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培养模式下大学生专业承诺水平的研究
2014-10-28王存宽
张 维,王存宽,俞
(宁波大学阳明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大学生专业承诺,主要指的是伴随着大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的认同而产生的为之努力的态度,主要包含满意度、思想稳定度、兴趣度等多个指标,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就业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的高校多以大类培养模式为主,及时了解新培养模式下大学生的专业承诺状况,分析大类培养模式对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影响,并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能够整体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喜爱度,促进专业定位及职业生涯规划,而且有助于学校管理部门加深对大学生专业思想状况的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有效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深入改革。
一、大类培养模式下大学生专业承诺的现状
(一)大类培养模式下大学生的专业选择
为顺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已逐渐成为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宁波大学于2007年12月成立了以“专门负责全校按学科大类培养的一年级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及学生专业分流工作”为主要职责的二级管理性学院,并已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专业分流政策和学生多途径选择专业的转学科大类、转专业政策。学生按学科大类招生进校后,第一学年以大类平台统一培养,第二学期末在所学学科大类内,按照“志愿优先,择优分流”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另外,若满足相关条件,学生也可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申请转学科大类或在第五学期前申请转专业。
这种在学科大类学习一年,对大学生活已有所适应后再选择专业的“按学科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实行,可以让学生进入大学后更充分地感受大学学习生活,边学习、边选择,合理地来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新招生培养模式一方面使得大学生选择专业更趋理性,但同时对学生专业归属感的形成、专业情感的培养和专业文化的渗入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必将影响大学生的专业承诺状况。
(二)大类培养模式下大学生专业承诺的现状
笔者于2011年12月对宁波大学按大类招生培养的在校本科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45份,回收有效问卷336份。专业承诺问卷采用福建师大连榕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考察了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大学生专业承诺的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和继续承诺等四个维度的状况。通过四个维度来衡量学生对所学专业所持有的情感、理想、规范和继续态度,情感承诺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一些不良情绪,对专业知识充满了敬畏和深情;理想承诺则激发了学生期望通过对本专业的学习以实现理想的愿望;规范承诺则有效约束学生严格遵守本专业的学习要求和规范,自觉履行对专业学习的责任和义务;继续承诺则主要是综合考虑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各种因素,比如能力、机会、福利待遇等。
表1 大类培养模式下大学生专业承诺水平各维度得分
从各维度的数据分析看,大类培养模式下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总体水平不高,其中,继续承诺排名指数第一,情感承诺在四项维度排名最后,理想和规范得分相近,两者处于中间位置。调查发现,“功利性”是大类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专业承诺中最显著的特点,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与学习首先考虑的是薪资待遇、晋升机会等因素。通过本次调查结果,侧面体现了一种新的专业分流思路,那就是学生在一年之内进行大类学习之后再自主选择专业,能够使得学生更加理性地选择专业,专业思想相对稳定,愿意继续在所选专业中学习。
二、原因分析
影响大学生专业承诺水平的因素很多,国内外多位学者从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风格、学习兴趣等不同角度考察与大学生专业承诺之间的关系。然而,由于按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固有特点,在实践过程中必将对大学生专业承诺水平产生影响。
(一)学生专业选择新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继续承诺水平
在学科大类学习一年后再进行专业分流的学生专业选择新模式,为大学生了解专业、选择专业提供了更多直接感受的时间与机会。学生进入大学后,通过与学长、老师的交流或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渠道,可以更充分地感受大学学习生活,边学习,边选择。同时,管理部门通过组织专业展示系列活动,扩大学生了解专业的渠道,使之更加理性地选择专业。据笔者于2013年11月在宁波大学2011、2012级本科生中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本专业的了解程度”一项,有85.4%的学生认为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对现在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仅12.4%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到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64.2%的学生选择很满意或比较满意。可见,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使得学生选择专业时更能结合自身兴趣、能力及社会需求等各种因素进行理性选择,对所选专业的满意度较高,愿意继续在所选专业中学习,有利于提高专业继续水平。
(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对大学生专业承诺水平的负面影响
首先,新生学籍没有进行直接的学科性划分,这就为大学生没有对未来所选专业奠定情感基础。大类学习一年后进行专业选择,对于各类专业的归属、情感就难以培养,特别是学生毫无专业文化的概念。这种情况下,对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培育优秀的学生科研团队也会产生负面作用。其次,大类课程体系中缺乏各类专业的思想教育。以学科导论类课程为例,这门课程内容通过对不同专业进行专项介绍,学生缺少对这类课程的自主选择权,排除教师、授课方式、内容等外在因素,当一些对某些课程没有兴趣的学生也要参加这门课程学习时,导致学生因为厌烦而丧失了专业情感的培养机会。
三、建议
(一)优化专业导论课的设置及教学模式
首先,在学科大类平台按专业增设以专业引领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导论选修课。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专业,同时,选择该专业导论课的学生其实对该专业已有一定的专业兴趣基础,任课教师将其视为本专业的“预备学生”,更有利于学科性学院进行专业思想、专业文化的渗透,提高学生专业承诺水平。其次,在新媒体时代,以网络课程为代表的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以提高学生专业认知、专业兴趣,对学生选择专业提供参考与帮助,进行专业思想引导并起到一定招生宣传为目的专业引导类课程,则更适合以网络课程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研讨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增设以科研训练为导向的新生研讨课
依托各学科性学院的强大专业科研团队,在新生中开设新生研讨课,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深层次专业兴趣与加强新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专业在新生中进行科研拔尖学生的选拔与培养。这些从大一就开始培养起来的学生科研新秀,其专业思想更加稳固,今后的专业发展也将更出色。
(三)强化本科生导师对学生专业承诺的培养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学校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促进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引导。导师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关系最为密切的专业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个性特征最为了解,有利于引导学生向更细的专业方向发展、深造;导师作为资深的专业教师,对本专业的培养要求、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发展都很熟悉,有利于与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与沟通;导师更可以利用自己在科研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优势,带学生进入科研和专业实践,更直接地激发并保持学生的专业兴趣。所以,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导师除了要在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指导进行学业规划、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上发挥作用外,更要强化导师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承诺度的影响。
(四)加强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专业承诺的指导
任课教师结合教学过程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因此要动员任课教师把握课堂教学阵地,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专业思想指导。这不但要加强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同时要加快学校制度创设,减轻教师科研量的负担,积极鼓励教师回归教学,特别是加强教师在本科教学上的投入,使教师有更多精力顾及教学。
(五)优化专业展示系列活动
阳明学院联合各学科性学院组织开展的一系列的专业展示活动,主要有专业展板展示、专业讲坛、实验室(基地)开放、现场咨询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理性选择专业,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专业展示系列活动,如增加优秀学长现场咨询会,或公开优秀学长的联系方法,以加强同辈之间的交流。
(六)提高学生社团活动对学生专业承诺的影响
新生充满了参与各项社团或学生活动的激情,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好奇。这时若与各学科性学院的团委或学生会等社团进行合作,鼓励新生理性加入各种专业的学生活动中,利用学生科研活动及其他学生活动等,促进专业教师与新生以及学长与新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行专业兴趣的培养,对提高专业承诺水平是非常有效的。
[1]罗亚莉,刘衍玲,刘云波.大学生专业承诺现状的调查研究[J].高教探索,2008(2):120-123.
[2]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2-636.
[3]严瑜,龙立荣.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心理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6):90-97.
[4]张田,孙卉,贾林祥.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8(11):842-844.
[5]武晓燕,盛伟超.导师制与学生专业兴趣培养[J].大连大学学报,2004(6):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