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助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以丽水市为例

2014-10-24梅焕根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丽水生态旅游景区

梅焕根

(中共丽水市莲都区委党校,浙江 丽水 323000)

著名旅游地理学者英国Oavid arve教授曾提出时空压缩理论,证明了科学技术给旅游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显著变化〔1〕。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旅游和科技结合得更加紧密。推动科技引领生态旅游发展是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种新的探索、新的尝试,有利于形成生态多样化,使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生态系统良性运行。继提出“山水浙江”之后,2012年浙江省又提出“智慧浙江”等系列构思,启动智慧旅游试点,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强省政策的“组合拳”。2013年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丽水调研时提出了把生态旅游业培育成为丽水“第一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和要求。丽水市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生态旅游既是人才密集型产业又是科技密集型产业的认识,一些优良的生态旅游资源被低层次开发,难以实现生态旅游效益最大化。在生态旅游已是创新旅游核心的今天,着力研究科技引领生态旅游发展的方式方法,将丽水市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与高新科技结合起来,对于提升丽水生态旅游整体实力及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丽水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丽水发展生态旅游优势明显

丽水素有“浙南林海”、“浙江绿谷”、“旅游胜地”的美誉,还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休闲养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浙江省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长寿之乡”等称号,发展生态旅游优势明显。一是资源优势。丽水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自然资源可谓集“奇、峻、清、幽”于一地,汇“峰、林、洞、瀑”于一域。全市现有旅游资源单体2126个,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353个,自然资源总量居浙江省首位。人文资源丰富多彩,全市共有国家级文保单位7处,省级文保单位75处,还有大批市县级文保单位。二是环境优势。丽水是浙江省的后花园,是浙江的生态屏障,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空气环境质量一直名列全国前茅。三是垄断优势。丽水很多地方到现在还保留着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如莲都东西岩“三月三”畲乡风情节及景宁畲族风情婚嫁风俗等文化独具特色,是绝无仅有的珍贵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此外,具有丽水特色的红色历史遗存、特色产业及景观农业也很受游客欢迎(见表1)。

表1 丽水休闲旅游景区产品类型

(二)丽水发展生态旅游成效显著

1.生态旅游增长迅速。2013年丽水市共接待旅游者3581.97万人次,同比增长30.07%,实现旅游总收入205.84亿元,同比增长32.03%。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885.17亿元)的23.25%,相当于全市服务业收入(359.78亿元)的57.21%。各县(市、区)旅游业均处于较快发展期,所有县(市、区)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两项指标同比增速均超过29%。

2.高等级旅游景区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共有4A级旅游景区1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高等级旅游景区数量位列全省前三甲。2013年重点推进古堰画乡、龙泉上垟青瓷文化旅游区等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2013年1月至6月,全市在建项目总投资198.26亿元,完成旅游项目建设投入12.49亿元,同比增长20.79%。

3.旅游市场开拓逐步扩大。以“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为内容的丽水旅游形象宣传片从2011年7月份开始持续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大大提高了丽水的知名度。丽水从2010年至2013年连续四年在上海,2012年首次在北京召开高规格、大规模旅游推介会,并配套出台针对上海、北京旅行社为丽水组团送客的奖励政策。经过几年的巩固,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丽水旅游市场主客源地。

4.行业队伍形象整体提升。在旅游行业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旅游行业服务品质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星级饭店57家,旅行社70家,导游员800余人,绿色饭店17家,成功创建四星级品质旅行社6家、三星级品质旅行社5家。积极推进主题文化酒店创建工作,青田正达开元大酒店(创建“石雕文化主题酒店”)和龙泉香溢大酒店(创建“青瓷文化主题酒店”)已通过初评。为提高旅游接待水平,丽水通过比赛组建了“金牌导游员”队伍,并配套了扶持政策。

(三)丽水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困难

1.项目缺乏特色。丽水最大的资源和后发优势在于生态资源,但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非常普遍。同质化现象表现为除遂昌金矿、古堰画乡、云和梯田、大均畲族风俗等少数几个具有自身特色的景区外,大多数4A级和3A级旅游景区都是同质旅游产品,经营形式以观光山水、吃农家菜、棋牌娱乐等项目为主,有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却没有得到深入挖掘。旅游产品同质化导致产生了市场定位模糊、产品宣传雷同、市场客源分散、产品利用率低等现象。

2.核心景区匮缺。尽管丽水市开发了一批4A级、3A级旅游休闲景区,但总体上品位不高,内涵贫乏、单体规模小、旅长游短等问题突出。2013年12月丽水市旅游局发出1853份问卷,对各旅游景点的旅游者进行多项调查。据统计,游客来丽水旅游逗留时间均不长,平均逗留天数只有2.1天。在全市区域内,缺少具有明显带动和辐射全市旅游作用的核心(龙头)景区,这对整个区域的旅游发展已然或者正在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

3.投资主体单一。丽水旅游投资主要以政府性资金投入为主,通过对2011年丽水市的旅游投资结构分析,可知全市政府性资金投入11.34亿元,占全市旅游项目投入的51.17%,而浙江省旅游业较发达的市,政府旅游投资比重则小得多,杭州为21.95%,衢州为7.36%,宁波仅为3.07%。以政府投资为主除财力难以为继外,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一是缺失景区文化灵魂。部分地区出现为创A而创A的现象,没有挖掘景区内涵,对景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发掘浅尝辄止,缺少个性和内涵。二是景区管理服务滞后。一些景区停留在创建成果上,没有跟进景区机构和队伍建设,没有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三是缺乏市场营销办法。由于市场营销不到位,A级景区难以凸显其品牌效益,未能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部分4A级景区年旅客流量不到10万人次。

二、科学技术在旅游产业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于旅游的价值,具体表现为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刺激旅游消费和不断提升旅游管理效率及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

(一)科技可以改变旅游者的消费方式

科技不断扩大人们的活动空间,使游客的旅游体验实现了质的飞越。航空、地铁、高铁等交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游客旅行更加便捷,旅游业也随之兴旺发达。光学、声控等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旅游人造景观上,提升了模拟功能,增强了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刺激了旅游需求量的增长。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环球影城、极地探险旅游及迪斯尼等为代表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模拟情景成为众多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最喜欢的旅游项目之一〔2〕。以自我为中心的新型旅游方式应运而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

(二)科技可以提高旅行社的工作效率

从一定意义上说,旅行社业也是信息行业,它向游客提供各种旅游咨询,成为采购、销售旅游产品的重要媒介。旅行社在组织游客旅游的过程中担负着咨询服务、信息整合及组织协调等职能。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旅游信息不再受时空限制,游客只要用智能手机安装一个客户端,就能获得当地的旅游资讯。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提升了旅行社的竞争力,部分旅行社在营销活动及内部管理中普遍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了效率,节约了成本,初步实现了“大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小旅行社通过代理实现网络化”的目标〔3〕。

(三)科技可以丰富景区景点的内涵

科技在很多景区景点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促进了景区景点长足发展。如3S技术(即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森林公园类景区的广泛应用成为规划和管理的研究热点,3S技术在测绘、制图及土地的集成应用中表现出方便、准确、快速等优势,为旅游景区的管理和规划提供了基础信息资料以及决策支持〔4〕。另外,景区还可以运用ICT与所有合作者交流沟通,运用互联网技术及时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直接向消费者推销旅游产品。

三、借力科技助推丽水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依靠科技创新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市场

丽水生态旅游业要实现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借力高新技术,促成旅游生产力要素的创新和优化。一是制作特色工艺品。丽水市拥有众多特色商品,如龙泉宝剑、龙泉青瓷、青田石雕、景宁惠明茶、庆元香菇、遂昌竹炭、云和木制玩具等,目前,各县市都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市场,但由于专业市场科技含量低、规模较小,很难调动旅游者的购物欲望。因此,要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出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工艺品,使其既具有浓郁的丽水地方特色,又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唯一性。二是开拓生态农产品。丽水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发展山区农业尤其是高山农业具有独特优势,因此,应以生态、绿色及科技为重点,开发出一批有机无公害的农业产品。三是开发能满足旅游购物需求的产品。充分利用丽水的传统藤编、竹编、草编、木制等工艺,开发出与丽水民俗相关的旅游产品,如传统山区居民的生活用品等;开发丽水的民间艺术,如剪纸、花灯等;利用丽水民俗文化的优势,开发能满足旅游购物需求的产品,如畲族服饰等。

(二)依靠科技挖掘特色旅游,改进发展模式

发展生态旅游最忌千篇一律,没有自身特色,没有自己的特殊符号。发展丽水生态旅游应充分利用丽水风俗习惯、历史遗迹、生态优势、文化特色等,借助科技手段挖掘和发展特色旅游,形成持续、稳步的发展模式。一是人工科技场馆旅游开发。要发展以科技馆、博物馆及相关主题公园为依托的科技旅游,如修建西溪文化馆、古堰画乡古堰博物馆等,将科技产品和科学技术知识以集中的方式展示给游客,使游客的体验不仅仅局限于听觉和视觉,还能感受到参与性。二是古建文物遗迹旅游开发。古代社会文明的产物,反映的是历史上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就。丽水古建文物遗迹丰富,如“古城墙”、“千年古堰”、“千年一吻·恐龙文化·葡萄樟湾”以及集观光休闲、科普科考等为一体的“丽水恐龙遗址公园”等都可以更好地开发出来。三是自然景观旅游开发。就是以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为考察对象,通过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使游客感受奇妙的世界,了解神奇的地球,揭示自然的奥秘,体验科技的力量,如揭示东西岩的地质构造、奇特地貌等。

(三)依靠科技打造智慧旅游,带动消费需求

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旅游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日益旺盛,中国旅游业正由“数字化”时代迈向“智慧旅游”时代。“智慧旅游”的核心在科技,丽水必须把握机遇,用“智慧”推动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一是注重引导扶持,强化制度建设。设立专项引导扶持资金,优先保证公益性旅游服务项目。加大对智慧旅游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引导扶持力度,明确智慧旅游相关人才的需求,制定完善旅游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政策,注重发挥专家的作用。二是充分整合资源,激励创新应用。整合各种旅游资源,通过“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实现已建设内容的最大化利用。政府、企业和旅游者进行科技、业务及商业模式的创新应用,形成政府与企业、公众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5〕。三是坚持以点带面,实现整体发展。在智慧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要以服务游客旅游为核心,以应用新技术为导向,加快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旅游基础信息数据库和资源交换共享平台,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智慧旅游咨询、预订、购买、接待和售后服务一体化建设,为游客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四)依靠科技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发展

发展生态旅游必须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利用科技守住丽水“养生福地”的生命线。一是严格监测,控制容量。利用相关技术加强对生态旅游区的大气、水质及生态破坏情况等的严格监测。根据相关数据,确定合理的旅游容量,努力把旅游者数量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二是提高门槛,引强选优。注重保护旅游环境,对新引进企业,坚持把好“三不要”原则,即不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企业不要、高污染企业不要、高能耗企业不要,截断污染源。坚定面向高科技、面向沿海发达地区“招大引强选优”的信心和决心,加大力度引来高新技术项目和绿色无污染项目〔6〕。三是利用科技,强化保护。要利用现代高科技信息网络技术和丽水古城、古镇、古村落群的历史文化优势,整合“三古”旅游资源,壮大旅游产业,使古城、古镇、古村由过去文化观光的单一利用模式向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乡村体验等多元业态转变,使物质文化遗产“凝固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守住古城、古镇、古村的“筋、骨、肉”,传承丽水文化的“精、气、神”。

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出现了很多仅靠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借力科技创新推动生态旅游绿色发展已凸显出其迫切性和必要性。生态旅游要实现进一步发展,须借助科技创新提升旅游产业水平,促进旅游产业升级,这既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生态旅游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丽水生态旅游方兴未艾,但也存在许多不完善、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要想顺应时代潮流,大力发展丽水生态旅游,必须深入研究生态旅游所具有的功能和特性,并以现代高新科技作为推动其发展的动力,只有这样,丽水生态旅游才能走上科学、规范、健康的发展道路。

〔1〕邝玉春.洛阳栾川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2〕朱 珠,张 欣.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3〕李廷勇.论科技旅游〔J〕.山西大学学报,2004(2).

〔4〕叶学敏.丽水市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5〕张 武.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1).

〔6〕林妙花,陶卓民,沙 润.国内外科技旅游的发展及研究综述〔J〕.改革与战略,2009(2).

猜你喜欢

丽水生态旅游景区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