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的应用价值

2014-10-24袁朝勇黄燕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8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价值

袁朝勇?黄燕辉

【摘要】 目的 对经皮椎间盘切吸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90例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即对照组1、对照组2与观察组。对对照组1患者实施传统小开窗手术治疗;对对照组2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 然后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后的Macnab与VARS评分。结果 对三组患者实施相应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0.0%, 对照组1和对照组2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0.0%、26.7%, 观察组和对照组2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1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RS评分与Macnab评分均优于对照组1、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表明,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能够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盘切吸术;应用价值

临床中, 腰椎间盘突出症指的是患者纤维环破裂后, 由于髓核突出而造成其压迫神经出现疼痛的临床症状, 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 所以对其有效治疗措施的研究也较多[1, 2]。本研究选取30例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对其实施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 疗效显著,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90例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男48例, 女42例, 年龄31~62岁, 平均年龄(39.2±4.7)岁, 病程1~62个月, 平均病程(14.2±2.9)个月, 患者病变部位:77例患者为L4~5, 11例患者为L5~S1, 2例患者为L3~4。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即对照组1、对照组2与观察组,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1患者实施传统小开窗手术治疗;对对照组2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 手术局部麻醉下进行, 取俯卧位, 从侧方安全三角入路, 进针达到后1/3, 尽量接近靶点, 多选择患侧入路;X线辅助下实施手术治疗, 通过局部麻醉成功穿刺后将套管置入患者体内, 先用髓核钳手动钳取髓核, 再实施电动切吸, 结束手术后, 常规处理患者伤口[3]。椎间盘突出不能超过椎体后缘5 mm, 无明显椎间盘上下移位, 椎间隙高度腰椎>5 mm, 无骨性卡压, 无脊柱滑脱, 深坐骨盆排除L5~S1。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RS评分与治疗后患者的Macnab评分。

1. 3 VARS评定标准[4] 评分范围:患者疼痛剧烈为7~10分;疼痛存在可忍受为4~6分;轻微痛或无痛为0~3分。

1. 4 Macnab评价标准[5] 优: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恢复日常生活;良:患者有轻微临床症状, 不影响日常生活;可: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影响日常生活;差:患者临床症状加重或者无任何改善。(优+良)/总例数×100%=优良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后三组患者Macnab评分优良率对比 对三组患者实施相应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0.0%, 对照组1和对照组2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0.0%和26.7%, 观察组和对照组2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1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VARS评分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VARS评分优于对照组1、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具有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本文治疗结果表明,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RS评分与Macnab评分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对该治疗方法的疗效予以了全面肯定。

总之,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能够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雪, 陈彦, 钟先义.改良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加综合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分析.微创医学, 2012, 7(5):508-510.

[2] 莫世奋, 李健, 曾勉东, 等. 2种微创方法治疗包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 12(8):721-725.

[3] 文俊, 刘君, 邓泽彦, 等.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四川医学, 2011, 32(11):1780-1782.

[4] 鲜成树, 王科学, 吴勇刚, 等.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疗效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5): 992-993.

[5] 郑国玺.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分析.中国临床医生, 2011, 39(8):45-46.

[收稿日期:2014-07-10]endprint

【摘要】 目的 对经皮椎间盘切吸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90例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即对照组1、对照组2与观察组。对对照组1患者实施传统小开窗手术治疗;对对照组2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 然后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后的Macnab与VARS评分。结果 对三组患者实施相应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0.0%, 对照组1和对照组2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0.0%、26.7%, 观察组和对照组2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1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RS评分与Macnab评分均优于对照组1、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表明,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能够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盘切吸术;应用价值

临床中, 腰椎间盘突出症指的是患者纤维环破裂后, 由于髓核突出而造成其压迫神经出现疼痛的临床症状, 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 所以对其有效治疗措施的研究也较多[1, 2]。本研究选取30例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对其实施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 疗效显著,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90例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男48例, 女42例, 年龄31~62岁, 平均年龄(39.2±4.7)岁, 病程1~62个月, 平均病程(14.2±2.9)个月, 患者病变部位:77例患者为L4~5, 11例患者为L5~S1, 2例患者为L3~4。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即对照组1、对照组2与观察组,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1患者实施传统小开窗手术治疗;对对照组2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 手术局部麻醉下进行, 取俯卧位, 从侧方安全三角入路, 进针达到后1/3, 尽量接近靶点, 多选择患侧入路;X线辅助下实施手术治疗, 通过局部麻醉成功穿刺后将套管置入患者体内, 先用髓核钳手动钳取髓核, 再实施电动切吸, 结束手术后, 常规处理患者伤口[3]。椎间盘突出不能超过椎体后缘5 mm, 无明显椎间盘上下移位, 椎间隙高度腰椎>5 mm, 无骨性卡压, 无脊柱滑脱, 深坐骨盆排除L5~S1。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RS评分与治疗后患者的Macnab评分。

1. 3 VARS评定标准[4] 评分范围:患者疼痛剧烈为7~10分;疼痛存在可忍受为4~6分;轻微痛或无痛为0~3分。

1. 4 Macnab评价标准[5] 优: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恢复日常生活;良:患者有轻微临床症状, 不影响日常生活;可: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影响日常生活;差:患者临床症状加重或者无任何改善。(优+良)/总例数×100%=优良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后三组患者Macnab评分优良率对比 对三组患者实施相应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0.0%, 对照组1和对照组2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0.0%和26.7%, 观察组和对照组2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1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VARS评分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VARS评分优于对照组1、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具有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本文治疗结果表明,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RS评分与Macnab评分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对该治疗方法的疗效予以了全面肯定。

总之,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能够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雪, 陈彦, 钟先义.改良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加综合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分析.微创医学, 2012, 7(5):508-510.

[2] 莫世奋, 李健, 曾勉东, 等. 2种微创方法治疗包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 12(8):721-725.

[3] 文俊, 刘君, 邓泽彦, 等.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四川医学, 2011, 32(11):1780-1782.

[4] 鲜成树, 王科学, 吴勇刚, 等.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疗效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5): 992-993.

[5] 郑国玺.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分析.中国临床医生, 2011, 39(8):45-46.

[收稿日期:2014-07-10]endprint

【摘要】 目的 对经皮椎间盘切吸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90例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即对照组1、对照组2与观察组。对对照组1患者实施传统小开窗手术治疗;对对照组2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 然后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后的Macnab与VARS评分。结果 对三组患者实施相应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0.0%, 对照组1和对照组2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0.0%、26.7%, 观察组和对照组2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1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RS评分与Macnab评分均优于对照组1、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表明,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能够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盘切吸术;应用价值

临床中, 腰椎间盘突出症指的是患者纤维环破裂后, 由于髓核突出而造成其压迫神经出现疼痛的临床症状, 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 所以对其有效治疗措施的研究也较多[1, 2]。本研究选取30例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对其实施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 疗效显著,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90例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男48例, 女42例, 年龄31~62岁, 平均年龄(39.2±4.7)岁, 病程1~62个月, 平均病程(14.2±2.9)个月, 患者病变部位:77例患者为L4~5, 11例患者为L5~S1, 2例患者为L3~4。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即对照组1、对照组2与观察组,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1患者实施传统小开窗手术治疗;对对照组2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 手术局部麻醉下进行, 取俯卧位, 从侧方安全三角入路, 进针达到后1/3, 尽量接近靶点, 多选择患侧入路;X线辅助下实施手术治疗, 通过局部麻醉成功穿刺后将套管置入患者体内, 先用髓核钳手动钳取髓核, 再实施电动切吸, 结束手术后, 常规处理患者伤口[3]。椎间盘突出不能超过椎体后缘5 mm, 无明显椎间盘上下移位, 椎间隙高度腰椎>5 mm, 无骨性卡压, 无脊柱滑脱, 深坐骨盆排除L5~S1。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RS评分与治疗后患者的Macnab评分。

1. 3 VARS评定标准[4] 评分范围:患者疼痛剧烈为7~10分;疼痛存在可忍受为4~6分;轻微痛或无痛为0~3分。

1. 4 Macnab评价标准[5] 优: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恢复日常生活;良:患者有轻微临床症状, 不影响日常生活;可: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影响日常生活;差:患者临床症状加重或者无任何改善。(优+良)/总例数×100%=优良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后三组患者Macnab评分优良率对比 对三组患者实施相应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0.0%, 对照组1和对照组2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0.0%和26.7%, 观察组和对照组2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1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VARS评分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VARS评分优于对照组1、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具有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本文治疗结果表明,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RS评分与Macnab评分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对该治疗方法的疗效予以了全面肯定。

总之,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能够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雪, 陈彦, 钟先义.改良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加综合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分析.微创医学, 2012, 7(5):508-510.

[2] 莫世奋, 李健, 曾勉东, 等. 2种微创方法治疗包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 12(8):721-725.

[3] 文俊, 刘君, 邓泽彦, 等.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四川医学, 2011, 32(11):1780-1782.

[4] 鲜成树, 王科学, 吴勇刚, 等.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疗效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5): 992-993.

[5] 郑国玺.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分析.中国临床医生, 2011, 39(8):45-46.

[收稿日期:2014-07-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价值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整脊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