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
2014-10-28李孝东
李孝东
摘 要:作为民族地区高校来说,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否也是非零起点,这些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如何,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教什么内容,怎么教,如何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在信息社会里,掌握与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掌握与应用计算机技术是人们要具备的基本文化基础,也是生活和工作中必备的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才的培养是关键。一方面要培养各种专门的IT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向全社会各行各业劳动者普及知识IT与技能。民族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周期较快,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各种新问题。在民族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计算机教学,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一个国家,它的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有效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和是否可持续发展。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技术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取得可喜的成绩,民族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也为民族地区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民族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真正开始进入普及教育的时间并不太长,在短时间内能取得如今的成绩,这与学校领导的重视,教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计算机科学技术更新周期短,发展速度快,从而在民族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出现各式各样的新问题,我们应对这些新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一、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不再是零起点,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依然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想要达到的标准存在很大的差距,学生在中小学接触的计算机知识是初步的、不完整的,不具有系统性,无法达到高校对计算机知识方面的要求。作为教育条件比较落后的民族地区,来自于这些落后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更是十分有限。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在中学接触过计算机知识而削弱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而是更应该加强和重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当今世界,信息产业发展迅速,计算机知识发展更是是日新月异,所以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应不断改进,顺应时代的发展。作为任课教师应充分关注本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信息,拓展知识面,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而非简单地教授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计算机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书本上不易遇到的问题,侧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善于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能力,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通过加大计算机教育的改革 ,培养学生 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是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必行之路。
二、改革课程体系
我国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多数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大学生第一门计算机课程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针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与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的中小学,未曾上过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部分学生,应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对刚升入大学的新生,做一次计算机基础知识摸底考试,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来讲授相应的内容。我区高校可以相应地开设一些计算机选修课程,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计算机知识水平,选取适合本专业和利于自身发展的选修课程。不同专业可以制定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对于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应当引导他们学习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这方面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知识,以便以后接触更深的专业领域。而对于非理工类 (尤其是文科类、艺术类)的学生,我们应该强调结合专业面向应用教学,不用教授太深奥的理论知识。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组织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时安排、学生基础等方面与计算机专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特别强调面向对象,有的放矢,在教材编写上要有自己的思路,要创出新的路子。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按照应用的需要进行设置的,考虑到大学生将来进一步发展知识的需要,在大学中不应只学习操作技能,当前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侧重于原理的课程如(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多媒体基础等,一类是侧重于应用的课程如各种流行软件的使用、网络和多媒体的应用等。有的课程则既包)括原理,也包括应用如程序设计。对于侧重于原理的课程,也不应当照搬或浓缩计算机专业的教材,而应当根据需要重新设计课程内容和体系,认真研究对本专业学生而言,应该包括什么内容,不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切勿贪多求全,片面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应该尽量与应用实际相结合,防止单纯地从理论到理论,或主要成了数学推导,学生学完本课程还不知道它有什么用?对于侧重于应用的课程,尤其是介绍计算机在某一方面的具体应用的课程,更应该创造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三、完善软硬件条件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应给教师创造更多进修学习的机会,教师要不断学习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更新知识面,提升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稳定现有教师队伍,我区高校应对教学效果良好、教学工作量超额完成的教师,在职称评定、竞聘岗位时给予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计算机房的管理员有较强的计算机维护管理经验,应全力配合任课老师来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还应该充分重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硬件设备的建设,完善网络设备,管理好教学设备,充分利用好这些设备,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充分利用学校内的网络平台,创建教学网站,建立习题库、试题库,可以使学生利用闲暇时间上网学习,巩固所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
四、改革考试制度
目前多数高校已经开始使用无纸化考试。在计算机专业知识考试中,无纸化考试系统题型覆盖广,信息量大,一般采用客观题和操作题两种类型。在考试时,每位学生的试题都是由计算机随机从题库中抽取,试题类型都不相同,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防止考试作弊现象的产生,还可通过无纸化考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考试系统还附带有自动试卷分析、成绩统计的功能,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还能适当的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无纸化考试为培养综合性人才奠定了基础,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让学生具备了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
五、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意义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并且得到广泛地普及,我国也逐步进入计算机、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时代,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普及进程不断加速,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成为必备的社会基本技能。新的计算机思想及技术不断更新,而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的要求也不断更新。很多高校在这门学科的改革与投入上并不尽人意,计算机教学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掌握他们所感兴趣以及需要的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出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得高校向社会输出着大量根本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校毕业生。
我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和社会的需求,从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的优化、软硬件建设的完善、考试制度改革等方面做起,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的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跨学科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高雪宇. 新形势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 集宁师专学报. 2009(04)
[2] 李跃刚,徐海鹰. 浅谈高职高专学校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改革[J]. 理论观察.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