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理答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2014-10-24李婷旭

新课程·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误区策略

李婷旭

摘 要:放眼课堂,各种随意、不当的理答方式充斥在教学中。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剖析课堂中常见的理答误区,并从等待、修正、强化、提升四个方面浅析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理答;误区;策略

白岩松写过一本书《你幸福吗?》,作为教师,幸福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创造出精彩的课堂。能创造精彩,除了研读教材外,教师的智慧理答必不可少。了解小学数学课堂理答的误区,探讨智慧理答的策略尤为重要。

一、常见的理答误区

纵观我们的课堂,大致有以下两种:

1.不善引导型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问一答,机械重复,虽然也强调了内容,肯定了学生,但对学生的回答没有作归纳或提升,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

2.不了了之型

课堂上有的学生回答得完全错误,教师常回应:“哦,这是你的想法”,不敢贸然否定孩子。有的教师本身对知识理解不够,不能准确判断学生的回答,只好敷衍说课外再研究,最后不了了之。

二、智慧理答的策略

精彩的课堂源于老师智慧的理答,提高理答水平刻不容缓,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呢?结合平时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等待,静听花开的声音

“等待、延迟判断”是一种重要的理答方式。研究表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从3秒提高到5秒时,就会出现下面一些结果: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增加;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减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增多;学生的自信心提高。

如,我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这课时,学生编完口诀后,我顺势引导:编完口诀后,我们一起观察口诀,看看有什么发现?生1:前面从上往下是1到9。生2:最后一个数字是9到1,是有规律的。生3:四十五和五十四是反过来的。生4:后一句比前一句多9。生5:前一句得数又比后一句得数少9。生6:三十六和六十三也是反过来的。生7:二十七,七十二,也是反过来的。生8:还有,八十一和一十八。(这时候学生不由发出惊叹:真的哎,好神奇!)生9:要是有十个九,就是90,一九得九,就是09,十位和个位的数字也是反过来的!“四十五和五十四是反过来的”这句回答,我备课时并没有在意,正是我短暂的停顿,延迟判断,接着才有下面的三十六和六十三的得数也是反过来的;得数数字交换了位置;要是有十个九,就是90,一九得九,就是09,十位和个位的数字也是反过来的等精彩生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等待”的力量。

2.修正,给花儿一个生长轨道

修正式理答是学生在回答中由于思维或表达上存在局限时,教师给予的纠正和引导,将零乱、不完整的感性认识逐渐抽象到理性的层面上来。学生表达时往往喜欢用儿童语言,有时回答思路不清无条理,有时回答不规范,这时教师就要指导修正,给予明确的指向,把学生的语言或思维引到更规范、更准确的轨道上来。

如,教师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中,出示了正方体和长方体,让学生猜测、验证两者有什么不同,其中一个学生指着长方体回答:“这个长方体有的大有的小。”老师说:“是什么有的大有的小?”生回答道:“这个(生指了面)。”“哦,这叫面。”这时学生描述不清,老师紧紧抓住这个时机,指导学生及时将讲述不清的“这个”这一语言修正到“面”这一数学术语上。

课堂上,也经常出现学生想表达某一观点却词不达意,这时教师不妨采用“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如果你能把……说得更具体些那就更精彩了。”或“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能这样说……,大家就会听得更明白了。”等指导性修正的理答方式,或通过让其他学生来修正。

3.强化,关注花儿的生长亮点

强化式理答是指当学生的回答富有价值和意义或对知识的理解起到决定性作用时,教师采取重复或突出的方式加以强化,以引起学生的重视。通过强化,教师可以控制和调节课堂教学的秩序,塑造或矫正学生的行为,既形成教师所期望的行为,同时使与教师期望相反的行为得以消退。

我们看一教师在教学《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师:个位相加满十怎么办?生:在十位写小1。师:也就是向十位?生:进1。师:这个词语说得真棒,谁来猜猜?生七嘴八舌都说出来了。师:认真听的同学都捕捉到了。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这位教师先是对学生儿童化语言进行了再一次的引导修正,学生说出“进1”时,教师不是自己简单地重复学生的答案,而是让学生猜猜,在猜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捕捉知识的重点,既使知识得到强化落实,又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4.提升,让花儿尽情绽放

提升式理答是在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的情况下再次组织问题,再次进行理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理答。

(1)探问。在学生的回答不完整、不正确或无从回答的情况下,教师就同一问题改变提问角度,或把原来的问题化解为几个小问题逐一发问,提供回答线索,问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新问题等。

(2)转问。当一个学生的回答不准确或不完整时,转向其他学生再问,让问题得到更多学生的讨论。课堂上教师可以用“谁会回答这个问题?”“谁还有补充?”“谁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等将问题转向另一个学生,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3)追问。追问就是对一个学生的回答刨根究底地问,即当学生就某一问题回答后,为了引领学生深入思考,而创设一些问题。追问一般倾向于同一个学生,是纵向深入式的,这样可以保持学生思维不被打断,引领学生进入思维的深处。教师通常会通过“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做?请说说你的理由。”等方式引领学生深入问题深处。

课堂理答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不断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沉淀,才能让智慧理答演绎课堂精彩,才能让花儿在课堂中尽情地绽放。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误区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看病常有四个误区
Passage Four
当前我们对军事体育认识的几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