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习作教学中为学生扬起创新的风帆

2014-10-24肖燕馨

新课程·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习作想象读书

肖燕馨

古语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任。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大力提倡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而教育要创新,就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习近平主席曾经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有创新才会有进步,有创新才能有发展,有创新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习主席的重要指示,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小学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本文就小学生作文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的培养谈些体会。

一、夯实创新的基础

学生的作文是否有创新意识,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我从两个方面夯实学生作文创新的基础。

1.阅读积累

古人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清楚地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因此,我在班上设立了“小小图书角”,并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引导学生采取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集中读与分散读相结合等方法,使他们尽情地在书籍这块乐土上奔驰。与此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让他们从书海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知识。从2009年开始,我参加了我县“基础教育小学语文跨越式发展创新”课题实验。在实验中,我充分利用拓展阅读材料,在课上积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几年的实践证明,实验班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优于非实验班的学生,识字能力和作文能力也比较强。

“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先生的话启示我们:读书要勤于动笔。读书动笔,既能够帮助人记忆,又有利于人积累写作素材,扩大人的知识面,提高人的综合分析能力。因而,我在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求他们在阅读中动动笔墨。我经常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批注,掌握阅读技能,还让他们写读书笔记。我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下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其中的好词佳句,还要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不但使学生真正将一本书读懂读透,还为写作积累素材。

2.生活感悟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土壤,学生的习作必须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但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因此,我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大自然中的一景一物、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或其他组织举办的各种活动,让他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把这一切所见、所闻、所感流于笔下,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二、点亮创新的火花

在学生具备了知识的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的基础上,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的创新火花便能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1.看物想象

小学生虽说年纪小,但他们所见、所用、所吃过的东西已不少,而他们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这些物件的刺激而引发的。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习作教学时,我有意识地出示一些物件,给学生以直接刺激,引导他们看物件、想联系、构环节、写短文。如,出示一张贺卡、一个时钟、一把伞、一元钱、一条红领巾、一张奖状、一张试卷等,让学生给它们以生命,与它们对话,让它们动起来,进入故事角色,并在此基础上为它提供主题,如,文明礼貌、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勤奋好学、尊敬师长等,让学生编写有趣的故事。这时,学生个个兴致勃勃,文思泉涌,一篇篇动人的故事展现在我的眼前。

2.未知想象

为了开启少年儿童想象创新的大门,让他们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壮大起来,我出一些半命题作文,让学生设计未来的人物角色、生活环境、社会格局,如《假如我是(厂长、市长、医生、法官、老师、交警……)》《未来的(电视机、房屋、学校、家乡、祖国……)》,引领学生走进新奇的未来世界。这类题目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能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立志献身科学的热情。

3.虚拟想象

孩子从小就富有强大的想象力,时常会有天马行空的创意和想法。在一节作文创意课上,我和学生就“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这个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使学生明白了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类和野生动物应该和睦相处。这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次的习作要求:把野生动物想象成人,想象人和它们之间可能发生些什么事,编一个童话故事。这次的作文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写出了一篇篇通过这个故事或者歌颂人与动物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或者批评人类对野生动物的伤害、对生存环境的破坏等饶有童趣的童话故事。

三、搭设创新的平台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有创造型的教学技巧,应为学生习作搭设创新的平台。

1.涉猎课文空白处

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课本,善于发现和挖掘课本中可以点燃创新火花的空白处,使它成为习作创新训练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在金色的沙滩上》课文结尾:“画家望着小姑娘远去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余意未尽便戛然而止。教学时,我抓住它启发学生想象:“这时,画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并由此给课文续写结尾。”学生兴趣盎然,想象思维的闸门大开,写出了一篇篇既合理又有新意的续写作文。这些丰富的想象,既充实了课文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

2.创设情境诱灵感

在诱人的情境中,学生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创作的灵感油然而生。如,写《我的同学》作文时,我设想出一个诱人的开头:“小文这人很要强,从不轻易掉眼泪。可是这一回,小文哭了。”然后,让学生凭借这段话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件完整的事。当然,学生可以增补故事的其他部分,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情节。此外,我还做某个简单的动作,如,行个队礼、摸某个学生的头、朝远处招招手……让学生自由想象,鼓励学生就其动作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发散思考,先求“大胆”,再逐步纳入“合理”,结果,另一个“精彩”纷纷呈现在我的面前。这样的作文课,学生愿上、爱上;这样的作文,学生乐写、善写。

社会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不断加强作文创新教法的研究,在习作教学中为学生夯实创新的基础、搭设创新的平台、点亮他们创新的火花,努力让学生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使他们高高扬起创新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习作想象读书
快乐的想象
我爱读书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