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3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
2014-10-27郭红英曾秋香
郭红英 曾秋香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6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不做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干预,在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EF与PEV1指数、不良反应症状例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和满意度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依从性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有更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110-02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不够健全,自身的抵抗力还比较薄弱,在特定的年龄段中会比较容易患咳嗽和支气管炎,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引起严重后果。对于儿童的治疗重要性要高于成人,主要的治疗方法要根据各个年龄段儿童生理以及心理的特点,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家长的协助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儿童在生长发育时遇到的问题,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1]。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护理在患儿康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中有着重要作用,人们对于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的康复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对此,我科专门成立护理研究小组探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1~5岁,平均年龄为(2.9±0.1)岁,病程23h~3d,平均病程为(1.2±0.9)d;观察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为(2.8±0.2)岁,病程为22h~3.1d,平均病程为(1.3±0.7)d。两组患儿均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喘憋、面色苍白、口唇发绀、三凹征,肺部体征早期喘鸣音为主,继之出现湿罗音。症状严重时可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缺氧性脑病以及水和电解质紊乱。一般体温不超过38.5℃,病程1~2 周。两组患儿都经过常规检查,排除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两组患儿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小儿病症、年龄等临床资料信息的采集,入院宣传教育,介绍相关医护人员等。
1.2.1观察组观察组除进行常规护理外[2],还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即在治疗过程中做好巡查、解疑工作,时刻关注小儿病情进展,同时对于治疗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应及时进行合理解决。在护理结束后发放问卷进行调查[3],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和生活质量以及满意程度。另外,观察组在执行以上护理干预措施时,还需首先重点判断患儿呼吸道痰液情况。痰多而粘稠时,先超声雾化稀释痰液,再拍背电动吸痰,吸出痰液,通畅呼吸道后,再予普米克令舒和万托林进行氧驱雾化吸入,并对家长进行有效指导,治疗时让家属抱患儿取坐位,使患儿膈肌下移,增加其气体交换,及时给予拍背祛痰,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并且加强治疗期间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 3d症状缓解时间和临床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支气管炎疗效由支气管炎控制测试表[4]评定,满分为25分:完全控制患者计25分,控制良好患者计20到24分,控制较差或未控制的患者计20分以下。以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第一时间用力呼吸容积(FEV1)以及其所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和测定呼气峰值流速(PEF)来测定肺功能。不良反应主要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肝功能有无异常、血糖指数异常、血脂指数异常以及血液常规指数异常等异常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2、3、4可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少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表2)此外,两组患儿治疗后的PEF与PEV1指数相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PEF的变化,见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占正常预计值百分比情况,见表4。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6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不做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干预,在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EF与PEV1指数、不良反应症状例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和满意度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依从性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有更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110-02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不够健全,自身的抵抗力还比较薄弱,在特定的年龄段中会比较容易患咳嗽和支气管炎,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引起严重后果。对于儿童的治疗重要性要高于成人,主要的治疗方法要根据各个年龄段儿童生理以及心理的特点,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家长的协助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儿童在生长发育时遇到的问题,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1]。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护理在患儿康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中有着重要作用,人们对于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的康复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对此,我科专门成立护理研究小组探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1~5岁,平均年龄为(2.9±0.1)岁,病程23h~3d,平均病程为(1.2±0.9)d;观察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为(2.8±0.2)岁,病程为22h~3.1d,平均病程为(1.3±0.7)d。两组患儿均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喘憋、面色苍白、口唇发绀、三凹征,肺部体征早期喘鸣音为主,继之出现湿罗音。症状严重时可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缺氧性脑病以及水和电解质紊乱。一般体温不超过38.5℃,病程1~2 周。两组患儿都经过常规检查,排除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两组患儿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小儿病症、年龄等临床资料信息的采集,入院宣传教育,介绍相关医护人员等。
1.2.1观察组观察组除进行常规护理外[2],还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即在治疗过程中做好巡查、解疑工作,时刻关注小儿病情进展,同时对于治疗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应及时进行合理解决。在护理结束后发放问卷进行调查[3],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和生活质量以及满意程度。另外,观察组在执行以上护理干预措施时,还需首先重点判断患儿呼吸道痰液情况。痰多而粘稠时,先超声雾化稀释痰液,再拍背电动吸痰,吸出痰液,通畅呼吸道后,再予普米克令舒和万托林进行氧驱雾化吸入,并对家长进行有效指导,治疗时让家属抱患儿取坐位,使患儿膈肌下移,增加其气体交换,及时给予拍背祛痰,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并且加强治疗期间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 3d症状缓解时间和临床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支气管炎疗效由支气管炎控制测试表[4]评定,满分为25分:完全控制患者计25分,控制良好患者计20到24分,控制较差或未控制的患者计20分以下。以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第一时间用力呼吸容积(FEV1)以及其所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和测定呼气峰值流速(PEF)来测定肺功能。不良反应主要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肝功能有无异常、血糖指数异常、血脂指数异常以及血液常规指数异常等异常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2、3、4可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少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表2)此外,两组患儿治疗后的PEF与PEV1指数相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PEF的变化,见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占正常预计值百分比情况,见表4。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6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不做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干预,在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EF与PEV1指数、不良反应症状例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和满意度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依从性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有更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110-02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不够健全,自身的抵抗力还比较薄弱,在特定的年龄段中会比较容易患咳嗽和支气管炎,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引起严重后果。对于儿童的治疗重要性要高于成人,主要的治疗方法要根据各个年龄段儿童生理以及心理的特点,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家长的协助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儿童在生长发育时遇到的问题,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1]。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护理在患儿康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中有着重要作用,人们对于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的康复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对此,我科专门成立护理研究小组探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1~5岁,平均年龄为(2.9±0.1)岁,病程23h~3d,平均病程为(1.2±0.9)d;观察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为(2.8±0.2)岁,病程为22h~3.1d,平均病程为(1.3±0.7)d。两组患儿均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喘憋、面色苍白、口唇发绀、三凹征,肺部体征早期喘鸣音为主,继之出现湿罗音。症状严重时可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缺氧性脑病以及水和电解质紊乱。一般体温不超过38.5℃,病程1~2 周。两组患儿都经过常规检查,排除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两组患儿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小儿病症、年龄等临床资料信息的采集,入院宣传教育,介绍相关医护人员等。
1.2.1观察组观察组除进行常规护理外[2],还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即在治疗过程中做好巡查、解疑工作,时刻关注小儿病情进展,同时对于治疗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应及时进行合理解决。在护理结束后发放问卷进行调查[3],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和生活质量以及满意程度。另外,观察组在执行以上护理干预措施时,还需首先重点判断患儿呼吸道痰液情况。痰多而粘稠时,先超声雾化稀释痰液,再拍背电动吸痰,吸出痰液,通畅呼吸道后,再予普米克令舒和万托林进行氧驱雾化吸入,并对家长进行有效指导,治疗时让家属抱患儿取坐位,使患儿膈肌下移,增加其气体交换,及时给予拍背祛痰,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并且加强治疗期间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 3d症状缓解时间和临床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支气管炎疗效由支气管炎控制测试表[4]评定,满分为25分:完全控制患者计25分,控制良好患者计20到24分,控制较差或未控制的患者计20分以下。以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第一时间用力呼吸容积(FEV1)以及其所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和测定呼气峰值流速(PEF)来测定肺功能。不良反应主要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肝功能有无异常、血糖指数异常、血脂指数异常以及血液常规指数异常等异常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2、3、4可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少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表2)此外,两组患儿治疗后的PEF与PEV1指数相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PEF的变化,见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占正常预计值百分比情况,见表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