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型课教学初探

2014-10-24徐金武

新课程·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交流实验

徐金武

实验型课在小学科学多种课型类别中占有的比例最大,通过实验型课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本文对如何上好实验型课做了初步探究。

一、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1.人员安排准备

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确定好实验小组和各小组成员的分工;课前选好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具体职位,以确保课堂的高效性。

2.材料准备

教师要为学生准备齐全、充足的实验材料,实验材料齐全,实验才能顺利完成,如果实验中缺少某一种材料,实验就会半途而废;对于一些学生准备的材料也要通知学生务必带齐所需材料。

3.知识准备

教师在课前要对实验胸有成竹,最好教师本人先把实验试做一遍,体验实验过程,猜测学生面对的困难,发现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二、激发实验的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科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实验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实验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创设情境的方法(如,故事、魔术、游戏、实物、悬念等),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三、有效指导实验过程

1.确定实验目的

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明确实验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置的。

2.确定实验过程

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理解操作过程。

3.确定实验注意事项

学生明确了实验的过程后,往往就急不可待,跃跃欲试了,急于想实验,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想一想实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应注意什么。比如,整个实验过程中哪些条件不能变,哪些条件要变;实验过程中要特别观察哪些;哪些仪器、药品要特别小心操作等。

四、及时给予实验评价

根据每一个学生实验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过程、实验中的表现、实验记录情况、能否有自己的见解、是否还能提出其他问题等内容进行评价。教师既可制定量化的评价表,也可用定性的语言作出评价。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有助于营造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五、交流实验结果

1.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要引导学生重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实验结论的总结。多数学生重视实验的过程,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认真获取实验数据,当实验做完以后,实验所告诉的结论是什么,多数学生不去重视和思考。因此,实验后,教师要耐心引导他们去分析、去总结实验结论。

2.交流实验结果

交流实验结果是学生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实验所得的信息,交换彼此的看法,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环节。实验后的交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实验后的交流应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采用最合适的呈现结果的方式。对实验结果的交流中,呈现结果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图表等集中展示,可以通过小组汇报轮流展示……在交流时,要根据所需呈现的结果的特点,采用最容易呈现且效果最好的方式进行交流。

(2)让实验获得的信息尽可能全面呈现。首先,全班有几个组,就有几组的实验结果,在交流实验结果时,要尽量使每个组的结果都得以呈现。其次,每一组在实验过程中,必定会发现很多信息,有与结果直接联系的信息,也有与结果间接联系的信息,要使每组发现的信息尽可能的全面呈现。再次,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反思等也应进行交流。

(3)交流时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实验结果的交流与实验过程一样重要,在交流时,学生要认真地有条理地呈现自己小组的结果,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实验汇报,要积极动脑,善于质疑,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

六、延伸拓展实验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学生获取知识的地点不能仅仅是课堂,“大自然也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大舞台”。只有坚持课内外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用于课后拓展实验,才能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巩固知识,获得课内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实验型课是科学课类型中的一种重要课型,有效的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勇于创新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待于我们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交流实验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做个怪怪长实验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