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2014-10-28马树强
马树强,张 云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为了解思政课教师的心理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影响,笔者于2013年底随机选取河北省四所高校在校学生,对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教师主体心理以及师生交往中的师生心理等因素。本次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8份,有效率为91.6%。调查涉及大一至大四、文理工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包括经济学、土木、能源、电气、日语、英语、汉语言、法学及思政等专业。由上可知,调查基本保证了被调查群体的全面性、合理性,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教育心理学因素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影响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一、教师主体的心理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了解学生之前,教师应首先对自身的哪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教师主体的人格特征。人格魅力在教学中会产生权力性影响力,是一种隐性教育形式。
就教师主体的仪表风度来说,教师的仪表端庄,言行一致,可以给学生一种沉着、稳重的感觉,风趣的谈吐、乐观的性格可以在学生面前树立可亲的形象。在调查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影响因素中,42.4%的学生认为教师的穿着打扮会影响自己对思政课的学习,有8.7%的学生认为教师这一因素对自己学习思政课有很大的影响。在学生喜欢的思政课教师类型(按教师个人素养划分)中,38.9%的学生更偏爱于幽默风趣型的教师。(如表1)
表1 按个人素养划分,你喜欢的思政课老师属于哪种类型
就教师的思想品德来说,高尚品德是教师人格魅力中最典型的表现形式。调查发现有66.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同时在问到学生喜欢的教师类型中,40.1%的学生倾向于智慧思想型和道德风尚型的教师,其中喜欢智慧思想型的学生占27.9%(如表1)。
就教师的学识理论魅力来说,拥有广博学识,深厚理论累积的教师才能拥有与学生的共同话题和影响切入点,才能保持教师魅力对学生更深远的影响。但调查中发现只有12.7%的学生选择学术知识型的教师(如表1)。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主体的学识理论魅力还未真正地发挥出来,没有达到影响学生主体意识的效果。
可见,在学生群体中,仪表端正、风趣幽默、品德高尚的教师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教师的这些因素都会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活的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发生形象效应。
(二)教师的威信。教师要想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自己的观点,就必须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具备较高的威信。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因素包括人格魅力、高超的教育和教学艺术,对待学生的态度等等。
表2 按对学生的态度划分,你喜欢的思政课老师属于哪种类型
调查发现,学生回答喜欢的教师类型(按对待学生的态度划分)这一问题时,72.5%的学生选择民主型教师,20.5%的学生选择的是仁慈专断型,专制独断型和放任冷漠型则有很少学生选择(如表2)。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也与教师的授课热情及课堂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关系。70.7%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授课热情以及69.4%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表达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如表3)。可见,对待学生热情、平等,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的教师更容易感染、吸引学生,使教师威信由“自然威信”发展为“自觉威信”。
(三)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它是指教师对自身教育能力、教育效果和学生影响力的信念、判断与感受,是由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衍生而来,它包括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把自身的教育教学作用与家庭环境因素相比,认为哪一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更大的信念,是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是教师对教育的作用信心的强弱。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结果的认识和评价,是教师对自身的能力信心的高低。
此次问卷对教师的一般效能感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中,58.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龄对自己学习思政课的热情没有什么影响,从侧面说明随着教龄的增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有下降趋势。统计分析结果还表明,高校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低于个人教学效能感。在回答对自己思政理论素养形成影响最大的人群这一问题时,选择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5.3%和34.1%,而选择自己的同学和朋友的则高达45.4%(如表4)。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在当前这个飞速发展、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大学生可以通过越来越多的途径接受教育,各种校外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又表现出了不同于中小学生的特点,主体意识较强。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教育与学校教育还很不协调,因此大学教师认为自身对大学生的教育及影响比较大,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负面影响抵消了一部分学校教育的成果。
二、师生交往的心理
按照现代教育论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取得是“教”“受”双方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互动中生成教育内容的过程,任何一方的懈怠或“缺席”都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的实现。附表1中的数据显示,在课堂上老师能与全班大部分同学进行良好的互动,那么学生没有收获的比例只有0.06%,在老师很少与学生互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太大收获的比例占到38.4%。可见思政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心理互动式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教和学同等重要的,教是目的,学是结果,教学双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明确了各自的位置后,形成良好的互动才会极大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表3 教师课堂表现影响调查
表4 你心目中对自己思政理论素养形成影响最大的人群
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同时还要注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问题在问到你觉得你所上过的思政课的课堂气氛时,被调查者的选择情况如下:
表5 思政课课堂氛围调查
表中可以明显看出思政课堂气氛活跃的度为36.7%,而沉闷压抑的课堂氛围占到了48.5%。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进一步来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被调查者的选择情况如下:(见表6)
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气氛活跃的课堂中,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以及只听不做笔记的课堂表现较为突出,比例分别达到了33.3%和58.3%,而在沉闷的氛围中,上课玩电子产品和心不在焉地做其他事情的学生比例为25.5%和20.0%,远远高于在其他氛围中这两种表现所占的比例。
表6 学生课堂氛围表现调查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看出,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处理会影响到课堂氛围的好坏,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学过程中处理师生关系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总之,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永恒的话题。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拥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提高自身的教学效能感,更好地处理与学生的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附表1:
[1]李晓兰,黄勇樽.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自我提升[J].河池学院学报,2008(4):93-97.
[2]孔明.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