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汛涛:涌动语文教学的“浙江潮”

2014-10-27周一贯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4年9期
关键词:马良神笔儿童文学

周一贯

洪汛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名字是与中国童话史、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是浙江浦江人,生活在20世纪20至90年代。

由于他当过多年的语文教师,在成为专职作家前后又创作了大量的童话作品,取得了童话研究的丰硕成果……所有这一切都让他与语文教学、与学校、与儿童产生了极其密切的联系。读着他颇具特色的名字“洪”“汛”“涛”,笔者很自然地联想到了名闻天下的“浙江潮”(也称“钱江潮”)。他的奋斗一生,就是涌动了语文教学的“浙江潮”。

他的人生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他上中学时就在辍学间歇期当了小学的代课教师;受家庭的熏陶,他4岁就会走象棋、下围棋;7岁就学拉胡琴、吹笛子,而且喜欢写字画画。他从小在外祖父家长大,外祖父办了个京沪杭报刊分销处,他很小就接触各种期刊,十多岁就担任了几家报刊的特约记者和通讯员,为报刊写稿赚点稿费;他青少年时代,曾和一些绘画朋友举办过他们县颇有影响的画展;他在18岁时就出版了第一本诗文集《天灯在看你》(青年作家月刊社),第二年,第二本集子《尸骸的路》又付印了……

他最早写的是散文、杂文、小说、诗和剧本。从事童话创作是解放后的事。他的第一个童话作品是1952年在《新观察》上发表的《神笔马良》,由此一炮打响,《神笔马良》成了不只是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也是举世瞩目的佳作。以后,自然是一发不可收拾,优秀的童话作品不断问世,童话理论研究成果也相继迭出。他成了一位童话巨人,一位推动着童话历史车轮不断向前的巨人。也许是童话与儿童,进而与小学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血脉联系,又加上他当过小学语文教师的丰富经历,他也在推动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前进步履,成为“浙派语文”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缕耀眼的光辉。论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从总体上来看,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他对童话的创作和研究是点亮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盏明灯

洪汛涛的早期作品较多的还是通讯、杂文、散文、小说、诗歌和剧本,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涉足童话,由此而成为新中国创作甚丰的著名童话作家。

《神笔马良》的发表(1952年刊发于《新观察》),在童话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这篇作品问世后立即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不久就被公认为是我国童话的载誉之作,并为世界所接受,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神笔马良》几乎进入了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马良以一个通体闪烁着民族精神美的艺术形象,成为中国儿童特别喜爱的人物。为此,洪汛涛又将马良的故事搬上了银幕,创作了电影剧本《神笔》(上海电影制片厂,1954年),又创作了低幼版的绘本《神笔》(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以后他又创作了《神笔马良传》,这是一个大作品,历经周折,虽然写成了,但因为当时政治运动的干扰而未能出版。接着,他又开始写《神笔马良》系列,让一个叫马良的现代生活中的孩子和马良一起,发现了现代有趣的故事。当然,这也没有准予出版,因为童话已被政治运动要求,不只是写现实生活而必须直接写工农兵了。但不管怎么说,作为语文课文的《神笔马良》的故事,永远成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而常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间。

1954年至1957年,他写作、出版的童话很多,如《十兄弟》(童话集,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夜明珠》(童话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56年),《鱼宝贝》(中篇童话)、《望夫石》(中篇童话),等等。洪汛涛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吸收精华,并在现代生活的条件下发展着他的童话创作,这些作品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读物。

历经了“文化大革命”的种种磨难,童话自然也难以生存。正如他所说:“童话多难,我抑郁。童话倒霉,我遭殃。童话挨批,我陪斗。十年动乱时期,童话从人们生活中排除出去了,我也被踢出文学创作队伍……”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洪汛涛才重新拿起他的“神笔”,竟一气为不同程度的孩子创作了近50篇童话,先后发表了《花圈雨》《向左左左转先生》《半半的半个童话》《棕猪比比》《小鼯鼠第一次出去学本事》《小芝麻奇历记》等文。特别是《狼毫笔的来历》是他的又一力作,荣获中国作协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被人们赞誉为洪汛涛的“两支笔”(《神笔马良》与《狼毫笔的来历》)。

洪汛涛在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的同时,还潜心于童话文学理论的研究,获得了不俗的成就。特别是晚年,他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做了三方面的贡献,完成了三种大书。第一种是《童话学》(1986年),这是洪先生一人完成的“童话学”体系的建构,成为中国童话艺术理论研究的重要收获之一。第二种是由他主编的《中国儿童文学十年》(1988年),这是总结“文革”结束以后进入新时期的第一个十年(1977~1987年)所经历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探索、争鸣、前行等方面的一部重要史诗性著作。第三种书是洪先生在晚年对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世界华文儿童文学的交流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主编出版的《台湾儿童文学》《新加坡儿童文学》和《世界华文儿童文学丛刊》,为大陆和海外儿童文学的交流开了先河。

文学与语文历来有着十分密切的血缘关系,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更是情脉相通。打开一本语文课本,极大部分课文都是选编的各类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诸如童话、故事、寓言、神话、儿童诗等更是满目锦绣。就拿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来说,连同选学课文39课,仅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话就有19篇。所以像洪汛涛这样的童话作家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这不仅仅是他的作品被选编入语文课本,更是因为他更多的作品是儿童心爱的课外读物。另一方面,他对童话文学的理论研究,又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不可缺失的修养。

二、他的读写理论是指引小语教学的一方路标

也许是当过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情怀,当然也因为是出于关爱孩子的天生缘分,洪汛涛依然一往情深地注视着儿童读写能力的培养,思考并践行着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问题。所有这方面的论述虽不是以专著或长篇论辩的形式出现,但大量地显示在他写的“序”“代序”“发刊词”“随笔”“书信”一类的文稿之中,如散落的珍珠,粒粒晶莹,颗颗剔透。endprint

他在《对于明天社会的投资》(1985年)一文中,以“看一个家庭是不是富起来了”,首先要看“孩子们的饭碗”,以此比喻“在精神食粮上”,针对有些父母并不关心孩子需要什么的现象,从而语重心长地提出“儿童文学是应该重视的”。他在给一位小朋友的回信中,强调了“各种各样的书都要读。不能因为兴趣,而有所偏废”。进而点明了读书还要学会选择,不仅是选择读好书,还要会选择读书的先后程序。1988年,他在《小学生阅读报》上发表了《关于阅读种种》的文章,有理有据地提出了在阅读指导方面的几大问题,如“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阅读习惯是在小学时代养成的”“‘阅与‘读的不同要求”“阅读是为了取得学问,但如何阅读,本身就是一门学问”……他在与教师、家长的通信中,说了“怎样为孩子选购图书”的问题,甚至去信劝勉一位即将做母亲的女同志“要学点儿童文学”,详细地分析了母亲应当如何为孩子的教育学点儿童文学,因为“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

他还专门著文讨论《谈童话阅读》的问题,述说了童话的基本特点,阅读童话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

除对儿童、老师、家长作读的指导以外,洪汛涛做得更多的是关于写的指导。他在《童话报》的创刊号上发表《少年儿童们,都来写童话吧》的文章,他认为“作为幻想的文学方式,童话,应该成为明天的建设者少年儿童的必修课程”。他表达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教育在改革,作文课也要改革。提倡少年儿童写真实的记叙文,写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人和事,这是无可非议的,是主要的。但,不能是唯一的。少年儿童富于幻想,也应该让他们在作文中去写幻想世界。”这种幻想“在少年儿童头脑中却是真实的”。由此对照30年之后国家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倡“写想象中的事物”,我们不能不认为洪先生的见地所具有的战略眼光。1986年,他在为《小学生报》写的《提倡幻想发展创造力》一文中进一步阐明,小朋友们“熟悉的事和物”有两种,一种是显示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另一种是小朋友头脑中的幻想世界。他认为“任何一个小朋友,都是很爱幻想的”,“应该好好地加以发挥”,因为“幻想的发挥,就是创造的开始”。他在给《少年月刊》编辑部的信中,就集中强调了“要培养少年儿童写童话”(1985年)。他对一些文学报刊非常热衷于刊登孩子的作文提出异议,认为孩子作文是“练习表达能力,提高文字水平,不是都要求他们去写文学作品”;作文只是“一种练习”,练习可以发表,但不好热衷于发表。“发表那么多作文,让少年儿童去读”,读作文能提高写作水平吗?还不如多读文学作品。他还发表多篇文章指导小朋友写日记……

所有这些关于语文课读写指导的意见,让人感受到洪先生就是一位语文教师,在那里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地指引着少年儿童的语文学习。

三、他深入多所小学的行踪是优化母语教育环境的一生践履

洪汛涛作为一个著名的童话作家,深知学校是童话繁衍生息的世界,因此他不只是在书斋里写作,更注重在学校里行走。这一方面当然可以使他的童话创作更接地气,另一方面也与他当过多年中小学教师有关,毕竟与校园还是有割舍不下的情缘。据说洪汛涛长期对口指导的学校就有湖南箭道坪小学、浙江浦阳镇一小、杭州游泳巷小学、上海市实验学校、上海市朱家角中心小学、上海市龚路镇中心小学、上海市临平路小学、苏州胥口中心小学、苏北靖海小学、合肥望江路小学、北京景山学校海口分校等。洪先生不仅是著名的童话作家、童话文学理论研究家,也是我国儿童文学教学、儿童文学阅读推广的先行者,书香人生、书香校园的领路人。称誉他为涌动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浙江潮”,确是实至名归。

他在1993年复一位同志的来信中,提出了办“特色学校”的问题。讨论了当时小学界正在提出的如何与国际接轨,办有个性的特色学校的热点话题。介绍自己在参加湖南湘西“童话引路”教改实验研讨会和上海青浦朱家角镇中心小学“童话先导”的实验活动深有感悟的同时,阐述了特色学校建设与“童话育人”“童话教育”的实践策略。他多次深入基层学校作调查考察:在湖南湘西凤凰的箭道坪小学,他多次前往调研,对苗族年轻女教师滕昭蓉的“童话引路教学法”,推崇备至。他参加研讨会,与学校的师生一起看表演,并且主持了一次由洪先生出题的小学生“当场写作”。在1987年第10期的《小溪流》上,洪汛涛还写了《“童话之乡”凤凰行》一文,对此作了热情的报道和推介。不仅如此,他还在1987年提出设立“金凤凰奖”,举办“全国少年儿童童话写作大赛”的倡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童话大家叶圣陶、严文井、叶君健、陈伯吹、包蕾、葛翠琳还担任了评委会的顾问。他对自己的家乡浦江母校开展的童话写作活动,更是热情呵护,不仅多次到校指导,而且还先后于1995年和2000年著文予以赞誉。他为上海市虹桥区临平路小学童话社出版的小学生童话集《快乐鸟》作序,对其作了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为苏州胥口中心小学的优秀作文集《雨后彩虹》著文推介;为上海市龚路镇中心小学“蓓蕾文化”《小荷初露》的正式出版,表示由衷的《祝愿》……

正如北大教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王泉根先生的文章《洪汛涛:献给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二三四”》中所指出的,这里的“四”就是“四处奔走”,力倡童话教育、童话育人,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推向学校与课堂。

四、他热诚与孩子交往永远是影响小语教师的一位楷模

要说洪汛涛是一位永远的小学语文教师当不为过。还在他上中学的时候,他在辍学的空当里就去小学当过代课教师,以后,他又在浦阳小学、仙南小学、育才学园、浦江师范做过代课教师。教师专业注定了他对孩子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他爱儿童,愿意一辈子为他们尽情地付出,践行着要为他们写作一生的愿望。

说起来还是他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走过一家茶馆,只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儿孙自有儿孙福”,下联是“莫为儿孙做马牛”。他看了很不是滋味,心想,如果大家都这样,世界还会进步吗?所以,他非常想改一改,改为“儿孙应有儿孙福,乐为儿孙做马牛”,并且作为座右铭勉励自己照这样去做。后来他喜欢上了刻印,正好曾祖父去世后留下很多印章,他磨掉再刻,刻了又磨,其中有一枚印章就刻上了“儿孙应有儿孙福,乐为儿孙做马牛”作为闲章以激励自己去永远践行。

如此看来,他从早年的写报道、写小说、写杂文、写戏剧……到最后倾力创作童话,应该不是偶然的,而正是他“乐为儿孙做马牛”的抱负所驱使。

他爱孩子,在跑基层学校或调查研究或指导引领时,常常喜欢和孩子在一起。他在湖南的箭道坪小学与那里的“小小童话作家协会”的小朋友一起活动,一起对话,细心地辅导他们怎样写童话;他在苏州的胥口中心小学与孩子、老师一起开创作讨论会,交流关于文学、文学写作和童话的读与写等大家感兴趣的问题,畅所欲言……他为孩子们从全国各地寄来的信一一回信。如在给许勇、聂江波、刘伟、鲍臻等小朋友的回信中,耐心地指导“怎样摆脱作文中的困扰”“怎样写好童话”等问题,这些信还公开发表在报刊上,收编在集子里。他还热情地为上海市青浦朱家镇小学二年级学生张奕、张燕苓评改作文……

正如他在为青年童话作家郑允钦的第一本童话集《吃耳朵的妖精》所作的“序”中,称赞郑允钦曾在江西省作协召开的儿童文学创作会上起誓的那句话:“一定要为青少年写一辈子的童话!”其实,这也正是洪汛涛先生的心声。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王维《送邢桂州》)。钱江潮是天下奇观,而洪汛涛这个似与浙江潮有着某种渊源的人物,不仅成了文学界的童话大师,有着一颗毕生致力于儿童事业的晶莹童心,又何尝不是深深涌动着语文教学的“浙江潮”,而成为浙江语文界可以引以为豪的一面旗帜。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良神笔儿童文学
我和马良过一天
我读《神笔马良》
我想成为神笔马良
刊首语
神笔会
神笔会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神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