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文而异 循导而教

2014-10-27祝响响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4年9期
关键词:问号事例议论文

祝响响

【设计理念】

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取向,体现高段学习特点。在品评语句中体会科学精神;在梳理脉络中了解文体特点;在比较阅读中习得阅读方法。

【教学目标】

1.研读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做到读中有思考。

2.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学习用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

3.通过与本单元其余课文进行对比阅读,了解议论文基本的文体特点。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亮出观点、梳理脉络

1.默读全文: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什么观点,为了说明这个观点,又列举了哪些事例?

2.梳理脉络,呈现课文脉络图:

3.作者在文中先提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再举了“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三个事例来说明,最后重申了自己的观点。这样抓关键、抓重点的方法很重要,这就是把厚厚的书读薄了。

板块二:研读事例、感悟精神

1.这三个事例中,哪个事例让你感受最深?找到这个事例仔细研读,可以把深有感触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自主交流感受,感悟科学家的执着精神。

板块三:比较阅读、探求文体

(一)研读相同点

1.刚才我们抓住关键词,就三个事例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书中列举的三件事,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研究成果,但是却有相同之处。读一篇文章,还要善于从不同的内容中找出相同点。快速浏览三个事例,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

2.你们的观点和课文第2段不谋而合,在这三个事例中,“?”和“!”各指什么呢?

3.这个“?”和“!”凝结了科学家们多少难以名状的情感啊!如果你是谢皮罗教授,在抓住问号不放并进行反复研究之后,发现洗澡水的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你一定会赞同作者的观点(引读第2段);如果你是波义耳,在不断发问并进行许多的实验之后,发明了石蕊试纸,也一定会自豪地对自己说(引读第2段);如果你是奥地利医生,带着一连串的问题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观察之后,发现睡觉时人的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你一定会骄傲地对世人说(引读第2段)。

4.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几个吗,为什么不一一列举完呢?

5.既然三个事例基本上是相同的,为什么要写三个,写一个或者两个行不行?

(二)研读不同点

1.这篇课文和本单元的其余三篇课文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快速浏览整组课文,同桌讨论,完成合作学习单。

课 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本单元其余课文

相同点 都描写了科学精神

不同点 叙述一个人物的一件事 用三个事例证明观点

2.像本课这样,先提出鲜明的观点,再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观点的文章,属于议论文。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读懂一篇议论文?(先找到论点,再看看用什么事例来证明论点)

(三)拓展阅读

请你阅读以下片段,思考: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完成短文结构图。

一切科学事业都需要探索精神。探索者总是面对着未知的世界,每前进一小步都会增加一百倍的艰险,因此这种精神既是创造精神,开拓精神,也是冒险精神,献身精神。生物学家达尔文并没有因为昆虫中毒而放弃对昆虫世界的考察,化学家诺贝尔也并没有因为炸药爆炸而中止自己的化学实验。俄国物理学家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曾打算利用在屋顶上竖铁杆的办法,把空中的雷电引下来仔细研究。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当他们两个攀上屋顶时,突然一道闪光掠过,利赫曼教授随之倒地。然而,罗蒙诺索夫在给利赫曼念完悼词之后,又继续开始冒着生命危险揭示雷电的奥秘。面对着这些无畏的探索者,我们怎么能不受到启迪和激励!

——节选自郝铭鉴的《“挑战者”号追思》

(观点) (事例)

(四)学法引导

祝贺大家已经跨进了议论文阅读的门槛。其实,科学并不神秘,关键在于见微知著,追根溯源;议论文也并不难读,关键在于找到论点,想想用什么事例来证明论点。当然,作为一篇议论文,光有观点、事例还不够,往往在文章末尾会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这就是课文的7、8自然段,我们下节课再学!

【教后反思】

一般的科学的教科书应懂它的内容,不必从文字上去瞎费力,应在形式上多用力,只阅不够,要好好地读。——夏尊《怎样阅读》

一、因文而异:站在文体角度解读文本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内容上看属于“科学精神”主题单元,从形式上看,属于小学阶段仅有的两篇议论文中的一篇,具有典型的文体色彩。歌德提醒我们要“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的细究与深读”。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不应仅仅把握文章“科学精神”的主题,更应厘清不同选文的文体逻辑,因为相比语言、文字、段落和篇章,文体是调和一切的最高级的形式,教一类文体就得有体现这一类文体特征的过程。本设计根据文体特色选择了适当的审美方法,着力将议论文这种文体背后隐藏的“道”,即表达的逻辑揭示出来,让学生形成议论文的阅读图示,汲取“议论文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

二、因异而教:站在文体角度设计教学

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

阅读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从关注内容走向关注形式,议论文的教学更需要睁大一双发现的眼睛,努力走向文字的背后,走向文章的深处,进而努力融入学生的世界,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看上去”到“好好看”,一起抵达学习的更深处。但是,这种转变只能是“悄悄的”“艺术的”,切不可是“喧闹的”“生硬的”,而是引领学生自主发现的过程。

(一)在比较阅读中体会议论文文体的表达形式

比较阅读可更好地消除或减少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单篇课文的枯燥情绪,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既然有比较,便必然有探究,可以引发学生探索的潜能,诱发学生的思考本能,让他们从学习中找到更多主动学习的因素,自然地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开阔阅读视野,培养阅读中的多维思考能力,进而学以致用。在本课中,通过三个事例的比较阅读,通过本课和其余课文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运用,揣摩议论文的表达方法。

(二)在互文阅读中习得议论文阅读的一般策略

学生学习课本中范文的意义在于其“范”的作用,即阅读别人的文章,在思想中形成一种认识:语言可以这样表达,感情可以这样抒发,文章可以这样描写等,要学习的是范文的字词句及写法、表达方式等。本课努力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点出发,集聚、整合一批议论文文本,激发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期待,潜移默化地渗透这一类文本的阅读策略,为学生的阅读打开一扇扇独特视角的窗户,引领他们在语文阅读中,领略与以往不同的独特风景。

不同文体的语言,如同森林里不同的树种,关注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就能聚焦最具“种子”能量的语言,释放“种子”语言的能量,引领学生慢慢地从“写什么”的浅层阅读走进“怎么写”的深入阅读,通过自主探索,在大脑中形成议论文文体的语言图式,从而实现“一篇文章—一类文章—一类文体”的层层推进,增强言语生命意识,同时习得这一类文体的阅读策略,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猜你喜欢

问号事例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例”后有“析”方可取
填空格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天上掉下个大问号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
问号处是什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