画,通过视、听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人物所处时代背景和进退两难的困境,进一步理解李密对“忠孝难两全”的权衡。

二、品读赏析

学生带情朗读(分散读、齐读),在了解李密悲苦身世基础上,体会他对祖母真挚深厚的拳拳孝情。引导学生感悟李密陈情的字字泪,句句情,读出凄切、悲凉之情。指导学生注意行文构思变化,李密是如何一步步述说孝情,转而陈忠情,体味“情”“理”交融的婉曲表达方式。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李密陈情一表的主旨是什么?以怎样的行文构思方式打动了晋武帝?

全文的主旨其实就是“愿乞终养”。

[整体感知]语言特色:语言真诚通俗而谦卑严谨,给人推心置腹之感。语汇丰富,句式多,层层递进,感染力强,引发共鸣。句句带情、带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至情至理,情理交融。一言蔽之,即“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内容特色:李密陈情表孝道,表忠情,忠孝合一。

[讨论分析]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1)述苦情。述身世不幸与祖母相依为命,把武帝的恼怒斥责化为同情怜悯。

(2)说难情。诉说陷于忠孝难两全的狼狈境地,博得武帝同情,婉拒朝廷恩遇。

(3)解疑情。提出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理念,陈述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打消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

(4)表忠情。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

探究二:如何看待古代的孝文化及“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

[展示资料]在古代,“孝”作为一种文化体系,也作为一种亲情关系,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对于封建统治者,是控制人们思想,增强国家凝聚力进而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汉朝时,形成了成熟的“举孝廉”制度,强调内孝与外孝一致,只有内孝于亲,才能外忠于君。后世也坚持“以孝治天下”的基本精神,“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的人才选拔观念沿袭下来。历史上许多有名的公卿大夫出自“孝廉”,对当时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

[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说出“举孝廉”文化的局限性和在当时社会的积极意义。

探究三:如果你是李密又会如何解决忠孝难两全的难题?矛盾放在当今社会呢?

[畅所欲言]引导学生理解“忠”“孝”含义。李密先尽孝后尽忠,一方面报恩私情,另一方面与当时改朝动荡的权衡有关。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今,有很多舍小孝成大孝的事例。点拨指出“孝”可以有丰富内涵,礼敬长辈,可谓之孝;精修己身,可谓之孝;承志齐家,可谓之孝;或兴盛其国亦可谓之孝……

四、拓展积累

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发掘、积累作文素材:

1.搜集古今中外“孝敬父母、尊君爱国”的名言警句和动人事迹,并选择其一谈感想。

2.以李密的从政经历为切入点,探讨古代官职升迁或贬谪名称变化。

五、板书设计

陈情(1)述苦情——换怜悯

(2)说难情——博同情

(3)解疑情——求体恤

(4)表忠情——忠孝两全至性之言尽孝道 至理之言表忠情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陈情表传统文化教学改革
双赢的智慧——《陈情表》个性解读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陈情表》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