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创设教学情境的反思

2014-10-24曾志

新课程·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钟表注意力概率

曾志

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构建乐学高效课堂,可是面对普遍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我们该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呢?经过和同仁们的研讨,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下面我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

一、教学过程现象逢课必“情境引入”,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

我在教学椭圆的方程时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知道钟表有哪些形状的吗?想不想看看?同学们回答:想。我马上打出椭圆形钟表及其他椭圆形的图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椭圆钟表的图片+知识新授,其次是图片+例题,再次是图片+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图片+总结。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作用呢?

反思:“情境”创设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如果情境创设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这样的情境宁可不要。

二、创设纠错情境,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学生在解题时,常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对此,我针对学生常犯的一些隐晦错误,创设纠错情境,以弥补学生在知识和逻辑推理上的缺陷。例如,学生常常想当然地把平面几何的有关性质照搬到立体几何中,这样,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我在黑板上很难表示清楚的内容。我便借助《几何画板》设计创作相应的课件,由学生自主探索,从而达到自己纠错的目的。

三、创设人文化的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学习“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三个臭皮匠VS诸葛亮,到底谁更厉害?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是0.8,臭皮匠老大解出问题的概率是0.5,臭皮匠老二解出问题的概率是0.45,臭皮匠老三解出问题的概率是0.4,且每个人都是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问题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相比,哪个更大呢?

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不是在学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通过此例让学生真正理解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含义。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总之,学习活动中的各种情境创设都要以学生的理解、思考、感受和活动为基础,从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出发,创设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钟表注意力概率
让注意力“飞”回来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丽娜认钟表
钟表的认识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藏起来的钟表
奇怪的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