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对话不需要“大喇叭”

2014-10-27张连河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4年9期
关键词:分贝音量阅读教学

张连河

前两天,听了我校一名青年教师上的阅读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了“雄狮队”“大象队”“雪豹队”等几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竞争机制的引进,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无论是生字词拼读,还是阅读理解答问,各小组同学都抢着回答;值得一提的是,同学们在每次拼读或回答时的“音量”都很大,并且“你大我更大”——在音量上,后一个同学的表达总是力求“大于”前一位同学,呈现“一浪高过一浪”的态势;另外,笔者还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手也始终不离话筒,“音量”也一直很大。但通观“全程”,师生在“音量分贝”上的“优越”并不能掩盖思维的“肤浅”。课上,有多边对话,但每次都不能充分深入地展开,有交流,但重复性的问题和话语太多,似乎总在“原地打转”……课下,有听课教师反映,“大分贝”的聒噪让人感觉耳膜不舒服、心里不舒服……

许多语文教师都说自己“每天要说很多话,很辛苦”。为了提高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说话的“分量”,也为了增加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说话”的效率,许多学校为语文教师购置了轻便的随身“小喇叭”——音量大小自动调节、话筒就在嘴边;于是乎,在许多阅读课堂上,“喇叭”老师的“声音”可以传到每一个角落,让每个学生都听到,甚至还成了课堂的“主流声音”。

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边的平等对话、互助合作、交流分享的过程。在课堂对话表达时,教师或某些同学总想让自己的声音大些,“盖过”其他人,细究其中的因由,无外乎是“高分贝”一心想“压制别人,我说你听,显示自己”或总觉得“自己对”,自以为是,高傲自大。此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是“首席”,是“主导”,是“组织者”,但无论怎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丝毫不能动摇的,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是丝毫不得远离的。可以说,“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展开多边对话、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基础所在。为此,在课堂对话时,我们更没有必要用一种“高音”去压制或消除另一种“声音”。关于这一点,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有论述:“教师为了‘压倒学生的嗡嗡声,就提高嗓门讲课。而这样一来又引起了更大的兴奋。这种兴奋可能使学生一连几节课安不下心来。于是,也就根本谈不上进行正常的脑力劳动了。”“有理不在声高”,阅读对话时,把自己的观点、见解高声“喊”出来,并不能因此而增添“话语”的“含金量”,并不一定能由此而引起更多的智慧碰撞,并不一定能把课堂对话引向深入……

阅读课堂上的对话表达不同于领导讲话——一个人讲,众多人听,不是在布置任务,不是在指导工作,也不是在传达精神;不同于专家讲座——不是在单向地传播前瞻的思想理念,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洗脑更新”,也不是单方面的“醍醐灌顶”;不同于慷慨激昂的“将帅动员”或发自肺腑的“个人宣誓”。课堂对话更多的是交互合作,是平等对话,是交融分享,是互相的点拨引导,是娓娓谈心,是循循善诱,是润物无声,是召唤,是唤醒,是一种思想点燃另一种思想,是一种灵魂温暖另一种灵魂,而不是各种“声音”间的相互压制、挤占、超越!

总之,笔者认为:阅读对话“表达”的前提是师生间、生生间能够“说得清、听得清”,在这个前提下,课堂对话理应拒绝“高分贝”,是不需要“喊”的!……

猜你喜欢

分贝音量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实用小技巧Windows 10音量调整更智能
解放手机的音量键
Loud Volumes Can Harm Your Hearing
全面管理应用程序音量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分贝上街“不讲话”了
细火慢炖增加音量调节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