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4-10-24韩玉才

新课程·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教学氛围生物教学创新能力

韩玉才

摘 要:生物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重视设计性实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四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氛围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创新教育中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其作为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也是生物学科进行素质教育的归宿。下面谈谈笔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课堂中教师应“以人为本”,设置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营造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氛围。

如,“绿叶是制造有机物的‘工厂”这一节的教学中,提出为什么绿色植物不用“吃东西”也能生存呢?很多学生回答不出来,学生越困惑,就越想解决问题,学习气氛就越浓,当得出结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来获得营养后,学生思维还处于活跃状态,继续提出是不是所有植物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除了阳光,其他光可不可以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不仅巩固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生物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即逆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等。逆向思维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也就是常说的“唱反调”。在一定程度上讲,逆向思维更需要勇气,需要树立创新无权威、创新无止境的观点。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辐射型思维方式,是创新思维中最可贵的思维形式,是学生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它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流畅性。如,在检验“光照”对鼠妇活动有无影响时,为了消除无关变量的干扰,突出自变量,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联系,必须创造一个除“光照”以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的、只有明暗两处相通的场所。把一定数量的鼠妇放在其中,观察鼠妇在明暗两处的数量分布情况,就能得出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的结论。如果经常这样处理,既能让学生明白科学家发现问题的过程,又能引导学生习惯于使用这种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使问题的答案更可靠。

三、重视设计性实验

创新能力主要包含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优良的思维品质和联想、重组能力。设计性实验是要求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进行的开拓意识的创造性劳动,它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应用知识的方法,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习了《营养繁殖》一节以后,布置了以下一个设计实验课题:怎样繁殖蜜桃和月季?怎样提高其成活率?繁殖的方法、时间、材料、用具、步骤等全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操作,自己设计记录表,将其完整地记录下来。毋庸置疑,所有的学生采用的方法都是蜜桃采用嫁接、月季采用扦插,在怎样提高成活率方面学生都进行了自己的探索。特别是在怎样促进月季扦插生根方面拿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用什么样的生长素,用多大的剂量,都有详细的记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我创新的能力。

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中学,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唯一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学的地位,实现教学活动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预习如何关注自身营养与自身健康,进行探究,并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或矫正措施。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就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班级内学生一日三餐的饮食情况,并且做好详细记录,然后他们将数据汇总,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了结论:学生的饮食习惯不容乐观。最后他们通过查询资料、自学等形式,分析了营养素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知道营养不良会影响自身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一些营养不良症,从而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在课堂上,小组交流讨论时,通过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使学生的活动作业被评为优秀作业,并且在全班和全年级内进行作业展览。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教学氛围生物教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