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对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影响及启示

2014-10-24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34期
关键词:融资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黄 圣

一、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过程及现状

(一)国内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过程。

融资租赁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新型金融工具,因其在资金使用及交易结构灵活、改善财务指标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迅速发展成为一项国际产业,目前,已与银行、证券市场一并成为企业融资的三大渠道,为企业更新设备、促进技术改造等方面提供了资金支持。

我国租赁行业起步于1981年,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1~1996年期间,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经历了从初创到迅速发展时期。但由于监管、法律、税收和财会准则不健全,自1997年开始融资租赁行业风险全面爆发,大量租赁公司面临严重经营危机。第二阶段为2001~2006年期间,我国的租赁行业进入了整顿期,随着各项制度的完善以及新《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的颁布,融资租赁行业重新起航。第三阶段为2007年至今,国内融资租赁业进入跨越式增长时期,业务总量由2007年的240亿元增至2013年的21 000亿元,增长了86倍。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注册运营的融资租赁公司约1026家,同比增长83.2%,注册资金总额达3060亿元,同比增长61.9%,租赁合同余额约21 000亿元,同比增长35.5%。

(二)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1.融资租赁行业市场格局。根据不同监管主体,我国租赁公司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由银监会批准的金融租赁公司;(2)由商务部批准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以及外商独资形式设立的外资租赁公司;(3)由商务部、地方政府批准并监管,由中国境内企业或自然人依法设立的内资租赁公司。

三类企业业务发展不均,其中,金融租赁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尽管金融租赁企业数量仅23家,但在2013年其业务规模高达8600亿元,占全国业务的41%;外资租赁公司数量最多,为880家,但其业务规模较小,占比仅为26.2%;内资租赁公司数量123家,业务规模占比32.9%。(见表1)

按控股股东划分,我国融资租赁业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是银行系租赁公司,二是厂商系租赁公司,三是独立的租赁公司。

银行系租赁公司依托银行的客户资源并具有资金和成本优势,在为企业提供新融资渠道的同时,又为银行信贷业务提供补充并为其创造利润,业务类型以售后回租为主。在注册资本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七家为银行系租赁公司,如国银租赁、工银租赁等。厂商系融资租赁公司主要依托制造业厂商,并拥有对租赁物进行维护、增值和处置的专业能力,租赁母公司生产设备,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业务类型以直接租赁为主,如中联重科租赁、西门子租赁等。独立的融资租赁公司可提供设备选择的咨询、选定和租后服务等一系列综合服务,这类公司股东多为企业或企业集团、专业投资机构、民间资本等,可为承租方提供包括直接租赁、售后回租在内的多种融资和财务解决方案,如远东宏信、华融租赁等。

2.融资租赁业务领域特点分析。随着银行系租赁公司的发展,融资租赁行业主要转向航空、船舶、工程机械等资本密集型租赁领域。“十二五”期间,商务部提出鼓励融资租赁企业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拓展。

目前,我国飞机租赁行业渗透率高达30%以上(海外平均约35%),但由于国外租赁公司飞机出租成本低于国内租赁公司,外资公司一直占据垄断地位。天津东疆港保税区缓解了这一局面,工银租赁与其开发的“东疆模式”促进了我国飞机租赁业务的发展,截至2013年10月,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完成租赁的飞机有260架,但在汇率结算、额度申请、离岸金融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局限。

目前,船舶租赁市场渗透率约为1.6%,低于行业平均4%的水平。船舶租赁公司主要以银行系租赁公司为主,如民生租赁、工银租赁与国银租赁公司等,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目前,我国船舶租赁尚未建立完整的市场,从事船舶租赁业务的租赁公司主要服务本国大型客户,以售后回租与直接租赁方式为主,未来可拓展与境外客户的合作机会。

表1 中国三类融资租赁公司业务规模及数量统计 亿元

机械设备租赁是机械公司的重要促销手段,厂商系和独立系租赁公司在机械设备租赁业务中优势明显。2012年我国工程机械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2.09%,融资租赁业务额同比增长近21%,市场渗透率提高到16%左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美国工程机械行业巨头卡特彼勒在全球60%以上、在发达地区80%以上的销售都是以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的。

从全球来看,医疗设备租赁是医务界非常重要的融资方式。在美国,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医疗设备更新的比重高达80%,而在我国,医疗设备租赁正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医疗设备融资租赁额仅占当年医疗设备销售总额的4.8%,主要依靠厂商系或独立系等专业租赁公司。

3.融资租赁行业相关税收政策逐步完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规定,自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租赁有形动产属于“营改增”试点行业中的部分现代服务业,征收增值税,适用17%的税率。37号文的发布将售后回租业务税负提高了30多倍,8月份以后,售后回租业务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致使第三季度全国业务总量首次出现环比零增长,行业发展陷入困境。

2013年12月12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106号文明确指出“试点纳税人提供融资性售后回租服务,向承租方收取的有形动产价款本金,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开具普通发票。”这一规定明确了售后回租等业务继续施行差额纳税的政策,解决了回租业务成本骤增而无法继续开展的问题,使行业发展重新步入正常轨道。

二、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对现阶段融资租赁行业的影响

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自贸区方案》),在税收优惠、设立子公司、业务范围、融资渠道多元化、配套政策逐步完善等方面为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1.自贸区税收新政策对融资租赁企业的影响。上海自贸区将试验区内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或金融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纳入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范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从境外购买空载重量在25吨以上并租赁给国内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享受相关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降低融资租赁公司出租成本,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对融资租赁企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自贸区汇率结算以及离岸金融等政策的放开,我国飞机租赁业务会更加专业化、市场化,进一步打破了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在我国飞机租赁行业占据垄断地位的局面。

2.自贸区对融资租赁企业设立项目子公司的影响。上海自贸区允许和支持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项目子公司并开展境内外租赁服务。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上海自贸区对融资租赁行业的政策比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北京天竺保税区、上海综合保税区和宁波保税港区等四个特殊区域的条件更具吸引力,筹划设立专业化子公司的融资租赁公司将首选上海。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上海自贸区已经引进各类融资租赁母公司57家、项目子公司241个,租赁标的物涵盖民航客机、飞机发动机、远洋船舶、挖掘机、医疗器械等大型设备,租赁资产总值超过55亿美元。自贸区内主要经营出口的租赁公司在境外业务拓展方面更具优势。按照“境内关外”政策,在自贸区内设立的项目子公司可视同于境外特殊目的的载体(SPV)。在税收、外管等其他配套政策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区内公司通过融资租赁业务拓展销售渠道及海外客户,将会大幅提升其国际市场竞争力。

3.自贸区对融资租赁企业业务范围发展的影响。上海自贸区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融资租赁保理是指融资租赁公司将租赁合同项下尚未到期的应收融资租赁款(债权)转让给保理商(商业银行或融资租赁公司),由保理商为融资租赁公司提供应收融资租赁款一定比例的融资、应收账款账户管理、应收账款催收、承担应收账款坏账风险等一系列综合性金融服务。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使其贸易额不断增加,提高了融资租赁业务的未来发展潜力,同时,与其相关的保理业务需求量也会增加。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有利于融资租赁公司扩大业务范围并提高收入,包括增加融资费(即融资利息)、保理费、逾期支付违约金及其他费用。

4.自贸区对融资租赁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的影响。目前,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主要以银行借款为主,例如,2012年年末交银租赁银行借款占公司总负债的85.95%,2010年以来,华融租赁、交银租赁、江苏租赁、招银租赁、渤海租赁、新疆广汇租赁等公司已先后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金融债券融资,共募集金额约147亿元。2014年,中国经济基本面收紧,资金成本趋高,例如,江苏租赁、交银融资租赁今年新发行的金融债票面利率均为6.1%,明显高于2010年的发行成本。在国内融资成本高企的情况下,融资租赁公司利用境外融资获取资金显得格外重要。上海自贸区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深化外债管理方式改革,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在上述政策的指引下,国内融资租赁企业可以直接到境外进行融资,降低外汇债务成本,增强了同国外融资租赁公司成本竞争优势。

5.自贸区对配套监管政策逐步完善的影响。《自贸区方案》是一个纲领性总方案,后续相关细则需配套监管政策逐步完善。2014年3月13日,银监会公布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自贸区方案》中有关准入条件、业务范围、设立子公司、监督管理等细则进一步落实。

其中,《管理办法》将主要出资人制度调整为发起人制度,并规定发起人中应该至少包括一家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制造企业或境外融资租赁公司,且其出资占比不低于30%。《管理办法》更加明确了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范围,如可经营吸收非银行股东3个月(含)以上定期存款、向金融机构借款、境外借款等本外币业务,并规定符合条件的金融租赁公司可经营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本外币业务,这些规定将进一步促进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推动行业快速发展。此外,《管理办法》允许金融租赁公司试点设立子公司,引导金融租赁公司发展特定行业,如医疗设备租赁行业,提升专业化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三、自贸区金融改革对未来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启示

1.推进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发展。上海自贸区设立的项目子公司可视同于境外SPV,可作为资产证券化的SPV选择,使得其交易结构设计更具灵活性,为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供动力。租赁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资产收入导向型的融资方式,相对而言,它脱离了融资方(发起人)自身的信用,是一种以优质资产获得优质资金的资产支持融资方式,具有直接融资功能。一方面,这种融资方式能够为融资租赁公司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则可以提高资金流动性,降低以短期资金支持长期业务使得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不匹配的风险,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因此,融资租赁公司应充分利用资产证券化的工具进行融资。目前,我国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仍处探索阶段。截至2014年1月,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累计发行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共四单,发行人分别为远东租赁、华融租赁、广汇租赁,共募集资金约34亿元。相比2万亿元的租赁业务规模,融资租赁公司通过资产证券化的融资规模相对较小,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2.推进融资租赁业务领域发展。自贸区的各项优惠政策首先会推动国内航空、船舶、机械设备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将进一步向医疗、教育、环保、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拓展。这些行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对资金需求量大,对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目前这些行业的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待进一步提升,可见融资租赁业务规模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

3.推进融资租赁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上海自贸区对融资租赁行业的政策优惠条件高于预期,很多大型金融机构提交了关于在上海自贸区设立融资租赁子公司的申请,这将是国内融资租赁行业又一次跨越式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应该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各融资租赁企业应该制定适合的战略规划,培养优秀的团队,建立切实的营销体系和严谨的业务管理体系,在筛选项目时,既要用科学的发展观设立项目评审体系,又要准确把握融资租赁公司的租赁物产业定位,并完善相对应的风险管理体系,保证融资租赁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1]陈建中:《融资租赁理论与业务创新研究》,中南大学论文,2009年。

[2]张理平:《资产证券化的融资特点》,载于《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第2期,第55页。

[3]蒋宁、张永、王利、尚小昆:《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困境分析及路径探究》,载于《华北金融》2011年第1期。

[4]齐航:《浅析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模式》,载于《财经纵横》2012年。

[5]来明敏、占俊华、张元慧:《我国企业融资租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载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6]王卫东:《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论文,2012年。

[7]高金平、赵慧芝、魏亚东:《“营改增”对融资租赁业的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载于《政策解读》2013年第11期,第18页。

[8]中国租赁蓝皮书:《2013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9]夏颖:《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对策》,载于《时代金融》2010年第5期。

[10]苏跃辉:《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问题研究》,载于《特区经济》2009年第7期,第3页。

猜你喜欢

融资
房企融资能力对对碰
房企融资能力对对碰
房企融资能力对对碰
房个融资能力对对碰
房企融资能力对对碰
融资
房企融资能力对对碰
融资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