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直观化教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4-10-24高绪江

新课程·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硬纸板塑料袋桌面

高绪江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演示实验、自制教具、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方法和手段,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直观化、形象化。这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实现地理教学从传统的“静态化”向“动态化”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充分利用演示实验

如,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中有关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及成因,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在讲授时可进行如下实验,作为解决难点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将一只超薄塑料袋的平口部朝下装满空气,然后将其放于桌面上;用同样方法将另一只相同的塑料袋也装满空气,口朝下,在酒精灯上加热约1分钟,再将其放于桌面。结果会发现加过热的塑料袋会上升,而另一支塑料袋却不会上升而止于桌面。同时学生通过观察、质疑(加热的塑料袋为什么会上升)、思考,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不难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在较热的地表,空气受热,就会膨胀上升;较冷的地表,空气就会收缩下沉,即地表的冷热不均会导致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上升与下沉运动。教师再结合黑板板图进行分析,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与成因就非常明了了。

整个实验只需2分钟,却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取最直观的表象,启迪学生积极思考,消除疑问,解决难点。

二、巧妙设计自制教具

如,“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绕日公转一周,太阳直射点就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一个回合”,这个结论,单凭课文上静态的平面插图和理性化的文字叙述,许多学生不能获得很明确的认识,要么只是似懂非懂,很难真正理解。这时,老师可作如下演示,教具:地球仪一个(为了便于全班学生观察,可将地球仪上的南、北回归线夸张地着上显眼的颜色),自制硬纸板一个,将其制作成形状。说明:为了更加形象,其中AB边缘用红色箭头作标记,表示太阳光线照来的方向,BC边长为地球仪球心与讲课桌面的高度,DC紧贴桌面,为保证AB箭头处与地球仪表面的接触点为太阳直射点,演示过程中必须使BA线段延长线通过球心。由于一地球日公转是自西东,在演示时,我们移动硬纸板的方向宜为自东向西,即两者的相对运动表现为太阳(光线)绕地球自东西转动。演示过程:将地球仪放于讲桌上,纸板DC边紧贴桌面,BA箭头对准地球仪球心,自东向西慢慢移动硬纸板,结果会发现:(1)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次年春分日——太阳再次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再次直射北回归线;(2)夏至日到冬至日的时间里,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的时间里,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这样,地球以一回归年为周期不停地绕日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地以一回归年为周期地往返移动。整个演示过程,耗时少,操作性强。老师演示后还可让学生自己上台演示,使学生把握操作要领,深刻理解直射点的含义及其移动机理。学生在获得直观表象的基础上,就不难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机理,并能描绘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综上所述,在地理课堂中,如果教师能够坚持使用演示实验、自制教具并结合多媒体技术来组织教学,不但能让学生轻松获得直观认识,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辑 郭晓云

猜你喜欢

硬纸板塑料袋桌面
桌面舞龙
我是一个塑料袋
硬纸板老鼠
基于APP在线控制双挤出头FDM桌面3D打印机的研制
站立的花
桌面云技术在铁路行业中的应用
硬纸板变存钱罐
一个塑料袋
来玩拼图吧!
当灰尘厚厚地落满了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