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部性对农户种植业决策的影响

2014-10-28杨志武王洋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15期
关键词:外部性

杨志武+王洋

摘要:已有的农户行为研究多以农户独立决策为前提假设。但独立决策的假设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不成立,农户种植决策的相似性很可能来自于作物的生长特性要求所产生的外部性。若农作物的生产特性所产生的外部性越强烈,则农户的种植方式相同的概率越高,表现为连片种植同一种作物。对江苏省和黑龙江省调研的数据支持了这一论断。

关键词:外部性;连片种植;决策相似

中图分类号:F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5-3688-04

The Influences of Externalities on Planting Decisions of Farmers

YANG Zhi-wu, WANG ya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east Agriculture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China)

Abstract: Existing analyses of farmers behavior were set up on the basic assumption of independent decision-making. Some of farmersdecisions are similarly made and restricted by externalities. If production of one crop exhibits strong externalities, the probability of adjacent land planting the same crop will be higher and similar decision making is represented. The conclusion was supported by positive study in Jiangsu and Heilongjiang province.

Key words: externality; adjacent planting; similar decision-making

收稿日期:2014-02-1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12531040)

作者简介:杨志武(1980-),男,黑龙江绥化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电话)18724594500(电子信箱)

yangzhiwu_1980@163.com。

中国农业领域的市场导向改革已经走过了35年的历程,与此同时,现代农业经济学的引进和发展也经历了3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而随之深入推进的市场导向改革基本实现了农户的独立决策者地位。因此,现代农业经济学基于农户独立决策的经济模型似乎也应当普遍适用。由于农户生产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差异,现实生活中应当能看到比较普遍的多样化种植[1-4]。但是,现实生活中同一区域小农户连片种植同一种作物、采用同一种技术措施仍然是普遍现象,即同一农户拥有的不同田块可能分布在不同地方而且种植不同作物,但不同农户相邻田块却大多种植相同的农作物。本研究主要研究不同农户相邻田块却大多种植相同的农作物的原因,这种种植决策的相似性是否遵循了农户独立决策的假设条件,以及不同农户种植决策相似性形成机理和决定因素。

笔者认为“连片种植同一作物”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作物的生长特性所要求的特殊的技术管理所带来的负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受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管理措施的约束,如灌溉条件、喷洒农药条件以及不同种类农作物的授粉等,如果相邻地块种植不同的作物,农户的管理行为可能对相邻地块种植的作物有强烈的外部影响,本研究只考虑负外部性)制约了农户的独立种植决策,使他们被迫在插花分布的田块上连片种植作物,采用相同技术管理措施(比如同时灌溉、同时治虫等)。正是由于这些作物对于技术管理措施的特殊要求,使得这些作物的生产必须有自己最小的土地规模,否则,这些作物的生长特性所要求的技术管理措施会对其他相邻的作物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产量减少,称为负的外部影响;若小农的农田面积达不到最小的土地规模,必须迫使自己田块的种植决策方式与相邻田块的种植决策方式相统一,否则会带来农户之间的种植摩擦。

为了找出影响农户种植决策相似性的原因,研究样本的选择尤为关键。样本选择的原则是必须选择外部性影响很强烈的地区,平原地区由于是整片相连的土地,几乎不会因地形分割而造成土地凌乱和分散。这样地区的农民在种植决策的选择方式上会受到负外部性的影响;同时,由于某些地区的季节原因,会有夏收作物和秋收作物之分,笔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秋收作物比夏收作物对灌溉、施肥和喷洒农药等生产技术措施要求时间趋同程度高;因此,在地块相连的种植秋收作物的平原地区,农户间的种植决策会出现一致性。本研究的目标是在后一种生产条件和农户规模下,通过对江苏省和黑龙江省各4个村民小组的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来验证农户的种植决策的相似性是受限于作物生产特性所带来的负外部性的。秋收农作物生产呈现出连片种植的现象,即农户之间会做出相同的种植决策,并且这种相似的决策是一种被迫的趋同,是一种客观必然存在的种植决策。以往对农户行为的实证分析结果是建立在农户独立决策基础上的,本研究结果验证说明了简单采用基于农户独立决策假设的实证分析模型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并且可能导致结果的偏差。因此,对于农户行为的研究需要指出农户行为是否为独立决策。

1 分析框架

有一些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农户连片种植同一种作物这一现象,并且试图用传统习惯或从众心理[1]加以解释。部分研究学者指出,农户的决策行为会受到农户的经济状况、土地资源的禀赋、受教育程度等个体或家庭特征的制约[5-7],农户决策的选择可能会因为这些变量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还没有系统的证实研究来界定并验证传统习惯和从众心理的影响,更没有进一步界定和分析特定传统习惯和从众心理的形成机理和决定因素。上述相关研究没有考虑到外部性和相同决策的必然关系问题。通过对农学专家的访谈,笔者认为农户连片种植同一种作物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endprint

1.1 农作物生长的田间管理

农作物的生产取决于温度、光照、水等生长环境因素,不同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不同,但是正是因为作物自身的生产特性使得作物的田间管理措施对一定范围内的其他作物有强烈的负外部影响。

1.1.1 对灌溉的要求 水是生物生长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但是,不同作物对于水分的要求不尽相同,旱田对于水的要求不高,而水田对于水的要求却很高。因此,灌溉条件决定了一个地区不同地域作物种植种类[8]的不同,农户的种植决策受到灌溉条件带来的外部性限制。一般情况下,田块的地表之间没有隔水的措施,而在地下的田块是相互连通的,灌溉时地下水会在相邻地块之间渗透,这样相邻地块间的灌溉就会相互影响。

如果不同农户的相邻地块种植作物的种类不同,田块之间必须用排水沟阻隔;中间仅有田埂是不能完全隔水的,田埂可以阻隔一部分地表水,但却不能隔阻地下水,这样相邻地块就可能因为地下水的渗透而受到影响,相邻地块之间就可能因为灌溉的外部性产生摩擦。

一个村庄的种植结构一定是按照灌溉条件来进行规划的,种植水稻田的区域一定是较大的面积连成一片,这一片区域与旱田作物的区域用隔水沟或者道路隔开,这一片水稻区域是村庄所有农户的田块构成,每户都可能因为被迫受到灌溉带来的外部性影响插花种植生育期相同、灌溉、排水时间相同的水稻。由于水田地区对于水分的要求有严格的限制,灌溉时间需要大量的水分,排干时必须禁止水分进行烤田,这种严格的管理措施就迫使农户之间种植水稻的时间相同,若相邻田块灌溉和排干的时间不一致,则相邻田块之间就会产生影响。

相比旱田,灌溉约束对于农户的种植要求相对小一些,但需要灌溉的田块仍然会因为渗水对不需要灌溉的田块造成一定的影响。

1.1.2 对光照的要求 光照是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但是不同作物对光照的喜好程度不一,玉米、水稻、大豆等大田作物对光照的要求很强烈[9],如果光照不足会导致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出现问题。农学研究表明,高秆作物和矮秆作物的间作模式可以在光照的利用上产生互补。试验表明,适当的间作耕种模式可以使作物的产量因为空气在间作群体之间的流通和扩散而高于单作作物[10,11]。间作模式因为边际优势的影响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总体产量的提高,但这种边际优势的获得是以边际劣势的损失为代价的,即对于高矮作物搭配的间作模式来说,由于高秆作物对矮秆作物的遮光影响使得矮秆作物的产量会下降。

农户往往会采取这种可以使总产量增产的间作模式。但是,如果农户采用间作模式,在与其他农户相邻的地块种植高秆作物,而其他农户种植矮秆作物,高秆作物会因为遮光导致矮秆作物的产量减少,这样农户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摩擦。

1.1.3 农药 农药是用于防治病、虫、草害的有毒物品,用量过度就会损害植物。农药对不同作物的毒害程度也不同。除草剂对于作物的毒害尤为突出。除草剂通过破坏作物的光合作用使组织的叶片坏死和抑制呼吸来影响作物的生长[11,12]。不同类型的除草剂会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2,4-D是一种对双子叶植物有效的除草剂,丙酸乙酯是一种对单子叶植物有效的除草剂。即便是微量的雾滴溅到作物上,也会产生严重的药害[13,14]。因此,当隶属于不同农户的相邻地块种植不同科的作物时会因为除草剂的使用产生作物的药害,农户之间就会产生摩擦。

通过上述的农学生产知识分析,本研究认为,正是由于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不同,因此,农户在种植一些外部性强的作物时,必须连片种植,即农户之间的决策是相同的。按照作物的生长要求,本研究认为,水稻、桑树连片种植的概率最大,玉米、大豆、花生次之,蔬菜基本上不连片种植;如果某一个地区的蔬菜是连片种植的,可能的原因就是市场的需求或规模经济的需要。

1.2 地块的面积

每个村庄都会有几大片性质相似的、非常集中的土地,为了体现公平性,农地根据其性质差异、离家远近等农作条件,按照全村的人口总数或者是劳动力的数量进行平均分配,每户在本村划分的几大片性质不同的土地,都可以得到几小块的田地,形成当前每户农地相互交错的局面。

美国的农场规模很大,一个农场的耕地面积通常较大。对于这样规模的农户来说,正、负外部效应都可以忽略不计,他们是真正的独立决策者,即决策时无需顾及其他人的决策。中国的农户就不同了,不仅家庭经营的规模较小,而且通常分割成互不相邻的若干块,不同农户的小块土地紧密相连,任何农户在自己小块土地上的生产活动都必然影响邻近的他人的土地。因此,相邻地块的生产决策,包括作物和投入的种类以及各项作业的时间,都离不开必要的协调。因此,地块面积与负外部性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负外部性越强烈,农户之间的决策越是同一。

1.3 农户种植决策相似的其他原因

市场的需求也会造成农户集中连片种植同一种作物。如在一定时期,该作物的净收益远高于其他的作物,市场需求极大,农户便会集中连片种植该作物。当供给大于需求出现产量过剩时,作物的收益会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农户才会放弃集中连片种植改种其他作物。同时,如果某一地区由于土地性质、政府的强制规划等特定的生产条件等原因也可能出现连片种植同一种作物的情形。因此,笔者可以将这个因素用该作物的播种面积占整个土地的播种面积的比重来衡量。

农户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倾向于将自己家庭收入最大化,对于可以使得农户取得收入的生产要素劳动力来讲,农户会充分利用劳动力进行多样化经营,而多样化与农户的资源禀赋相关。人力资本匮乏的农户会模仿其他农户的决策。这种相同的种植决策不是由于负外部性引起的,也不是由于农作物的净收益高于其他作物引起的,而是由于农户缺乏取得收入极大化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所引起的。

2 调研情况

本研究对江苏省和黑龙江省共8个村民小组中为家庭农业生产做决策的人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363份,选择人地比例高、地块整齐相连、种植多种秋收作物的平原地区,样本地块1 401块。样本组秋收作物种植情况如表1。endprint

调研结果显示,江苏省水稻的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22.9%,玉米的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54.3%;黑龙江省玉米的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29.2%,大豆的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42.0%,蔬菜的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26.6%(表2)。

样本组秋收作物的连片种植情况如表3。平原地带基本上都是2块地与1块地相邻。决定了相邻地块种植同种作物的比例是不同的,2块都不同为0,1块相同为0.5,2块都相同为1。由表4可知,江苏省和黑龙江省水稻连片种植的概率分别为90.5%和95.5%。样本组的不同地块规模作物连片种植的情况见表5。样本总体显示,作物连片种植的概率与地块面积呈负相关(表5)。

通过前面的理论分析,问卷设计时认为农户决策相同,即作物连片种植的可能原因有以下情形:行政命令、作物对灌溉要求的不同、被偷的风险、传统习惯、市场需求、机械化需要、授粉需要、田间管理措施不同、劳动力禀赋不同,等。

样本数据显示,水稻、桑树等对生产技术措施要求高的作物,必须要求在一定的区域范围连片种植;花生、玉米、大豆次之;而蔬菜的连片种植主要是由市场的需求引起的(表6)。其数据结果与本研究前述的理论预期是相吻合的,进一步证实了本研究的观点。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研究通过分析样本地区363户农户的种植行为,深入探讨了农户种植决策相似性的内核和边界,同时用实证的方法加以检验。本研究认为技术上的外部性制约了农户的独立决策,迫使不同农户在各自独立但互相连接的小块农田上连片种植同一种作物。如果要使农民成为真正的独立决策者,那么只能将农民大量地转移到城市,使其成为永久的城市居民,这样就使农村的土地向少量的农民集中,形成规模经济。

对于今后相关的农户行为研究,笔者建议研究人员要识别农户生产决策的独立性;如果不符合独立决策的假设条件,在调研问卷的设计上应体现如何区分是否是独立性的假设。如果不能正确区分,那么实证的结果就可能有偏差。同时,可以运用所得数据通过计量分析来验证该结论。

参考文献:

[1] 李功奎,钟甫宁.农地细碎化、劳动力利用与农民收入——基于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6(4):42-48.

[2] BLAREL B, HAZELL P, PLACE F, et al. The economics of farm fragmentation: Evidence from Ghana and Rwanda[J].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1992,6(2):233-254.

[3] MCCLOSKEY D N. The persistence of English common fields[A].PAKER W, JONES E. European Peasants and their Market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5.

[4] 王兴稳,钟甫宁.土地细碎化与农用地流转市场[J].中国农村观察,2008(4):29-34.

[5] 李岳云,蓝海涛,方晓军.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经营行为的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1999(4):41-47.

[6] 王怀豫,陈传波,丁士军,等.稻农生产的经济行为差异分析——以湖北省五县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4(4):35-39.

[7] 蔡立旺.农户决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步凤镇农民植棉及品种更新的过程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2):133-137.

[8] 郭元裕.农田水利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76-84.

[9] 傅兆麟,楚云亭.作物种内混作种植增产效应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1993,9(6):43-45.

[10] 许海涛,许 波,王友华,等.不同种植方式玉米大豆产量和产值试验研究初报[J].北京农业,2007(1):1-3.

[11] 户苅义次.作物的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82-84.

[12] 虞轶俊,施 德.农药应用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477-480.

[13] 何凤英.浅谈调解处理2,4-滴丁酯药害纠纷的体会[J].中国植保导刊,2008(8):35-36.

[14] 翁笃鸣.小气候和农田小气候[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248-268.endprint

调研结果显示,江苏省水稻的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22.9%,玉米的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54.3%;黑龙江省玉米的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29.2%,大豆的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42.0%,蔬菜的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26.6%(表2)。

样本组秋收作物的连片种植情况如表3。平原地带基本上都是2块地与1块地相邻。决定了相邻地块种植同种作物的比例是不同的,2块都不同为0,1块相同为0.5,2块都相同为1。由表4可知,江苏省和黑龙江省水稻连片种植的概率分别为90.5%和95.5%。样本组的不同地块规模作物连片种植的情况见表5。样本总体显示,作物连片种植的概率与地块面积呈负相关(表5)。

通过前面的理论分析,问卷设计时认为农户决策相同,即作物连片种植的可能原因有以下情形:行政命令、作物对灌溉要求的不同、被偷的风险、传统习惯、市场需求、机械化需要、授粉需要、田间管理措施不同、劳动力禀赋不同,等。

样本数据显示,水稻、桑树等对生产技术措施要求高的作物,必须要求在一定的区域范围连片种植;花生、玉米、大豆次之;而蔬菜的连片种植主要是由市场的需求引起的(表6)。其数据结果与本研究前述的理论预期是相吻合的,进一步证实了本研究的观点。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研究通过分析样本地区363户农户的种植行为,深入探讨了农户种植决策相似性的内核和边界,同时用实证的方法加以检验。本研究认为技术上的外部性制约了农户的独立决策,迫使不同农户在各自独立但互相连接的小块农田上连片种植同一种作物。如果要使农民成为真正的独立决策者,那么只能将农民大量地转移到城市,使其成为永久的城市居民,这样就使农村的土地向少量的农民集中,形成规模经济。

对于今后相关的农户行为研究,笔者建议研究人员要识别农户生产决策的独立性;如果不符合独立决策的假设条件,在调研问卷的设计上应体现如何区分是否是独立性的假设。如果不能正确区分,那么实证的结果就可能有偏差。同时,可以运用所得数据通过计量分析来验证该结论。

参考文献:

[1] 李功奎,钟甫宁.农地细碎化、劳动力利用与农民收入——基于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6(4):42-48.

[2] BLAREL B, HAZELL P, PLACE F, et al. The economics of farm fragmentation: Evidence from Ghana and Rwanda[J].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1992,6(2):233-254.

[3] MCCLOSKEY D N. The persistence of English common fields[A].PAKER W, JONES E. European Peasants and their Market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5.

[4] 王兴稳,钟甫宁.土地细碎化与农用地流转市场[J].中国农村观察,2008(4):29-34.

[5] 李岳云,蓝海涛,方晓军.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经营行为的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1999(4):41-47.

[6] 王怀豫,陈传波,丁士军,等.稻农生产的经济行为差异分析——以湖北省五县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4(4):35-39.

[7] 蔡立旺.农户决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步凤镇农民植棉及品种更新的过程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2):133-137.

[8] 郭元裕.农田水利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76-84.

[9] 傅兆麟,楚云亭.作物种内混作种植增产效应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1993,9(6):43-45.

[10] 许海涛,许 波,王友华,等.不同种植方式玉米大豆产量和产值试验研究初报[J].北京农业,2007(1):1-3.

[11] 户苅义次.作物的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82-84.

[12] 虞轶俊,施 德.农药应用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477-480.

[13] 何凤英.浅谈调解处理2,4-滴丁酯药害纠纷的体会[J].中国植保导刊,2008(8):35-36.

[14] 翁笃鸣.小气候和农田小气候[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248-268.endprint

调研结果显示,江苏省水稻的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22.9%,玉米的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54.3%;黑龙江省玉米的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29.2%,大豆的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42.0%,蔬菜的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26.6%(表2)。

样本组秋收作物的连片种植情况如表3。平原地带基本上都是2块地与1块地相邻。决定了相邻地块种植同种作物的比例是不同的,2块都不同为0,1块相同为0.5,2块都相同为1。由表4可知,江苏省和黑龙江省水稻连片种植的概率分别为90.5%和95.5%。样本组的不同地块规模作物连片种植的情况见表5。样本总体显示,作物连片种植的概率与地块面积呈负相关(表5)。

通过前面的理论分析,问卷设计时认为农户决策相同,即作物连片种植的可能原因有以下情形:行政命令、作物对灌溉要求的不同、被偷的风险、传统习惯、市场需求、机械化需要、授粉需要、田间管理措施不同、劳动力禀赋不同,等。

样本数据显示,水稻、桑树等对生产技术措施要求高的作物,必须要求在一定的区域范围连片种植;花生、玉米、大豆次之;而蔬菜的连片种植主要是由市场的需求引起的(表6)。其数据结果与本研究前述的理论预期是相吻合的,进一步证实了本研究的观点。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研究通过分析样本地区363户农户的种植行为,深入探讨了农户种植决策相似性的内核和边界,同时用实证的方法加以检验。本研究认为技术上的外部性制约了农户的独立决策,迫使不同农户在各自独立但互相连接的小块农田上连片种植同一种作物。如果要使农民成为真正的独立决策者,那么只能将农民大量地转移到城市,使其成为永久的城市居民,这样就使农村的土地向少量的农民集中,形成规模经济。

对于今后相关的农户行为研究,笔者建议研究人员要识别农户生产决策的独立性;如果不符合独立决策的假设条件,在调研问卷的设计上应体现如何区分是否是独立性的假设。如果不能正确区分,那么实证的结果就可能有偏差。同时,可以运用所得数据通过计量分析来验证该结论。

参考文献:

[1] 李功奎,钟甫宁.农地细碎化、劳动力利用与农民收入——基于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6(4):42-48.

[2] BLAREL B, HAZELL P, PLACE F, et al. The economics of farm fragmentation: Evidence from Ghana and Rwanda[J].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1992,6(2):233-254.

[3] MCCLOSKEY D N. The persistence of English common fields[A].PAKER W, JONES E. European Peasants and their Market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5.

[4] 王兴稳,钟甫宁.土地细碎化与农用地流转市场[J].中国农村观察,2008(4):29-34.

[5] 李岳云,蓝海涛,方晓军.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经营行为的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1999(4):41-47.

[6] 王怀豫,陈传波,丁士军,等.稻农生产的经济行为差异分析——以湖北省五县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4(4):35-39.

[7] 蔡立旺.农户决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步凤镇农民植棉及品种更新的过程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2):133-137.

[8] 郭元裕.农田水利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76-84.

[9] 傅兆麟,楚云亭.作物种内混作种植增产效应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1993,9(6):43-45.

[10] 许海涛,许 波,王友华,等.不同种植方式玉米大豆产量和产值试验研究初报[J].北京农业,2007(1):1-3.

[11] 户苅义次.作物的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82-84.

[12] 虞轶俊,施 德.农药应用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477-480.

[13] 何凤英.浅谈调解处理2,4-滴丁酯药害纠纷的体会[J].中国植保导刊,2008(8):35-36.

[14] 翁笃鸣.小气候和农田小气候[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248-268.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部性
教育外部性对劳动者收入影响几何?——基于CFPS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关于网络外部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市民化与个人劳动收入:外部性视角
基于网络外部性理论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偏好实证研究
基于“C-D”生产函数的西江流域开发中区域外部性分析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测算研究
基于环境法对消除代际外部性问题的思考
湘潭市农地正外部性价值量估算
外部性问题的系统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