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三环节”教学模式下,优化高中化学教学

2014-10-24李春艳郭志萍

新课程·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习惯

李春艳 郭志萍

摘 要:在众多教学模式中,基于传统的预习、课堂和作业的创新教学模式——“三环节”教学法被发掘出来。对于高中化学来讲,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沿袭了传统的优势范式。从“三环节”主导思想出发,深挖外延,从不同视角进行阐述,提供探究。

关键词:预习能力;习惯;课堂主题;作业创新

何谓“三环节”教学?它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也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高中化学来讲,学习主体有了比较强的主观性,学科又具有比较宽泛的知识性,自学、课堂和作业的有效结合,可以相互补充,互为支持。

一、提高预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预习是符合学习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传统学习模式的一个因素,作为“三阶段”的第一个阶段,起着基础作用。

1.预习要以个性化为主

预习本身就是学生的主体行为,虽然也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预习方案,但最终是要学生自己实施的。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主动去接受预习方案,主动自我探索新的预习模式和内容,拓宽预习层面,延展知识内容。相反,没有主动性的预习,没有效果,耽误学生时间,打消学生学习兴趣,会适得其反。

2.形成良性预习学习系统

习惯是一种心理特征,是学习能力的主要体现。能够科学地预习,本身就是一个好习惯,那么如何能提高预习能力和效率呢?首先,要从人体科学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的学习—反应—记忆循环。比如,时间的安排、环境的适应等,这些都是个性化的东西,需要慢慢形成,逐步优化。其次,要学会坚持,有些个性化的东西,也是通过毅力来实现的。

3.解决好“全面”和“细化”的辩证关系

怎么样认识预习,要让预习达到什么程度?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对于高中化学来说,预习要将本次课题的内容全面了解,当课堂进行过程中,学生能很顺畅与教师跟进和交流,并不需要对内容完全吃透,不然就会在课堂上失去现场性,慢慢会让学习松懈,这就是要全面,不求细化,让预习更有效果。

二、生动的课堂让学习过程充实而精彩

化学学习确实存在生僻性,但如果教师做好引导,学生发挥积极主动作用,课堂就会活跃,学习一样充实精彩。

1.科学引导,逐步入门

也许有人认为,化学没有如历史、语文等学科的情节性,只有干巴巴的分子式、实验过程。其实不然,化学奇妙无比,是有待探究的王国,可以去开发,去探寻。如果教师能科学引导,把握住学生的兴趣度和课堂气氛,是会让一节化学课灵气、有效果的。比如,在做实验时,教师可以不直接去做课本预定好的实验项目,而是做几个有颜色、物质形态变化的小实验,其实,这只是很简单的化学道理,但让大家很有猎奇性,想去了解,引发兴趣。这就是很好的引导,好奇心往往是学习的动力。接下来,关于其他的化学方面的学习就轻松多了。

2.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有成就感

学习其实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高中化学更是如此。高中生已经建立起了基本的化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也有了一定主动性和独立思考模式。在解决化学问题时,师生以合作者的方式出现是最好的。要解一道题,不必教师给出解题方法,列出解题过程,让大家来思考,教师只做参与者,或者引导者,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设问、错误剖析等方式开启学生学科思维,慢慢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解题通道。

3.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自学兴趣

除了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能促进数学学习。对青少年来讲,情绪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可以产生负面影响,也能产生积极因素。在课堂上,如果引进竞争机制,比如,限时解题、分组竞赛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学和自我表现能力,最后的学习效果是超常的。此外,竞争机制还可以从一题多解训练、趣味化学等方面引进,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创新作业模式,提高反馈效率

作业是基础教学的基本环节。对高中化学来讲,是以练习为主,还是活动更有效,确实没有定论,但创新作业模式一定是科学的。

1.发挥巩固和反思作用

一定要对作业的功能进行评议。作业不是解出多少道数学题,而是用这种形式巩固和反思了课堂内容。如果抓住这一点,那么作业就不再是负担,作业的质量也就能提高一大截,这既要发挥教师的综合能力,又要体现学生的自学和理解能力。

2.发挥探究作用

作业除了能扮演每节课的后续学习角色,更能作为课堂外学生进一步针对课堂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的途径。它可以是一道有难度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学生的实际问题,还可以是一次数学知识的普及,总之,它能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思维层面。

预习、课堂和作业三环节是永远的三个主题,但其内涵和外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师生牢牢把握,正确引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用探究的心态去面对数学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会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裕丰.新时期的化学教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05.

[2]崔跃平.高中化学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3(33).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习惯
如何养成好的睡眠习惯?
在思考习惯之上进行表达
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习惯
让优秀成为习惯
如何养成良好的打字习惯
好习惯,“约”吗
命好不如习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