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导入 巧使用

2014-10-24屠勤琴

新课程·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导入方法导入

屠勤琴

摘 要:针对高中英语课堂导入呈现出公开课过于求新求奇、追求形式,而家常课亦或没有导入,抑或过于随意的现象,结合实例,重新回顾了直观刺激法、以旧带新法、亲切交谈法、对比讨论法、故事悬念法、趣味游戏法、问卷调查法等经典的导入方法及其使用范畴,并从学生实际、课堂内容、提问技巧、导入时间四个角度深入地剖析并展现了巧妙使用导入的总原则。

关键词:导入;导入方法;导入原则

一、高中英语课堂导入现状

英语阅读课堂导入作为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其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效益的热身手段深受广大一线教师偏爱和广泛使用。因而,导入五花八门,综合起来,回头审视,在家常课、公开课中课堂导入存在以下一些不足或问题:

1.公开课导入求新、求奇,过于追求形式

在一些公开课或竞赛课中,老师也是力求与众不同,脱颖而出,千方百计寻找新颖的导入方式,但是由于过于追求形式的新与奇,忽视了内容本身,没有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与学生实际相脱节,学生云里雾里,没有起到引导、启发学生进入课堂新内容的作用。

2.家常课导入呈现两个极端

一方面,有的老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抓紧课堂时间,干脆就没有课堂导入,学生对于新授课内容没有及时的心理准备,与老师课堂脱节,反而缩短了有效的课堂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有的老师导入过于随意,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欠深思熟虑,往往天马行空,学生确实也感兴趣了,但是一节45分钟的课,导入花了15分钟甚至更长,恐怕很难为后续的教学过程及教学反馈留足时间。

事实上,目前课堂上为老师广泛使用的导入方法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大家所普遍使用的导入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导入来服务课堂。

二、多样方法,各显神通

1.直观刺激法,刺激感官,激发经验

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可以利用的工具让课堂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实物图片、实物、音频、视频、条件允许的话,甚至3D成像①都有可能在课堂实现。

以牛津教材Module 8 Unit 3 Reading Visiting the masters通过图片、视频,学生了解了大师毕加索、达·芬奇、凡高、伦勃朗,跨越了国界,跨越了时代的限制,学生走进了大师,由此,从多方位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以旧带新法,顺藤摸瓜

所谓温故而知新,以旧带新法是非常实用的家常课导入方法,老师通过提问与上节课重点内容相关联的知识,并提出新的问题,由此来带动新课内容。

以定语从句中关系副词一课为例。导入以复习上一节定语从句语法课的关系代词复习为起点,等做完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关系代词习题后,表扬他们,并另出两道填空题:a.Is this the city____you once worked in?b.Is this the city____you once worked?显然,b题自然而然向学生质疑,带动了本课。

3.亲切交谈法,拉近距离

亲切交谈法让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寻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他们心情得以放松,老师以家常唠嗑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就是Brainstorming),问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生活中的经验或自身感受,问题浅显,层层推进,直到最后推出教师所要揭示的问题实质。这种方法很普遍和实用,老师更显亲和力,学生更感安全和自然。

以牛津教材Module 5 Unit 1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 Welcome为例,教师的问题如下:Do you have a best friend?Who is he/she?Why do you think that he/she is your best friend?How do you get along with him/her?...这样的问题想必可以让很多学生大侃一顿,毫无紧张感而言,让教师顺利地过渡到如何和谐相处,好朋友的好个性有哪些等话题上。

4.对比讨论法,凸显矛盾

对比讨论法在辩论、争议的话题中普遍使用。这样的方法,给学生提出了问题,并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进展中,带着问题,寻找可以解决问题的内容,很有针对性地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面对质疑和压力下,坚持己见,努力证明的能力。

以牛津教材Module 7 Unit 3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为例。本文讨论了因特网对人们生活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本课题时,就让学生体验因特网对学生本身的影响,最后再引导学生讨论对更大层面的人民生活的影响。于是,教师通过如下提问,实现导入的效用:What do you often use the Internet to do?The Internet has positive or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studentslives,which do you prefer?Why?

5.故事悬念法,激探究欲

故事悬念法毫无疑问是在故事类文章中更为常用了。有的教师告诉学生开端,隐去结局,有的教师相反,告诉学生结局,让学生想象整个故事情节发展,有的教师则给出故事发展中的人物、时间、地点,让学生想象整个故事情节。当然,所有的这些做法都是为更好地开展故事及人物分析做铺垫和准备的。

以牛津教材Module 2 Unit 1 Tales of the unexplained的Welcome to the unit为例,本单元是带领学生探究神秘世界未解之谜,所以,教师就以讲述尼斯湖水怪的故事开始。

又以本单元Reading 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为例,教师让学生解读标题的同时,设置悬疑,男孩是谁?什么时候失踪的?在哪里失踪的?为什么会失踪?警方为何疑惑?有犯罪嫌疑人吗?结局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激起了学生巨大的好奇心和探求欲,达到了故事类导入的目的。endprint

6.趣味游戏法,动静结合

这种方法似乎在高中课堂里比较少见,可能相对高中生的心理年龄而言,似乎有点幼稚了。但实则,如果能针对高中生的心理需求精心设计的话,也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以人教版教材Reading Body Language一课为例。就有老师邀请全体同学在课前和她一起跳健身操,最后让一个跳得最为突出的学生在前面展示,其他同学根据肢体动作,说出肢体所反映的语言。这样在活动和游戏中让学生很好地体验了课堂的中心内容。

7.问卷调查法,获悉旧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某一领域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获取他们已知的,分清他们未知的内容,这时,选用问卷调查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牛津教材Module 10 Unit 3 Reading Aids today为例。在导入部分,教师就设计了一个微型问卷调查:(1)How do you feel when we mention Aids?(2)How can Aids be spread?Can it be spread by kissing,coughing,shaking hands or something else?(3)Can Aids patient be cured?(4)How can we help Aids patients?(5)Do you know any organization which can help Aids patients?通过这些问题,已知和未知的知识分辨清晰,给教师提供了课堂的重点内容。

8.别具一格法,吸引眼球

有的教师可能没有上述各种导入方法,但经验老道、自成一派、别具一格。笔者曾经有幸听过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分校刘洪老师的一个教师培训课,他在课上介绍了自己很多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导入的方法,或唱歌、或故事、或幽默机智的点评语,让现场培训的老师耳目一新,显然这样的导入是成功的和有效的!

三、巧用导入的总原则: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1.针对性:贴近学生实际,引起学生兴趣

在导入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接受能力等因素,所选择的材料必须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面向学生全体的,切入点是适合学生当时实际的。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选择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得到学生共鸣的话题,学生都争先发表自己的想法,那么,这样的导入不成功是不可能的。

2.适用性:整体把握内容,选择合适导入

在考虑针对性的同时,我们所选择的导入也必须是契合新课内容的。教师应将文本完整分析透之后,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然后为实现该教学目标,思考需要用怎样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才更合适。在众多的导入中,选择一种,与其说是教师随机选择了一款导入,不如说是课堂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了导入的类型和内容。

3.技巧性:重视提问技巧,巧妙设置问题

所有的导入都离不开教师有的放矢的提问技巧,因而教师应该掌握有效提问的理念和方法:

(1)提问的难度,层层推进。难度不当的提问只会让课堂提问陷于无用之地,问题过于难,或者问题过于简单,都不能达到预设的课堂目的。因此,课堂提问的难度,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提问的问题,也可根据对象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不可千篇一律。

(2)提问的时机,水到渠成。这一步很关键,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的教师会根据课堂的推进情况,或者学生的反馈,迅速提出新的有效的问题,点拨到位,又自然而然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提问的反馈,及时有效,适度点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及时作出正面的肯定和鼓励。对于正确的回答,提出表扬并指出答对的原因所在,对于错误的答案,提出中肯的建议,不批评学生,不穷追猛打。另外,在开放性问题中,应多听不同意见,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力求得到回眸和解决。

4.效益性:设定有效时间,优化课堂效益

一个精妙的导入确实能让一堂课有如妙笔生花的感觉。但是如果说为了导入而导入,为了一些想象中的效果,去创造一些导入,为了追求形式的花哨,而去选择导入的话,这样的导入只能适得其反,并且有本末倒置之嫌。本文开端就提及,有的教师课堂导入可能已经占据了课堂一小半时间或者更多,这样的状况下,课堂的内容可能就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得以顺利推进和巩固了。因而,教师对于导入在整个课堂所占的比例,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不可无节制地进行下去。

英语课堂的导入方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的,有利于课堂效益最大化的方法,都是适合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最好的导入方法,只有更好、更适合的导入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笔者所想,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们教师一辈子都在摸索最合适的课堂导入方法,以更好地服务课堂、服务学生。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鲁子问.“任务型教学的课堂程序探讨”.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

Wonderful Introduction to Make Use of

——Well Choosing and Using Import Promoting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Efficiency

Tu Qinqin

Abstract:In view of the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into showing open class is novelty and strange,the pursuit of form,and the home office or no import,or too casual phenomenon,with examples,to review the method to import visual stimulation,to the old with new,cordial conversation method,comparative discussion,story of suspense,fun games method classic,questionnaire and use category,and students from the actual,four angle class content,questioning skills,the implementation time deeply and show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lever use of import.

Key words:introduction;introduction method;introduction of principle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入方法导入
改进数学导入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
关于中学语文“导入”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