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程设置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014-08-15申辰煜王桂芳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议程教育者议题

申辰煜,王桂芳

(1.太原工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2.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06)

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互联网成为高校师生信息传播、意见表达、思想交流的重要阵地。高校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主力军,是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参与者,随时随地接受来自社会各方的信息。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用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能够有效调整教育议题,吸引大学生关心国家政治、社会、文化生活,培养他们正确的信息取向和认知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

一、应用议程设置理论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了题为《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的论文,论述了“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基本思想: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具有为公众设置需要关注的议题,其赋予各类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以影响受众对传媒选中的议题的感知及重要性的判断〔1〕214。议程设置理论是作用于认知层面的传播效果,是对“思考对象”的影响,通过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式来把他们的关心和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议题上。一般认为,大众传播对某些议题的着重强调程度和这些议题受重视程度成正比关系〔2〕21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种传播活动,而教育者作为传播者,将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文化价值、政治理念、道德规范等相关议题,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传达给学生,不仅能够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而且能够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具体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用议程设置理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第一,应用议程设置理论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性的有效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或者对某些社会热点问题产生认知偏差和困惑。因此,高校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结合社会现实问题或者媒介信息传播活动设置教育内容,及时引导大学生关注符合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议题,及时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价值观模糊的问题。其次,高校舆论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高校舆论可以理解为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各类群体关于现实社会及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意见、态度和情绪表现的总和〔2〕。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议程设置理论,通过选择符合教育需求的相关议题把大学生注意力引导到具有正面影响和教育意义的方向上来。

第二,应用议程设置理论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式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有计划地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议题,不仅强化了议题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而且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所选择的相关议题,通过报纸、广播、网站、会议等多种传播渠道进行集中和持续的传播,能够使大学生对议题产生正确的认知,从而影响他们的意识和言论。此外,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用议程设置理论,将教育内容的议题与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赋予议题一定的“意义”,能够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议题的显著性,如高校结合国家时事政治开展以“中国梦”为议题的学习、讨论、实践等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爱国、自强、奋斗精神,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议程设置理论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议题内容与受众诉求有一定差距。议程设置理论指出议题内容的选择是议程设置的关键,其不仅要符合国家政治、社会文化的价值规范,而且要符合受众的价值标准。高校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议题内容时,应结合社会实际问题,以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的传播方式影响他们的关注度和认知度。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些议题没有紧扣社会热点问题,忽视了大学生的政治文化发展水平、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不同个体的学习背景和价值观念等因素,不能及时解决他们对现实环境产生的思想困惑。总之,议题内容如果无法吸引大学生,就不可能在他们的认知和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进而也就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议题传播方式单一。传播活动是动态过程,实质是传播者与受众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双向互动。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时,有时过于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大学生作为受众具有的主动性。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已经离不开电脑、手机等新媒介,其通过便捷、迅速、内容丰富的新媒介接收和传播信息,而大多数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是通过课堂宣讲、个别谈心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来进行,这种教育方式使教育者难以迅速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信息需求。因此,高校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议题时应重视手机、网络等新的传播方式,引导大学生从海量的信息中关注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议程设置的“把关人”素养急需提升。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这本书中指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1〕16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传播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把关人”,要在各种复杂信息充斥的环境中,选择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规范的信息传播给高校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习、生活中与学生接触频繁,最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情况,但一些青年教育者受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等限制,往往缺乏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和信息传播的创新意识,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全面认识,缺乏与学生沟通的经验手段,难以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关人”的作用,从而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议程设置理论的效果。

三、议程设置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目前,议程设置理论已成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教育者的传播行为并不能是随意的。如何选择议题,如何了解受众需求,如何充分利用传播渠道,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应用议程设置理论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议程设置的议题要结合社会实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优秀人才的关键,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承担社会责任的思想信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新媒介环境下,各种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往往是零散和良莠不齐的,某些社会热点问题呈现的舆论声音是多样和杂乱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设置教育议题时应当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接收、辨别、整合相关信息和舆论,将符合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内容通过课堂、网络等方式传播给大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认知社会热点问题,如在涉及我国权益的国际热点问题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议题设置、引导舆论时要“趋利避害”,在反映真实事件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全面思考、理性爱国。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设置议题时,要关注受众需求,贴近大学生社会生活。议题设置的主观性会受到公众原有的态度、价值观、兴趣等因素制约,如受众对于涉及自身利益或者感兴趣的事情的兴奋点和关注度往往比较高。我国学者喻国明提出的传受互动方格理论认为,媒介议程的设置在传受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区域会产生较大的传播效果;媒介需要传播引导而受众非自觉需要的区域,可作为引导的重点;报道受众并不需要的内容,这类报道只反映了引导者的兴趣,没有考虑受众的需要〔3〕21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设置议题时,只有抓住大学生的兴奋点,才能激活他们的思维,如结合大学生关心的“就业”、“考公务员”、“奖助学政策”和时事热点问题等内容设置议题。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议题在吸引大学生关注的同时,要能够为大学生解疑释惑,让他们全面认知问题、理性思考,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实践的作用。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须提高媒介素养,更好地发挥议程设置理论的实践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提高媒介素养,对时事政治热点问题有全面理智的认知。首先,要培养教育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议程设置内容的选择和整合能力。教育者要具有新闻敏感性,能够合理选择、组织、评价社会新闻和媒介信息,形成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议题内容。其次,要提高新媒介使用能力,包括制作信息产品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传播议题时要充分使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介,如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站、校园网络社区、个人博客、微信等新媒介发布信息,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再次,要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议题的传播时机。萨尔文通过研究认为媒介议程设置的效果开始呈现对公众议程的影响是在新闻报道出来后的五周至七周。肖和麦康发现在任何特定的时刻,公众的议事日程不能超过五个至七个议题〔3〕207。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议题设置既不能太多,又要体现出议题的显著性和优先性,特别是对议程内容的一系列宣传要把握时机、避免滞后。

总之,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用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时,教育者一定要加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自身媒介素养,结合大学生的需求有效调整议题内容和传播方法,以期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作用。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文国琴,谷文陶.论高校舆情引导的途径和方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3〕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议程教育者议题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品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下体育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会面议程