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朗读指导 提升课堂实效

2014-10-24吴航颖

新课程·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朗读指导朗读

摘 要:生动的语文教学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朗读。朗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内容,它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适合的朗读技巧和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读懂文字、读好文字,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亲近朗读,提高朗读的实效性,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关键词:朗读;朗读方法;朗读指导

国家教育部所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阶段目标中,四个学段都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放在首要位置,代表着对朗读重要性基于学术认同的权威肯定。应该说,这种说法对语文教学的朗读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用普通话”是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出发的基本规范要求。“正确”包括不添字、不落字、不读错字、不颠倒字,不将词语割裂,不把句子读破等字词句正确的要求。“流利”则指不重复、不磕巴等。如何才能让精彩的朗读演绎生动的课堂?笔者在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慢慢摸索、不断学习,逐渐有了一点浅显的经验。

一、朗读前应熟悉和了解作品内容

1.读准字音,扫清障碍

读准字音是朗读最起码的要求。读准字音,有助于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庄重性、流畅感。与读准字音同样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扫清朗读过程中的语言障碍。学生在朗读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文章看起来没有不认识的字,意思也好像不难理解,但在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会出现把本来很通顺的语句读得疙疙瘩瘩的现象。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很简单,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将读得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仔细体会语句之间的关系。遇到不懂的字词句,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如可以查找工具书、请教老师或同学等。学生朗读得好不好,首先解决的还是最基本的理解问题。不然,即使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在运用的时候也会感到茫然一片,无所适从。

2.明确文章表达

俗语说“提纲挈领”“擒贼擒王”,意思是说,做事情要抓要领和关键,这样解决问题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知道,朗读是运用有声语言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的。只有先理解了作品,表达才有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只有先透彻地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才谈得上正确而完善的表达。

以四年级《生命 生命》一课中关于“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这一句的读法为例,如何能真正读好这一句,必须要明确文章的表达,《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立意在于“珍惜生命”,作者从飞蛾那里感受到的是强烈的、鲜明的、“令我震惊”的,是生命体客观上的弱小和生命中求生欲望激发出的“生命”力量形成的巨大反差。这里没有对弱小生命的不屑,也没有对其无缘无故的哀伤,只有对生命体的确弱小的客观陈述,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声音自然如常,语速平缓,客观陈述——和人比起来,飞蛾是弱小的。下文生命力量的强烈、鲜明,恰与此形成巨大反差,之后的“震惊”也顺理成章。可见明确文章表达在朗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理清文章结构

朗读前,只有理清文章的结构才能做到言之有序。从文章中理出作者思想律动的红线,把握这根红线,就抓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运动的线索和轨迹了。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语句是文章“血肉”的话,那么,这里讲的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了。没有坚实匀称的骨骼,血肉就无法依托,灵魂也就显得虚无缥缈了。只有找到恰当完美的结构形式,才能将文章的主旨与语句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说,理清结构,把握文脉也是我们在朗读前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例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课文,是一封由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在课堂上,我们首先要理清文章结构,而后再确定我们表达的重点。我们朗读的目的性要明确,本篇课文表达着孩子失去父亲的悲痛以及对和平的无限渴望。它以孩子的视角来看世界的和平,将自身家庭的不幸与这个世界的多灾多难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明确了文章的重点后,朗读的基调也就确定了:不是哭哭啼啼的“悲痛”,而应该是自豪的、崇敬的、坚定的、憧憬的。所以只有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才能展开精彩的朗读。

二、让精彩朗读,演绎生动课堂

1.精彩的朗读要停连恰当

停连是指“朗读语言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我们知道,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里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读者分清结构,辨明语气,正确地了解文章的意思。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从来没有人念标点符号,这就需要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找到一种能起到标点符号作用的表达方式,那就是停连。

掌握怎样断连词句、组织好语言意思的表达对有声语言的表达作用是很大的,因为停连的不同位置,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语句内容的理解。

2.精彩的朗读要轻重得当

重音是我们“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叫做重音”。重音也是朗读中一个重要的表达技巧,是解决作品的内容、词语关系的主次。重音的位置往往是多变的,不同的重音位置可以强调出不同的意思。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在句子中找重音,再用合适的朗读方式表达出来。

3.精彩的朗读要语气具体

语气就是语言内容和声音形式具体结合后产生的具体语句。语气不同,朗读的声音形式也是不同的。就朗读的语句而言,语气里既有内在的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又有外在的高低、强弱、快慢、虚实的声音形式的变化。当我们在朗读时,内在的感情不一样,语言的声音形式也就不一样。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想让他们读得好,读得准,就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思想感情出发、从具体的语言内容出发,要善于体会和感受。

4.精彩的朗读要节奏鲜明

关于朗读中节奏的指导,有三个要点需要教师明确,那就是:(1)节奏产生的原因在于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运动,这是节奏变化的内在推动力。(2)声音形式的变化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抑扬顿挫的组合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不仅要有音调高低的变化,还要有停连、转换的变化;不仅要在声音的力度上变化,更要有力度、速度的承接。(3)必须要有声音的回环往复,这是节奏的核心。endprint

欣赏文章的美,欣赏其中节奏的美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朗读也一样,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发现它体现节奏的地方在哪里,这样才能读。节奏在音节的匀称中,主要表现在双音节的联合使用上和四音节字词的联合使用中;节奏在句子的长短交替中;节奏在整散并用的句子排列中;节奏在反复咏唱的意绪回旋中;节奏在层层递进的意念拓展中,例如,六年级的《匆匆》一文,这篇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人生的短暂。文章先从燕子、杨柳的往返变化中感到光阴的“一去不复返”,接下来写由此引起的对以往岁月的反思,第三段在反思的基础上试图留住时光,但又无法实现,于是掩面叹息,第四段是对人生如何度过这短暂的一生作进一步的思索追问。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了解全文的思想感情的运动节奏是追问—反思—喟叹—奋进—追问。节奏的回环往复在这里是十分明显的。

总之,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学者在呼吁“迎接一个朗读时代的到来”,笔者希望这个“朗读时代”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在语文课堂上,让精彩的朗读演绎出生动的语文课堂,让朗读的魅力之花在语文课堂上尽情绽放!

参考文献:

[1]张颂.朗读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2]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3]王宇红.朗读技巧[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吴航颖,女,福建福州人。职务:语文教师。职称:小学二级语文教师。

Pay Attention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Reading Instruction

Wu Hangying

Abstract:Vivid language teaching classroom cannot do without the wonderful reading.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language practice content,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language learning students,students learning is one of the goals of the process. In actual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teach reading skills and methods for students,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truly understand the text,read the text,but also can make the students to read,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ading,let the language classroom sound reading aloud.

Key words:reading aloud;reading method;reading guidance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朗读指导朗读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