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导学练习设计探究

2014-10-27龚萍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4年9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课文语言

龚萍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省教研室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中提出“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8分钟”,明确提出“导练结合”的要求。导练结合着眼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讲求以语言练习带动内容学习,在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中,实现言意兼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研读教材,探究不同时机的课堂练习的设计,依据单元主题、重点课文的不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语言训练点,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练习设计。学生在导学练习题的引领下单独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新知识。

一、课前练习 关注起点

课前练习是教师在充分解读教材基础上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基于了解学生学习起点而设计的引导性练习。它能起到导学、导教的作用,能科学地调整、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课前练习的设计,兼顾共性,又注意个性,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要求,设计多种练习形式。

1.悟读式

悟读式就是在预习课文时,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以达到熟悉课文的一种练习形式。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个有效方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要求。自读形式多样,其中录音式朗读深受学生喜爱。学生通过录音设备记录自己朗读课文的情景,并反复听、录,以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朗读方式。在学习新课文前,录音式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方式。

读,既是方法,又是过程,更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与能力高低的标尺。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引导学生关注并理解字词,才能了解文本所表达的基本意思。纯粹的反复朗读让读变得枯燥无味,而录音式朗读不仅让朗读更有趣味,而且学生还能根据复听修正,让课前朗读更富有实效性。

2.练说式

练说式练习是预习时依据教学要求又不拘泥于文本,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大课堂,观察感受并搜集整合所需的材料的一种方式。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课前练习丰厚了课堂学习的内容,使练与学相得益彰。

练说式的课前练习设计,走出家门、走出校园,在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美的能力。同时有了生活积累,孩子们更乐于表达,快乐地交流,使课堂学习更加愉悦。

3.习写式

习写式就是在课前预习时学生练习动笔完成一些跟文本有关的习题,以达到在课前更多地了解课文内容、写法等方面的知识的一种形式。练写的形式多样,如抄写生字新词、概括段意以及文章主要内容等。从三年级开始,学生的概括能力开始快速发展。教师可以经常设计一些概括性的练习题。

一篇课文要用几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对于这样的长文,采用这样的练习,既能使课前预习变得有目的,还使初读变得快速有效。学生借助练习,可以很快了解故事的梗概,进一步概括出主要内容。

研读教材,选择语言训练点,按照一定的侧重点来设计课前练习,根据实际学情进行选择和调整导学案,扎扎实实地训练,引导学生学习,牢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课前练习探测学情,把准学脉,重视学前交流,达到投石问路的效果。

二、课中练习 以练导学

课中练习指教师在充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为达成一定的课堂教学目标而设计的用来替代教师的讲引导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练习。从课中练习要达到的目标以及练习的功能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理解型

理解就是细细地体会其中的含义。理解语言,就是对文章语言的细心辨析与联想,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语文学习要抓住语言点训练。教师要做到以教材为指导,利用课本资源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抓住重点,深入推敲,细细品读,掌握词语、句子的深层含义,掌握一定的表达方式,逐步形成语文技能。

理解、品读标点,引导学生走进老人的内心,聆听他对海鸥的牵挂。学生对课文语言的补充,将一个个省略号转化为一个个动人的场面,一句句感人的话语,老人的形象深深地印入孩子们的心灵,对课文情感的体验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课标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理解语言”为核心。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象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理解语言、享受语言的魅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出真正的魅力。

2.积累型

积累是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途径,是将范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了加深记忆,常常布置一些积累练习。随着阅读和习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生不仅需要大量阅读,更需要积累和运用。通过记诵,使自己语汇丰富,知识渊博,并掌握大量的结构技艺。文质兼美的句段需要积累,而必须掌握的字词也需要积累。

这个课中练习听写的两组词分别写的是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接着引导学生借助这两组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个练习承载两个功能,不仅积累了词语,更重要的是导向学生的概括能力,简化了教学环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说中积累、读中积累、写中积累,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在积累语言。教师用练习替代提问,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练习的交流中巩固积累知识,逐步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形成技能,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3.运用型

运用就是指学生凭借课文习得的规范语言,在特定的语境中,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灵动地运用语言规则表现自己的思想。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针对文本的特点,与表达交流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是创造性的一个课中练习。根据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习得一个新的表达形式——“先概括后具体”而设计的一个表达练习。这个练习不仅让学生尝试练习表达形式的仿写,更重要的是,用这个练习替代了教师对第二部分“看鱼”的讲解。

茅盾说“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高尔基也说过,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创造。仿写、扩写等都是运用语言文字的形式,理解是为了运用,运用是最好的理解。在理解中积累、习得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表述自己的思想才是真正的学习。

三、课后练习 拓展提升

课后练习指在课堂教学完成后,为有效延伸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设计的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深化,也是学生课后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依据课后练习的设计,在导学案上设计环节,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引导学生学习,然后拓展延伸课后学习。

1.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就是以课文为中心,拓展到阅读有关作品。从节选课文拓展到读整篇文章或者整篇作品;从课文扩展到与课文内容相似或写法相近的其他文章;等等。语文以一个主题编排一个单元的课文,每个单元都有侧重点。学习一篇课文还不足以了解作者、了解课文主要人物。同时为了增加阅读量,拓宽阅读的范围,通常拓展阅读系列作品,以丰腴作品人物、走近作者等便于沟通课内、课外阅读。

人教版第十一册《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作品《故乡》。课文中的少年闰土活泼可爱,机智勇敢,但是整篇小说想反映的并不是这个主旨,为了让学生走进鲁迅的作品,了解丰腴人物形象,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对“鲁迅再次见到闰土”与文中的少年闰土形象进行对比的环节。通过两幅肖像、两段文字的对比,学生对少年闰土到中年闰土形象的改变充满了好奇,教师就这样自然地根据课后练习,将学生导向课外阅读,让学生关注小说《故乡》,关注人物命运,关注作者。

一个练习,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以学生自己的思考探知而代替了“课堂的呈现”是教师积极有效的引导过程。教师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课文重点训练项目为“经”,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有机扩大课外阅读量,逐步达到海量阅读。

2.多样创编

写是创编的一种形式。写就是表达,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学生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对课文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或概括介绍以及运用语言规律进行练笔。这种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语言文字进行理解,还可以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人教版第九册《鲸》是一篇说明文。文中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鲸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学习这篇课文后设计了课后练习“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写写蓝鲸”。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置换、对比、省略课文中的说明方法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

正是因为课堂上教师对说明方法的重点引导,让学生习得了方法,课后练习完成有成效。改写、扩写、续写等类型的课后练习能创设具体情境,架起学生读写的桥梁,让学生习作有根可循,有样可照,读得轻松,写得愉快。

演是创编的另一种形式,指演课本剧。课本剧以语文教材中的有关课文内容为基础,将其改编成孩子们能够表演的小品或小型话剧。要编写出好的剧本,孩子们必须对所学的课文重新认识、甄别,挑选出好的素材,以课文为基础将其合理改编成剧本。从课文到课本剧是一个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会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 在表演中,发展孩子们的个性,培养孩子们的多种能力。

书、唱也是创编的另外形式。学习一首古诗词之后,设计一个课后练习,将古诗词写成一幅书法作品作布置装饰之用;学习一首儿歌之后,请学生用喜欢的旋律哼唱,让文字富有音乐感。

3.实践探究

实践探究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校外,学生们组建了“啄木鸟”纠错小队,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纠错、改错大行动”。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勇敢地走上街头,真正地将书本中的所学用到了社会生活中:有时组织学生走进作业本,发现本子上的错别字进行纠错。这是一种良好的实践,锻炼了孩子的实践能力,挖掘了孩子敏锐的洞察力,延伸了课内学习。

课后练习形式多样,每一个练习的设计,都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同时,又将语文学习生活化,让语文学习更加有效,还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练是一种阅读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实施和延伸,是一种重要的学。导学练习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在学生,从关注学生学有所得这一基点出发定位教师的教学。导学练习题成了学生学习的控制器和推动器。它不仅在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控制学生学习过程的作用,更起着推动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的作用;同时用导学练习题替代了教师烦琐的提问,化简了教学环节,推动了教学流程。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课文语言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