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声乐教学中花腔技巧的美育训练

2014-10-26张思勉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行腔花腔华彩

张思勉

(韶关学院 音乐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在声乐教学中,花腔技巧被认为是难度最高的歌唱技巧之一。花腔技巧是指演唱者演唱歌曲旋律时,根据需要适当添加一些技巧性、装饰性的华彩乐段,以达到展示演唱技巧及抒发情感的目的。花腔技巧本是西方声乐中最具代表性的演唱技巧,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大量运用花腔技巧的中国声乐作品涌现出来,比如尚德义的花腔声乐艺术歌曲 《春天的芭蕾》、《玛依拉变奏曲》等,因其风格清新欢快、华彩唱段旋律优美技术性强,而深受声乐学习者及爱好者的喜爱。作为声乐教师,应思考在教授学生歌唱技巧的同时,不应忽略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现在我们更倾向于把花腔技巧看作一种纯技巧的、装饰性的,在感情上略显空虚的、单纯显示声乐技巧的歌唱,然而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花腔技巧的“美”,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美育训练。

一、了解花腔演唱技巧的历史

学习一种声乐技巧,必然要从源头挖掘它的魅力,在欧洲漫长而辉煌的声乐史册中,随着声乐理论的不断发展,花腔技巧逐渐完善而丰富。

欧洲16世纪中叶开始出现装饰性唱法的声乐风格,是在原来简单的旋律上自由的“加花”演唱,用来装饰和丰富原有旋律,这便是花腔技巧的雏形。18世纪初欧洲被称为歌唱的“黄金时代”,演员们在舞台上争奇斗艳,花腔技巧的运用也发展到极致,成为歌手们展示歌唱水平博得观众喝彩的手段。由于当时的听众对嗓音的要求多过对戏剧中音乐的欣赏,致使歌手们为了迎合听众,在旋律中任意添加能显示声音技巧的华彩乐段,使歌剧堆砌了大段大段无休止的华彩、颤音、装饰音,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歌剧的完整性。直到19世纪初,一个事件扭转了歌手演唱装饰过度的局面。1813年罗西尼邀请阉人歌唱家卢韦蒂演唱他创作的歌剧 《奥雷利亚诺在帕尔米拉》,公演时卢韦蒂大肆对音乐进行了加工渲染,添加了大量华美的装饰,彻底颠覆了原始音乐的模样,演出结束时听众只记得了卢韦蒂的演唱,而罗西尼的音乐因为被改得面目全非而遭到忽略,罗西尼从这次羞辱中得出结论,决定今后要先写下自己的装饰乐段,要求歌手必须演唱它,只有在标有“自由”处才允许歌手自由发挥。这一措施一经执行,歌手过度添加装饰的局面便得以扭转[1]100-102。

二、花腔技巧的审美体验

从音乐审美角度出发,花腔技巧充满了对音乐美的诠释,是人声运用的极致表现,也是人类通过人声抒发情感内涵的典型性艺术手段。我们认为对于花腔技巧的审美体验有以下三点:

1.花腔技巧的行腔美

花腔技巧对声音、气息控制的要求很高,其腔调华丽且充满无穷魅力。花腔技巧包括歌唱时运用快速音阶的跑动、琶音的分解、回音、倚音、颤音及大跳音程的华彩乐句、华彩段及华彩装饰音,因此演唱不同音型的华彩乐段,会具有不同的行腔效果。例如:

该音阶类型的花腔乐句,具有柔和、流畅、华丽的行腔效果,演唱时要能清晰地把每一个音符歌唱出来,“要求‘颗粒性’鲜明,音与音之间分隔清晰,不拖泥带水,但又是连贯的。”[2]

该三连音类型的花腔乐句,具有紧迫、起伏不定的行腔效果,演唱时最主要的是抓住三连音节奏的特点,再加上一些紧迫感,才会有好的演唱效果。

该断音类型的花腔乐句,具有轻巧、跳跃的行腔效果。也是花腔技巧最基础的音型之一,常为歌曲带来欢快的感受。

因此,只有对各个音型的行腔之美,有了一定体会和认识,才能掌握花腔唱法的精髓,才能从基础上更好地练习花腔。

2.花腔技巧的韵律美

演唱花腔技巧时,除了其行腔要拿捏准确外,还要体会它的韵律感。一部好的音乐作品,除了要有优美的旋律,更离不开独特鲜明的节奏。同样,一段完美的花腔演唱,必然让人听上去抑扬顿挫,灵活自如。在演唱快速的华彩乐段时,演唱者如果技术不到位,很容易在演唱花腔走句时出现“吃音”的情况,破坏了乐段的整体性和节奏感,为了突显抑扬顿挫的美感,“重音”在花腔演唱中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音乐旋律的节奏重音,在花腔走句中加入轻微的重音,能将花腔演唱组织得井井有条,这多体现在较长的快速跑动的旋律中,如长串的三连音走句、音阶类型的走句、连续的回音装饰走句等,都离不开重音的辅助,是便于歌唱者演唱花腔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因此,花腔技巧的韵律美便体现于此,有了“重音”,便有了清晰准确的节奏,继而产生了抑扬顿挫的韵律美感。

3.花腔技巧的情境美

花腔技巧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旋律为依托,与音乐风格、歌词内容形成整体,演唱者再加以现实的生活体验,才具有其存在价值,才具有情境美的可能。管谨义在《西方声乐艺术史》对花腔有这样一段表述:“辉煌的华彩乐句善于表现愤怒、狂暴、复仇、决心,或是具有欢心和满足的色彩;可以用颤音或回音来加强乐句的结束感;倚音可以带来庄严和分量;圆润的连音,富有表情的滑音和快速的级进乐段可以赋予高潮上的音以分量和激情。”[1]61这段表述从花腔技巧出发,用于表达不同的音乐情感与情境,是经验之谈,如果深入到音乐的整体意境去感受花腔的情境美,又会具有更为广泛的内涵。不同的音乐所表达的情绪不同,因而其中的花腔乐段的情境表达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将以具体音乐片段为例来进一步论述:

以下为中国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的华彩乐段:

三、花腔技巧的心灵演绎

演唱花腔不但要有高超的声音技巧,更要追求一种生活气息,能直接表现现实生活的深刻以及音乐中所追求的情感特质。王次炤在《音乐美学基本问题》中就有关音乐表演问题论述道:“兰帕尔曾经告诉学生说,演奏练习曲一定要把它当作艺术享受。所谓艺术享受,即获得审美上的满足。兰帕尔的忠告,意在练习技巧必须要与审美结合起来,而这一点正是技巧训练的关键。”[3]176-177还曾谈到:“音乐表演中的灵魂并非天生具备,而是来自艺术家长期积累的艺术修养和生活体验。”[3]177很直观地说明技巧练习是要不断去倾注自己的感情的,不但要练习,还要更多地去感受它存在的意义,用兰帕尔的名言来说:“你必须爱音乐,音乐必须爱你。”

在现阶段的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学重点很容易倾向于追求声音技巧,这是必然会存在的问题,因为学生年龄较小,所经历的生活体验少,所以本科阶段只能多在技巧中下功夫,因为技巧是一切音乐表演的基础。但是,在着重技巧练习的同时,一定不要忽略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兴趣,花腔技巧属于声乐技巧中的顶级技巧,越是这样的高难度技巧,越会让学生产生“唯技巧论”心理,让花腔失去了它人情味的一面,空洞得让人听了厌烦。因此,能否培养学生用心灵去演绎花腔技巧是一项难上加难的工作,需要在细水长流的声乐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

[1]管谨义.西方声乐艺术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59.

[3]王次炤.音乐美学基本问题[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行腔花腔华彩
古诗词声乐作品演唱中的依字行腔——以《幽兰操》为例
岁月的华彩
美学视角下的民族声乐花腔技法研究
华彩少年薪火相传
夏夜喜脱贫
长白山的杜鹃花(花腔女高音独唱)
浅谈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
探索女高音在演唱山西民歌作品的咬字行腔
南路山东琴书的“曲、文、腔”艺术特征
西江华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