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4-10-24申丽英

新课程·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课堂提问历史教学

申丽英

摘 要:提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新课程理念要求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探讨了历史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学生;主体地位;历史教学;课堂提问

引子

一位教师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①时,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最想发动内战的是谁?

——蒋介石。

谁充当蒋介石的帮凶呢?

——美国。

再想想,蒋介石要发动内战明说不就完了,为什么还要欺骗人民呢?

——时机不成熟,内战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

这是教学活动中很普通的例子,这些问题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何谈凸显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作为历史教师不得不思考:应该设计什么问题?

一、合理提问的必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教师的角色做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因此,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强调教师要完成从传授者到引路人的角色转换。

教学实践也表明,合理科学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凸显现学生积极、踊跃、独立及个体性地思考。

二、课堂提问的设计

教师在备课时会预设几个问题,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从教材内容、课堂讲解出发,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下文将按照问题的类型进行具体阐述。

1.知识性问题

(1)直接设问法。即直截了当的发问。这是由客观事实本身决定的,往往涉及的是事件的时间、某些运动的口号或者内容,某一事件开始标志等。比如,鸦片战争的时间,洋务运动的口号。

(2)宏观归纳法。这些问题所涉及的是综合性的知识,需要学生将与之有关的所有知识一一列举并且做出归纳分析。比如,“近代中国是怎么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世界范围内近代以来都有哪些思想解放的潮流?”这种问题适合专题复习或者归纳总结复习。

以上所涉及的提问方式是封闭性问题,此类问题提问的对象最好是基础薄弱的学生。问题难度不大,容易回答,学生能够找到成就感,建立自信。这对于学生产生对历史的兴趣很有帮助。

2.开放性问题

(1)逐层深入剖析法。指的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深入进行分析、层层发问,以认识问题的本质。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对相持阶段设计如下问题:“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会进入相持阶段?”“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抗战形势有何影响?”这一系列的设问加上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逐层深入,从这个问题中自己就能够得出结论,对相持阶段各个方面的情况也就一目了然了。

(2)逆向思维法。即从问题的反面发问,达到凸显正面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进而揭示规律性的认识。比如,讲太平天国运动时可以这样设问:“如果没有洪秀全,有没有太平天国运动?”“是不是没有虎门销烟就没有鸦片战争?”这样的问题往往引发学生各种各样的回答和激烈的讨论,教师在总结时因势利导,使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达到教学目的,经过学生参与得出来的结论要比填鸭式灌输的结论让学生印象深刻。

(3)联系比较法。即把相类似或相关的事物进行比较,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比如,在学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之后,就可以提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三者有何异同?”学生在列举具体内容的同时不仅加深了对欧洲以及世界影响深远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还可以温故知新。

(4)角色讨论法。众所周知,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假设来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和课堂的形象性。比如,讲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时,可以提问:“假如你是俄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农民,面对沙皇政府的改革措施,你会作何感想?对你个人以及家庭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这样的提问让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锻炼了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上述提问方法都是围绕具体内容进行的多角度讨论与思考,是开放性问题,回答难度较大。但是这一类问题的价值远远大于知识性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三、课堂提问的注意事项

历史教育专家认为,教师的提问应该符合以下要素:(1)围绕着教学的重点提出问题,使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2)提出的问题是明确具体的,便于使学生领会要求;(3)提出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探究;(4)问题有一定的疑难性,能够调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5)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又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经过努力是可以回答的,等等。这是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参考的。

课堂提问设计需要别出心裁,既要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而由学生自己得出来的认识和规律更容易识记和运用,实际上就是如何设计提问来突出新课改的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 释:

①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0课。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华东师大比较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叶小兵.历史老师的提问[J].历史教学,2005(11).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课堂提问历史教学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