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古诗词这朵奇葩在语文课堂上怒放

2014-10-24颜鲁香

新课程·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策略

颜鲁香

摘 要:古诗词教学策略:从诗入手,感知写作意图;重视诵读,在诵读中抒情;咬文嚼字,在推敲中升华;强化实践,在实践中再创造。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策略;写作意图

随意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便可以发现古诗词,而且教材选编的古诗词大多是历经千年的不朽名篇,因此,小学生不仅要积累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还应有意识地在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然而,古诗词毕竟离现代学生的距离较远,我们教师应以课标中提出的古诗词的要求为基准,在古诗词教学中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讲究一些教学策略,让古诗词这朵奇葩在语文课堂上怒放。现将我多年来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从诗入手,感知写作意图

诗人都善于观察,他们把生活中很平常的东西,用优美精练的语言刻画出来。我们教学时可以通过直观启迪,从诗文入手,让学生对教材有感性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周围的一切是那么的美好,只要多留心就能够观察到。如,我在教学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诗时,引导学生从诗文入手,顺理而下,自然也就领会了诗中的意味:碧空万里,江水浩荡,江面一叶孤舟,扬帆东去。站在黄鹤楼上的送行人李白,目送这只小舟向天水相接的地方逝去,而他敬爱的朋友孟浩然就在这舟上,他的心和眼都系在这片孤帆上,望着,望着,孤帆远去了;望着,望着,孤帆只剩影儿了;眼睛一迷糊,帆影不见了。可见诗人瞩望已久,思念之切。于是,长叹一声“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多么真挚的感情呀!

二、重视诵读,在诵读中抒情

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诵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相融、相通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我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设身处地地想:一个人临死时,该有多少话要说呀?但是陆游说了什么呢?“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诗人对家中无一挂念,唯独牵挂着祖国的统一,多么强烈的爱国之情!因此,他嘱咐子女他的身后之事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多么强烈的信念!诗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坚强的信念不正是该诗的情感吗?这种情感正是学生要领会的,要鉴赏的。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诵读时读出层次:(1)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2)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3)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导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导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另外,导语的铺陈也是引领学生诵读诗文的一种好办法。在教学《题临安邸》中“西湖歌舞几时休?”这一句诗的朗读时,随着课件所展示的“清明上河图”,我感慨地说:“多么繁荣的景象,但从清兵跨入城门的那天起,都不存在了,那些酒囊饭袋们葬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他们就不能再葬送一个风景如画的杭州吗?看到这一切,你急吗?让我们问一问那些权贵!”于是,学生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声音里充满了心急如焚的焦虑。老师又说:“你们担忧吗?再问!”于是,学生再读,声音里带着深深的忧虑。紧接着,老师又说:“你们愤怒吗?指着那些权贵的鼻子再问!”这一次,孩子们的声音里充满了激愤,分明自己就是那位爱国的诗人,借这简洁凝练的诗句倾诉着无限的愤慨。在这令人心动的“三问”中,孩子们每一次朗读,无不生成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着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三、咬文嚼字,在推敲中升华

诗歌是最精炼的语言艺术。因此,学习古诗切忌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必须沉下来,觅诗眼,品佳句,感受诗歌的意趣和含蓄。如,在教学《游园不值》时,我就非常注重咬文嚼字、研词磨句。从“怜”和“嫌”两字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品味出诗人的惜苔之意,爱园之心,探春之情。从“敲”字的千古佳话,引入“扣”字的模拟情境。引导学生扣出了小心翼翼,扣出了无限爱怜,扣出了诗意等待。在对“关”字的推敲中,先品味“关”与“出”的相映成趣,动感跃然纸上。再琢磨“关”与“遮”的气势差别,体会“关”的掷地有声。在对“一”的点化中,我别出心裁地让学生把“一枝”改成“三枝”“十枝”,体会“一枝”与“满园”的映照成趣,精当绝妙。在对诗中关键字词的敲打研磨中,我带领学生走进了别有洞天的诗意画境,感受到了古诗词教学的巨大魅力。

四、强化实践,在实践中再创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特点,以景与情的触发点为语言转换枢纽,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创造,让学生通过转换语言完成对古诗词的体验、感悟、积累和运用,激发情感,提高活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赠汪伦》时,我先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李白正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用桃花潭水来比喻他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之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仿照《赠汪伦》写写朋友、家人间的送别诗。学生兴趣盎然,亲情、友情跃然纸上。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许强乘车将欲行,忽闻身后告别声。高速公路长千里,不及姚杨送我情。”也有学生这样写道:“妈妈帮我缝衣服,一针一线密密缝。绵绵衣线细又长,不及妈妈爱我情。”

也只有这样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我们的古诗词教学才能做到高效,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高,让古诗词这朵奇葩在语文课堂上怒放,从而使学生终生受益。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策略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同携手,走进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